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北京時間是從哪里發出來的嗎?”“我知道,我知道,從咱臨潼發出來的。”
4月9日,臨潼區華清小學教育集團組織華清、胡王兩校學生走進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時間科學館,開展“時間探秘”科普實踐活動,探尋“時間”背后的科技奧秘。
一進入館內,形態各異的古代計時工具便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在講解員的細致解說下,孩子們對日晷、漏刻的計時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這之前,我以為日晷就是指針在轉動,今天聽了講解后才知道它是利用太陽的影子劃分時刻,不僅能顯示一天的時間,還能顯示節氣和月份,今天學到了不少知識。”華清小學三年級學生李墨軒說。
隨后,大家走進現代計時技術展區。看到精準無比的原子鐘時,孩子們驚訝不已。講解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了原子鐘的原理,還介紹了授時中心如何將精確時間傳遞到生活各處。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舉手提問。
在展廳中,最吸引眼球的當屬傅科擺的精彩展示。巨大的擺錘在空中規律擺動,就像大自然用獨特的方式書寫著地球自轉的奧秘。孩子圍聚在傅科擺周圍,在講解員的指導下認真觀察并記錄。
“此次活動,對孩子們而言,不僅是一次打開時間科學大門、汲取知識養分的難忘經歷,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科學探索的種子,引導孩子們在科學的浩瀚星空中不斷探索前行。未來,我們將持續開展此類實踐教育,助力培養新時代創新人才。”華清小學副校長張亮說。(陜西欄目組編輯:李亞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