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法庭微信,打官司方便多了!”這是到開發區法庭辦理業務的當事人由衷地反饋。近年來,長清區法院開發區法庭創新“微信工作法”,將法庭微信打造為司法便民“云陣地”,在人民法庭與群眾之間架起一座司法為民“連心橋”,用當事人的滿意和肯定為繪就新“楓”景增添了一抹亮色。
自2020年起,微信已成為開發區法庭提供司法服務的重要平臺,截至目前,已添加當事人700余人,協助處理案件500余件,在線成功調解案件80余件。
“指端”對話更直接
“您好,您的書面授權材料還沒到達,您可以將材料及郵寄單拍照發送至法庭微信,書面材料后續補全即可,不耽誤您現在調解?!狈ㄍスぷ魅藛T的一句話解決了困擾當事人的大麻煩。
這是開發區法庭受理的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遠在廣東公司的當事人申請網絡調解,但是因公司用印審批授權,材料尚未郵寄到法庭,庭審時間已至,公司人員通過發送授權材料及郵寄單據照片至法庭微信的方式,順利啟動先行調解程序。當書面材料送到時,當事雙方已經順利達成調解。這只是法庭微信應用過程中的一個小小插曲,卻讓當事人感動不已,事后連連道謝。
“小”微信發揮“大”作用。當事人通過身份驗證加入法庭微信后,即可建立由原被告當事人、代理人、審判團隊共同組成的“一案一群”,當事雙方可以通過微信提供證據、電子版原件或其他材料,一鍵即達,當即溝通,在線完成證據交換、質證、調解協商等程序,節約了來回奔波產生的時間、金錢成本,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
一鍵發送秒送達
“您好,我是開發區法庭工作人員,現向您送達訴訟材料,您是否同意通過微信的方式進行送達?”
“同意?!?br/>
近日,開發區法庭受理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原被告雙方是昔日同窗,三年前,原告張大哥借給被告沈大哥50000元解燃眉之急,沈大哥承諾一年內還款。原本出于同學好友的義氣,張大哥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沒想到還錢時卻被以各種理由拖延,多次催要無果,張大哥無奈之下訴至法院。
受理案件后,辦案團隊通過與被告電話聯系、快遞郵寄均未能成功送達起訴狀、開庭傳票等材料,案件送達一時陷入僵局。
“法官,這些年我們一直是通過微信聯系的,他現在的號碼和住址我也不是很清楚?!睆埓蟾珉S口一句抱怨,給問題解決帶來了新的轉機。
隨后,法庭工作人員通過張大哥推送的微信號順利與沈大哥取得聯系,確認身份后,征得沈大哥同意,成功通過微信送達了訴訟材料。
送達是訴訟活動中的重要程序,直接關系到訴訟能否順利進行,當事人訴訟權益能否得到保障。開發區法庭充分利用微信送達簡單、高效、直觀的優勢,通過發送電子文檔、圖文信息、語音視頻的方式向當事人送達訴訟材料、告知權利義務,降低成本方便當事人的同時,大大提升了訴訟效率。
線上答疑降成本
“對方要求的鑒定,憑啥鑒定費我來出?”
“感謝法官的耐心解釋,我這就把錢給他!”
為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開發區法庭開通微信線上答疑服務,將法律咨詢、訴訟指引等功能整合至微信端,實現司法服務從“窗口”到“掌心”的跨越式升級,贏得群眾一致好評。
案結不是終點,事了才是目的。開發區法庭通過線上答疑開拓判后釋法說理新途徑,將判后答疑服務“觸角”延伸至微信,對證據采信、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等方面的疑問線上進行解釋和說明,解“法結”更解“心結”,積極督促當事人履行裁判義務,進一步促成案結事了。
現如今“滴滴”作響的消息提醒成了開發區法庭微信的工作常態,當事人打開微信即可線上完成答疑解惑、咨詢確認等環節,通過微信留言就能收到具體解釋和詳細指引,這一創新舉措有效拓展了司法服務“半徑”,大大減輕了當事人的訴訟負擔。
從“線下奔波”到“群內協同”,從“單向告知”到“多方互動”,讓每一個司法需求得到及時回應,讓每一份公平正義都能觸手可及,是法院干警書寫司法為民答卷的最生動詮釋。
來源:長清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