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在云南普洱到玉溪的一段高速上,每公里有十個警示牌。該網友發布了16張警示牌的照片,有25個不同內容的警示牌。牌上分別寫著“貨車易起火路段,已燒毀300余輛”“已失控1000輛貨車”“第1000輛(字下面是張鏡子)”“還有21公里長下坡”等內容,引發網友熱議。經查詢,該路段位于云南昆磨高速玉溪段。
(4月11日《極目新聞》)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作為汽車駕駛員,切不可把“每公里十個警示牌”當笑話看,更不能當成耳旁風。既然官方設置了這么多的警示牌,就說明有設置的道理,也說明這些地方確實十分危險,一不小心就可能發生事故。面對“每公里十個警示牌”,需要謹慎駕駛、小心前行,唯此才能確保生命的安全。由此不難看出,“每公里十個警示牌”實際上是一種用心良苦。
4月9日,玉溪高速交警大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路段確實安放了很多警示牌,“因為這里是全國最危險的路段之一”。工作人員介紹,這個路段是個20公里左右長下坡,外地人不敢走,在十多年前,每天都出事故,不過這幾年治理得很好了,“安放這么多警示牌,一個警示牌看不見,那總有一個看得見。”我們為官方的用心良苦點贊,也為這樣的用心良苦感動。
但是,話又說過來。盡管說,設置密密麻麻的警示牌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會因為警示而讓汽車司機警醒,從而小心通過。問題是,設置“密密麻麻的警示牌”只是在一個方面的作為,而本質的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這就好比我們提醒人們在污染的環境里主要健康,主要保護自己一樣,固然會有作用,而真正需要徹底解決的是“污染的環境”。
道理是一樣的,“每公里十個警示牌”說明這些地方存在安全隱患,而這種安全隱患未必全部都是“駕駛分心”“魯莽駕駛”等等導致的,還可能是路況、設計等等存在本身的隱患。因此說,既需要設置“密密麻麻的警示牌”,更需要做的是消除“道路存在的問題和隱患”。
就像云南昆磨高速玉溪段的這個曾經被稱為“全國最危險的路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外地人都不敢走,每天都會出事故。“每公里十個警示牌”的現象本身就暴露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過度依賴警示牌也反映出在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不足。這就好比在治理疾病時,一味依賴藥物帶來的警示作用,而不從根本上改善生活習慣和環境,最終疾病依然難以得到根治。
高速安全不僅僅需要警示,更需要全面有效的治理。對于高速公路管理部門而言,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對道路進行科學規劃和建設。比如,合理設計道路坡度、彎道半徑等,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其次,要加強道路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及時修復破損的路面,清理道路周邊的障礙物,確保道路環境的安全。此外,還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來提升高速安全保障水平。例如,安裝智能監控系統,實時監測道路狀況,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車輛與道路設施的信息互聯,為駕駛員提供更加精準的安全提示。
云南昆磨高速玉溪段通過設置大量警示牌取得了較好的安全效果,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其中存在的問題。“警示”只是手段,“治理”才是根本。只有全方位、多層次地加強高速安全治理,才能真正確保出行安全,讓高速公路成為人們放心出行的交通要道。也就是說要搞清楚一個問題,最容易發生事故的路段,到底是不是存在“天生缺陷”,想辦法用“后天技術”解決這些“天生缺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