1938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朝鮮義勇隊在漢口正式成立,周恩來還出席了成立大會,并作了重要講話。
此后,朝鮮義勇隊積極參加到了中國抗戰中,抗擊日本侵略者,從而推動朝鮮革命運動的發展。朝鮮義勇隊在之后幾年的發展和作戰中,武裝力量也得到了擴大。
1942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廣泛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際,朝鮮義勇隊擴編為朝鮮義勇軍,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受轄于八路軍總司令部。在朝鮮義勇軍召開的代表大會上,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還親自來到現場祝賀。
朝鮮義勇軍雖然是在中國境內參加反法西斯戰爭,但同時也有著爭取朝鮮獨立的使命。很顯然,這支部隊是帶著“雙重”任務的抗日部隊。
1945年8月11日,世界戰爭形勢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根據八路軍總部命令,朝鮮義勇軍司令武亭率部隨八路軍各部進軍東北,配合蘇聯紅軍進入中國和朝鮮境內的作戰。
命令下達后,原本在延安的朝鮮軍政干校的數百人也踏上了前往東北的道路,于10月下旬陸陸續續抵達沈陽。期間,其他地區來的朝鮮士兵也紛紛加入到了朝鮮義勇軍的隊伍中。
在朝鮮軍政干部的數百人之中,有一位名叫方虎山的戰士,在后來成長為了朝鮮有名的將領。
當時,朝鮮義勇軍派出先遣縱隊準備進入朝鮮,為解放朝鮮半島開展工作。然而,因種種原因,朝鮮義勇軍無法再進入朝鮮。
于是,先遣隊被迫返回沈陽,與武亭率領的朝鮮義勇軍總司令部會合。為了確定下一步計劃,11月7日,朝鮮義勇軍召開全軍大會。會議宣布,只派少數領導干部返回朝鮮,其余大部分指戰員則繼續留在東北,參加東北的民主政權建設。同時,廣泛深入東北各地,發動朝鮮族人,擴大隊伍,積蓄力量。
最終,武亭等70多名干部回到了朝鮮,剩下的朝鮮義勇軍則被分為三個支隊,改屬東北民主聯軍,參加解放戰爭。第一支隊政委就是方虎山。
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共原本曾想借助蘇聯的幫助,控制整個東北。但因此前所簽條約的限制,蘇聯無法做到。而國民黨已經在美國的幫助下,迅速將兵力運輸到了東北。
根據這一變化,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關于東北的計劃,決定背靠邊境站穩腳跟,徐徐圖之。而在我國東北與蘇聯、朝鮮相鄰的地區居住的朝鮮族較多,所以,朝鮮族在這時發揮的作用和地位較過去有了明顯變化。尤其是在軍事和思想上已經接受過訓練的朝鮮義勇軍更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于是,留在東北的朝鮮義勇軍在我黨的領導下,分為三個支隊,分別在南滿、北滿、東滿的朝鮮族居住地展開工作,積極擴軍,并加入到了地方民主政權的建設中。
1946年春節,通化戰俘營內的日本戰犯,受國民黨特務挑動,發動了暴亂。駐扎在通化地區的朝鮮義勇軍第一支隊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在兩個小時內鎮壓了暴動,平定局勢。
在這次暴動中,朝鮮義勇軍打死了500多人,活捉了3000多人。為了讓這3000多名戰俘得到應有的懲罰,朝鮮義勇軍第一支隊政委方虎山不顧大家勸阻,讓這些戰犯在零下30多度的天氣里,只穿著單薄的外衣跪在通化城頭。
緊接著,方虎山又下令用刺刀將他們挨個挑死,然后將這些尸體全部踹到在冰河上鑿的冰窟窿里。
解放軍中一直以來都有優待俘虜的傳統,但方虎山為了斬草除根,不顧身邊一些同志的勸阻,作出了這樣的決定。對此,他更是直言:“我寧愿背上處分和罵名,也不后悔。”
隨著春天的到來,天氣漸暖,河水也慢慢解凍了。這時,人們發現,河里的魚又肥又大,但當地的老百姓卻沒有一個人撈著吃,他們都說:“這些魚都是吃了死人長大的。”
朝鮮義勇軍第一支隊在通報平亂中的表現受到了外界的關注,東北局還聽取了這次平亂行動的整個過程,并對其英勇表現給予了充分肯定。
考慮到朝鮮義勇軍這個稱呼可能被國民黨和美國用來小題大做,制造問題。于是,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將其更名為“李紅光支隊”。方虎山繼續任政委。
解放戰爭期間,朝鮮義勇軍已經逐漸成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的朝鮮族團體。
此后,朝鮮義勇軍的三個支隊分別發展為166師、164師和156師,在許多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1949年7月,在新中國即將成立之際,朝鮮的金日成向中國共產黨提出調朝鮮師回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很快便同意了金日成的意見,同意四野中所有的朝鮮官兵回朝鮮開展工作。
當時,朝鮮官兵回國的要求相當強烈,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認為,在中國革命勝利結束以后,自己應該回到朝鮮,完成解放朝鮮的重要任務。
當然,金日成在這時決定調朝鮮師回國,也是出于現實情況的考慮。
從1949年開始,雖然美軍向“三八線”后方移動,但與此同時,南朝鮮開始不斷對北朝鮮進行武裝挑釁。朝鮮半島形勢緊張,加之金日成等人一直都有武裝解決朝鮮半島統一的想法。
于是,在之后的半年內,金日成還曾多次向斯大林提出通過軍事手段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想法。不過,這遭到了斯大林的反對。據有關數據統計,截止1949年底,金日成最少48次向斯大林提出了類似請求。
1949年7月20日,方虎山率領166師出發前往朝鮮。此后,方虎山率軍投入到了朝鮮戰爭中。
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后,方虎山出任軍事大學總長,在這一點上,他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如果一直專注于教育工作,他一定能夠得到善終。
然而,因為受到曾經朝鮮義勇軍副司令員樸一禹的鼓動,方虎山與他站到了一起。金日成逐漸大權在握,政治手腕更是爐火純青。1955年4月,樸一禹和方虎山被冠上了“反黨宗派分子”的頭銜被開除出黨。此后,方虎山的名字徹底消失在了朝鮮官方的報道之中,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參考資料:《朝鮮義勇軍第一支隊史》《解放日報》1945年8月141945年8月15日、《晉察冀日報》1945年8月17日、《韓青回憶錄:滿洲地域朝鮮獨立運動史(第16卷)》《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