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5年,在南京安享退休生活的許世友將軍,得知了一個令他萬分興奮的消息。
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同志南巡,將會經過南京,并且會特意來見見他。他們二人有著深厚的革命情誼,已經許久沒有見面,一直掛念著對方。
如今終于有機會相見,許世友將軍當然要好好準備。
鄧小平
他打算親自前往車站迎接鄧小平,但因為身體原因,這一計劃只能作罷。鄧小平來到他的住處后,他也親自站到大門口迎接,表現了對對方的十足重視。
而更讓他興奮的是,鄧小平同志的手中竟然帶著一瓶茅臺,這正好滿足了他喝酒的愿望。他們二人伴著美酒暢談,聊天十分痛快。
為何來看望許世友時,鄧小平會特意帶上茅臺?他們二人之間有著怎樣的深厚情誼?
革命友誼,深藏于酒
1985年,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因為工作關系,需要巡視南方。在確定了各大工作地點之后,他突然想起了一個人,他久未謀面的戰友,許世友。
許世友舊照
當下,許世友已經因為年紀關系退出了黨中央一線,在南京頤養天年。雖然沒有負責一線指揮工作,但他還是始終關心國家大事。這么多年積累的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
老一輩革命家都有這樣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并不會因為生活的安逸,而放棄自己的家國情懷。
想到許世友,鄧小平就不可避免地想到了70年代末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最先察覺越南侵犯意圖的人之一,正是許世友。
許世友為人剛直,脾氣火爆,作戰的方式也十分勇猛。他正好適合速戰速決的作戰方法,因此鄧小平特意點將,任命許世友為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總指揮。
許世友和陳再道合影
接受任命以后,許世友二話不說,做出承諾。他保證自己一定會嚴格執行中央軍委發出的號令,在該進攻的時候進攻,該撤退的時候撤退,絕不戀戰,也一定會把握戰場分寸。
之所以會做出如此保證,是因為對越自衛反擊戰情況特殊。我黨并不想侵略越南,只是想用軍事武裝給他們一個警告。
所以我們并不會占據他們的城池,只會拿回屬于我們的東西。
為了更好地部署戰局,許世友秘密前往南寧,一邊組織軍隊訓練,一邊調查中越邊境線的越南特務。
他神不知鬼不覺地行動,出其不意,還真抓到了一批隱藏極深的特務,解決了一大禍患。
許世友和陳云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許世友更是精準指揮,精準打擊,讓世界各國都看到了新中國軍事力量的強大。
對于他的表現,鄧小平和一眾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滿意。鄧小平無數次感嘆,自己在戰前果然沒有選錯人。
他們二人直接接觸的機會并不多,但是合作的案例并不少。他們并不需要通過見面來維系感情,因為他們都將這份革命友誼深深地埋藏于心底。
后來許世友退居南京,遠在北京的鄧小平也一直掛念他,常常問候他的生活情況。
所以這一次有機會去南京工作,鄧小平也一定會抽出時間,看望自己的老戰友,老朋友。
許世友的秘書,把鄧小平將要來到南京的消息告訴了他。他非常興奮,聲稱要好好準備,盡地主之誼,周全地招待鄧小平。
當時許世友快要80歲,身體狀況并不十分理想。但得知老朋友要來,他不顧身體情況,也要堅持前往車站迎接對方。
秘書多次勸他,可是這位老將軍十分固執,誰也勸不動他。
百般無奈之下,秘書只能私下聯系鄧小平,名義上是在告狀,實際上也是希望鄧小平能出面勸勸老將軍,別再如此折騰。
于是鄧小平特意給南京方面回電,請許世友將軍就在家中等待,等著他上門探望。
盡管不能去車站,在迎接老朋友這一問題上,許世友也絕不含糊。
約定見面那天,他早早起床,隔個幾分鐘便要詢問一次時間,提前來到大門口等待。從他的臉上,別人能夠輕而易舉地看到激動的神色。
他們都已經老了,彼此都是見一面少一面。再加上大家工作繁忙,都沒有什么機會相見。好不容易能夠聚上一次,這群老革命都格外珍惜。
許世友站在門口,一直望著遠處,等待著鄧小平的到來。直到遠遠看到鄧小平的身影時,他才終于興奮地大喊對方的名字,并一直舉著手揮舞,就像是一個老頑童。
鄧小平快走兩步,來到門口,握住了許世友早已伸出來的手。多年的感情,盡在不言之中。
這一次,鄧小平還特意為許世友帶來了一件禮物,是對方非常喜歡的東西。
他拿出了手中的袋子,指著袋子里的禮物說:“快看,我還專門給你帶了一瓶茅臺,是你最喜歡的。咱們倆好不容易見面,今天就當是提前慶賀你的80大壽了。”
看到故友,許世友非常喜悅。而看到故友手中的美酒,他更是興奮有加。他這人對物質生活沒有什么要求,唯獨愛好喝酒,嗜酒如命。
鄧小平也正是因為了解他,理解他,所以今天才會特意帶來茅臺,滿足他的心愿。
有時候朋友相交,心意互通最是珍貴。他們二人極為默契,當然也能準確明白對方的所思所想。
在飯桌上,許世友說了很多話,好像有止不盡的念頭想要傾訴。鄧小平一邊吃著,一邊應和著,場面非常和諧,也非常熱鬧。
鄧小平和許世友合影
吃完飯后,他們二人特意請工作人員拿來照相機,照了一張合照。這是非常珍貴的紀念品,許世友也一直珍藏。
鄧小平注意到,他帶來的茅臺,許世友一直愛不釋手。他們吃完飯,酒也喝得差不多了。
他果真了解許世友,許世友對酒,真是難以割舍。
愛酒如命,哭笑不得
從參加革命時起,許世友就一直愛好喝酒。他的老戰友王震因此非常擔心,害怕他因為喝酒這個習慣而誤了工作大事。
但是擔心了許久,王震卻發現,許世友似乎是海量。他平時總在喝,打仗之前要喝,開會之前要喝,有時候睡覺之前還要來上兩杯。可他卻從沒有醉過,思路一直非常清晰,頭腦也非常清醒。
許世友和聶鳳智
酒對于許世友來說,是一件很有魔力的東西。在酒精的刺激之下,他不僅不會迷糊,反而能夠保持大腦的高速運轉。
有時在思考接下來的戰略部署和戰術武裝時,喝上一口小酒,他反而能夠產生一些突如其來的靈感,并且在戰場上克敵制勝。
當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后,中央軍委為戰士們組織慶功宴。許世友作為總指揮,當天在慶功宴上敞開了喝,先是敬了戰友三杯,而后面別人對他敬酒,他又來者不拒。
旁邊的人看了,都覺得許世友將軍的肚子仿佛一塊海綿,能夠無限地吸納美酒,好像永遠也到不了臨界點。
誰也不知道他到底喝了多少,但大家都能夠清晰地見到,從始至終,他沒有表露出半點狀態。不管是說話還是走路,他都能獨立完成。
軍中的許多戰士,這是第一次見識到許世友將軍的海量。而他的眾多老戰友,對此早已是見怪不怪。
退休以后,許世友來到南京定居。他對自己的生活標準沒有什么要求,粗茶淡飯也能夠讓他心滿意足。但生活里唯一不能缺少的東西,就是酒。
沒有了之前工作上的顧忌,他喝酒就更是享受。有時候一天,他就能喝完旁人兩三天的量。
他的醫生告誡過他:“老將軍的身體還是需要自己注意,年輕時候常年打仗,留下了不少問題。現在老了,如果您一直喝酒,不加控制,各種問題都會一起找上門來。”
醫生的話非常中肯,老將軍自己也知道醫生是為他好。不過要讓他戒酒,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醫生一邊叮囑,他一邊偷偷喝。不敢光明正大地喝,他就自己把酒藏在臥室,在工作人員離開之后,像做賊一樣地喝。
他的女兒對此大為光火,甚至還因此發過不少脾氣。孩子們心疼他,也希望他能夠注意身體。可如果不讓他喝酒,這比要了他的命還難受。
更夸張的是,許世友將軍住進醫院以后,還會偷偷地在醫院的病床下藏酒。
有一次被醫生發現,他也不好意思,臉色都漲得通紅。但在那之后,他仍然我行我素,繼續藏酒。
許世友和基層官兵握手
孩子們后來也想通了,反正他們倔強的老父親說也說不聽,就隨他去吧。作為子女要孝順父母,孝順的最高標準就是順應父母的心愿。既然許世友想喝,那他的孩子們也不加阻止了。
在去世的那一年,許世友將軍都沒有戒酒。可以說,酒伴隨著他終生的故事展開,也一直陪著他,直到生命的盡頭。
特殊葬禮,特殊見證
1985年,許世友在南京徹底閉上雙眼。他的離開,是黨和國家的巨大損失。他的身影,也讓人民群眾深深懷念。
關于許世友的后事,黨中央卻出現了一些意見。
早在50年代中期,黨和國家的眾多領導人都在火葬倡議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當時許世友將軍格外反對,并且最終未能簽名。
可這一命令是在毛主席的號召之下發布的,按理來說,大家都應當遵守。
然而1985年臨終之前,許世友還特意交代自己的秘書向黨中央打報告,要求以土葬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后事。
將軍個人的意愿,與黨中央的一致指令并不相同。這一問題究竟該怎么處理,相關工作人員也拿不定主意。
領導人鄧小平同志告訴了大家,許世友將軍為何會如此執著于土葬。
少年時,他是由母親一手帶大的,他也最愛自己的母親。可是為了中國革命事業,他不得不離開家鄉,輾轉全國各地,為工作而奔波,為理想而奮斗。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建立一個更好的中國。他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人民,對得起自己的初心和志向,但唯獨對不起母親。
后來許世友將軍終于抽空回家,他的母親已是滿頭白發,滿臉皺紋,身姿佝僂,看起來蒼老了許多歲。
母親是他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親眼見到母親這個樣子,他的心中也分外難受。
既然生前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那死后應當長眠于母親身側,換另一種方式來陪伴母親。
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夠土葬,也不要去什么八寶山公墓,只需要大家把他的遺體運回老家,安葬在母親身邊,這就夠了。
許世友是一位大孝子,他對親情的最后一絲牽掛,最后一點愿望,旁人實在不忍心求全責備。
許世友三跪慈母
于是鄧小平同志特別下令,要求治喪管理組按照許世友將軍自己的意愿來處理后事。
他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將軍,有著特殊的經歷和故事,而他的后事也應當被特殊對待。
過去毛主席還在世時,他也確實同意了許世友的要求。現在鄧小平同志簽署了特別命令,這件事情才最終完成。
生前許世友還特意交代,他的墓碑上不要記錄功勛,也不要篆刻官職,只需要簡簡單單地點明他的名字就行。
他的陪葬品,唯一不能缺少的就是美酒。他去往另一個世界,同樣也需要美酒的陪伴。
追悼會正式舉行那天,黨和國家領導人特意來到現場,送許世友將軍最后一程。
這位為了國家和人民奔波一生的老將軍,離開之后,終于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回到最深愛的母親身旁。
許世友
結語:
鄧小平和許世友將軍的故事,實在讓人感動。他們二人一直牽掛對方,我記得你的生平愛好,你記得我的性格特征。
來之不易的相聚,他們也倍感珍惜。
老一輩的革命家,常常為了革命而奉獻自己的所有。他們的付出,他們的犧牲,將永遠留在后人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