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10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此所研究人員在江西德安志留紀地層發現了盔甲魚類的新屬種,已命名為隆平德安魚。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最近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系統古生物學雜志》。
圖為隆平德安魚生態復原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蓋志琨介紹說,隆平德安魚是一種非常小、頭甲不足2厘米的無頜魚類,生活在距今4.36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研究團隊通過對包括隆平德安魚在內的67種盔甲魚類進行詳細的形態學分析以及解剖學對比,建立了迄今為止最完善的盔甲魚類系統發育數據矩陣,并建立了基干盔甲魚類新科——德安魚科。
在一件保存完好的腦顱化石上,研究人員辨認出了腦腔、神經、鰓囊、鼻囊、眼囊、耳囊等感覺器官,這說明隆平德安魚具有縱長的中背孔、6對鰓囊以及鰓后區結構。
盔甲魚的中背孔即盔甲魚的鼻孔,兼具嗅覺和呼吸兩種功能。“此前縱向橢圓形中背孔一直被認為是所有真盔甲魚類獨有的衍征,縱長的狹縫狀中背孔則是通過這種特征演化而來的。”蓋志琨說,這是首次在基干盔甲魚類群中發現縱長橢圓形中背孔,使盔甲魚中背孔的演化研究變得更加復雜。縱向橢圓形中背孔可能代表了盔甲魚類的原始特征。
隆平德安魚的鰓后區結構則為有頜類軀甲的起源提供了關鍵性線索。鰓后區是分布于盔甲魚鰓區之后的一個向后開放的空腔,推測用于保護盔甲魚的內臟等關鍵器官。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位于頭甲后段的鰓后區是一些早期甲胄魚類的共同祖征。(記者袁慧晶 溫競華)
地理科普延伸閱讀
江西德安:贛北鄱陽湖畔的千年古邑
德安縣,隸屬江西省九江市,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位于南潯鐵路中段,東接共青城市,南鄰永修縣,西毗武寧縣,北接瑞昌市與柴桑區。這座總面積863平方公里的縣域,下轄13個鄉(鎮),常住人口約16.7萬人,其地理格局以“三面環山、東南臨湖”為特征,形成了南北高、東南低的地形走勢。北部幕阜山東延余脈的茶子山、潘獅山、金盆寺構成低山地形,西南部小岷山與中部彭山呈北東展布,塑造了獨特的丘陵地貌。最高峰茶子山海拔665.1米,東南角共青天南湖鄭泗一帶海拔僅15米,是全縣徑流出口。
水系與資源:鄱陽湖水系的生態樞紐
德安屬鄱陽湖水系,縣域干流博陽河發源于瑞昌市南義鄉湖炎洞,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全長93公里,境內流長79.7公里,流域面積863平方公里。其支流網絡密集,34條大小支流中,洞霄水、田家河等7條流域面積超30平方公里,水面總面積達346.7公頃。水系不僅滋養了縣域生態,更與交通網絡深度融合:縣城距南昌機場65公里、九江廬山機場25公里、九江港48公里,福銀高速與105國道穿城而過,306國道穿越西北部車橋鎮,形成“兩場一港”的立體交通格局。
礦產資源方面,德安是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的重要區段,已發現礦產地60余處,涵蓋鋁、銻、金、銀、鉛鋅、銅、鐵等20余種礦產。其中,石灰石、花崗石、大理石等建材資源儲量豐富,為區域工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歷史與文化:楚尾吳頭的千年文脈
德安歷史可追溯至夏商時期,唐虞三代稱“敷淺原”,春秋時為吳楚交界,有“楚尾吳頭”之稱。五代南吳乾貞元年(927年)升蒲塘場為德安縣,縣名沿用至今。歷史遺跡與文化傳承在此交織:商周遺址打破“商文化不過長江”的舊論,義門陳文化折射中國姓氏文化源流,萬家嶺戰役遺址長眠著抗日英烈。宋代名相夏竦、王韶,近代哲學大師熊十力,現代科學家袁隆平、導演李安、超模呂燕等名人皆出自德安。
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成果顯著:西河大戲(2010年列入省級非遺)、潘公戲(國家級非遺)等傳統藝術煥發生機,義峰聳翠、蒲塘落雁等“德安八景”傳說列入九江市非遺名錄。新建的義峰山公園以徽派建筑群展現自然與人文交融,雁家湖植物園以江南水鄉園林風格復現“蒲塘落雁”盛景。
生態與經濟:綠色發展的縣域樣本
德安堅持生態立縣戰略,202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8億元,同比增長2.7%。工業領域,寶塔工業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豐林污水處理廠等設施投入使用,7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農業方面,塘之蔬農場科技示范園通過“黨建+企業+合作社”模式,實現年產值400余萬元,帶動高塘鄉蔬果產業提檔升級。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稻田廣場展現農耕文化與現代農業科技,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入選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鄉村振興成效顯著,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3.8%,村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95%。農文旅融合項目多點開花,聶橋永豐、林泉清塘等56個村莊各具特色,形成“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的全域監管體系。綠色發展縱深推進,萬年青、英利能源獲批省級綠色工廠,水土保持生態科技園水利風景區納入國家典型案例。
社會治理與民生:幸福德安的實踐路徑
面對復雜挑戰,德安交出亮眼答卷:2022年歷史罕見干旱中,投入555萬元抗旱資金,減少損失4402萬元;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現“零較大及以上事故”;“八五”普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治安打擊整治行動成效顯著。民生保障堅實有力,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6億元,新增城鎮就業2638人,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政策全面落實,醫保電子憑證普及率大幅提升。
教育領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加速推進,“雙減”工作扎實開展,校園安防“四個百分之百”全面覆蓋。醫療方面,縣人民醫院新院區、縣中醫院康復大樓等項目主體完工,與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共建緊密型醫聯體,醫共體覆蓋率達100%。
從夏商先民的勞作到現代工業的崛起,從鄱陽湖畔的漁歌到萬家嶺上的忠魂,德安以千年文脈為根,以綠色發展為脈,以民生福祉為本,在贛北大地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這座兼具歷史厚度與生態魅力的縣域,正以“楚尾吳頭”的包容姿態,邁向“活力德安”的嶄新征程。
責任編輯:程家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