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張歡、通訊員鄭穎欣報道:3月28日上午8時30分,咸安區官埠橋鎮政府大樓內,機關全體退休老干部和結對幫帶的青年干部齊聚——鎮老干部黨支部正在開展黨紀黨規集中學習。
“青年干部的成長瓶頸在哪里?”“青年干部如何實現自我突破?”研討會上,青年干部圍繞具體工作實踐,暢談學習心得體會;老干部們結合各自經歷現身說法,向青年干部們分析矛盾問題,指出成長路徑。
就在當月,官埠橋鎮老干部黨支部獲評全省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據介紹,去年7月以來,該鎮機關在實行咸安區“青藍結對·導師幫帶”計劃的基礎之上,同步開展“銀青結對”,為32名老干部頒發“結對”聘書,讓退休老黨員的閱歷與年輕人的思維碰撞出基層治理新火花。兩條幫帶路線“雙管齊下”,極大地推動了一線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今年1月,青年干部汪凱到該鎮河背村入戶走訪時,有村民咨詢失地養老保險辦理事宜。他向曾經負責相關工作的老干部王中青致電請教后,當即向村民解釋清楚了相關政策,后續的補償工作也得以迅速推進。
“老干部對我們的指導,主要集中在傳授工作方法等方面。”青年干部吳漾直言,在面臨多線程工作時,自己常帶有急躁情緒。老干部“導師”王佐元在一次談心時告訴她,對待工作要如同“十指彈鋼琴”,梳理清楚流程,合理分配進度,才能做到有條不紊。吳漾聽取建議,工作態度有了轉變。
一面言傳,一面身教。老干部們退休不“褪色”,積極發揮“銀發先鋒”作用,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工作中,屢屢留下奔波的身影。
2017年,官埠橋鎮啟動鎮志和村志修撰工作,老干部王佐元、陳元濱主動請纓。他們走村串戶、拜訪部門收集資料,將口述采訪對著資料內容反復交叉驗證,至2021年編撰完成了一部鎮志和轄內11個村的村志,為該鎮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2010年,因周邊項目建設,官埠橋鎮小泉村五組村民,由原住所搬遷到當地居住。當時,許多村民仍保持以前的生活習慣,垃圾亂扔、圈地種菜,老干部們帶頭清理環境衛生,調解鄰里糾紛,村民觀念逐漸改變,村灣環境華麗“轉身”。隨后,該鎮依據小泉村治理樣板,繼續連點成線、擴線成面,周邊5個村人居環境均大幅改善。
“‘銀青結對’,為青年干部成長‘樹梯’。”鎮黨委書記張文彬介紹,近年來,官埠橋鎮堅持抓實黨員教育管理,創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不斷激發老黨員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情懷擔當,通過以老帶新“傳幫帶”的工作模式,促進青年干部快速積累經驗、提升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