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這么一個人,他曾是國民黨高官,卻以一己之力,拯救了無數紅軍戰士的生命。
然而,在建國后,卻被人民判處死刑,還是毛主席親自出手才在行刑前6小時將其從刑場上救下。
向我黨傳遞“鐵桶計劃”
莫雄的父母都是當時的社會底層百姓,所以他幼年時期生活過的十分艱辛。
當時廣東教育正處于清朝末年,受到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處于轉型和改革時期。
莫雄運氣不錯的沾了點當地教育改革的光,在9歲的時候去私塾讀了兩年書。
但莫家到底貧寒,再加上窮人孩子早當家,到12歲的時候,莫雄迫于生計只能輟學打工掙錢養活自己。
生活所迫使莫雄較早地接觸到了社會的底層,這讓他對社會的現狀有了深刻的認識,從而促使他尋求改變。
所以在16歲的時候莫雄選擇了參軍,希望通過參軍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之后他活躍于寧、瀘、贛、閩、滇、黔、粵等地,還參加了北伐戰爭,在戰場上以其勇猛善戰而聞名,并多次立下戰功。
到民國時期,莫雄已經成為粵軍的重要將領,并在國民黨內部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與蔣介石抗衡。
當時蔣介石以“整理黨務案”排除異己,莫雄在蔣介石的打壓下,很快失去兵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莫雄開始主動接觸中共地下黨,之后經周總理、李克農等人爭取,成為中共秘密戰線關鍵合作者。
1934年,莫雄受任國民黨贛北第四行署專員兼保安司令,其下屬機構由中共地下黨員劉啞佛、盧志英、項與年等實際掌控。
1934年,蔣介石與德國軍事顧問賽克特制定了針對中央蘇區的“鐵桶計劃”,這是一個旨在圍剿紅軍、徹底消滅中央蘇區的軍事行動計劃。
當時莫雄擔任江西德安行政督察專員兼德安地區保安司令,也參與了那次秘密軍事會議。
莫雄意識到“鐵桶計劃”對紅軍的威脅,決定將這一軍事行動泄露給我黨。
我黨的嚴希純、項與年等人收到莫雄的情報后也得知此事重要性,立即安排熟悉當地人情地貌的項與年化妝成教書先生。
帶著用特種藥水抄有“鐵桶計劃”要點的四本學生字典,穿越敵占區將情報送到中央蘇區周總理的手里。
中共中央據此情報提前10天啟動戰略轉移(即長征),使8.6萬紅軍主力免于國民黨軍隊圍圈。
據說當時毛主席拿著“鐵桶計劃”的情報說“這可比戰場消滅敵軍幾個師更有價值”,長征勝利后還多次強調“沒有莫雄就沒有長征的及時突圍”。
和蔣介石分道揚鑣
莫雄早年追隨孫中山革命,與蔣介石同為粵軍將領,兩人在討伐陳炯明等戰役中建立合作關系。
莫雄曾兩次在戰場上營救蔣介石性命,被蔣介石視為“救命恩人”和“生死之交”。
蔣介石掌權初期,因莫雄交友廣闊,還曾利用其影響力拉攏地方勢力。
當時他對莫雄也是十分重用的,例如委任莫雄為贛北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等職。
然而,隨著蔣介石地位日漸穩固,雙方利益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比如蔣介石為鞏固權力,強行收繳莫雄所轄粵軍第十一師武裝,將莫雄排擠出核心軍事體系。
莫雄時任粵軍第十一師師長,因非蔣介石嫡系,成為整肅對象,兵權被剝奪后僅保留虛職,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莫雄對蔣介石這種獨裁手段和打壓非嫡系將領的行為自然不滿,兩人矛盾浮出水面。
之后莫雄與我黨接觸,他利用國民黨內部職務(如江西德安保安司令)為中共提供情報。
1934年將“鐵桶計劃”密送紅軍,直接破壞蔣介石的“剿共”部署。
雖然,當時莫雄的行動邏輯是想通過削弱蔣介石勢力實現政治報復。
但這件事情論跡不論心,確實是我軍占了莫大便宜,之后莫雄也在解放戰爭時期秘密為中共提供軍需物資,導致蔣介石對其猜忌與壓制。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莫雄的“通共”行為直接使得蔣介石將其列入暗殺名單。
當時毛人鳳也確實安排國民黨特務兩次在廣州市區對莫雄實施刺殺,均因中共地下黨提前預警而未遂。
這會莫雄已徹底失去國民黨軍政職務,為了確保自身安全,他在我黨的幫助下化裝成商人經澳門潛逃至香港避難。
回歸大陸
建國后莫雄被組織接回大陸安置,最初被安排到廣州從事基層工作。
莫雄擅長社交,自然很快融入了當地生活,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
莫雄交友太廣闊了,當時又是剛停戰沒幾年,很快就有人認出了他的實際身份。
當時,全國正好在搞土地改革,莫雄國民黨少將及地主身份曝光后直接被當地群眾抓住批斗,當地政府還要按照相關條例想要將其槍決。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先是安排人向地方政府發出特急電報,明確“暫緩執行莫雄死刑,押送廣州審查”。
之后表示要將莫雄一保到底,并安排葉劍英親自處理莫雄后續安置。
葉劍英按照主席的要求,將莫雄帶到廣州保護起來,不久后中央向全國通報莫雄為“對中國革命有特殊貢獻的愛國人士”,撤銷全部罪名并任命為廣東省參事室參事。
據說毛主席還特別指示:每月給莫雄發生活費,并給他配了住房和警衛員。
之后一直到莫雄去世,他的政治待遇都超越多數原國民黨起義將領。
莫雄的事情能驚動中央,還讓毛主席親自關注生活及工作安排,首要原因自然是早期莫雄對我黨的幫助和長期隱蔽戰線貢獻。
當時毛主席還曾親口說:“莫雄是紅軍的恩人”,之后,主席對莫雄的安置就像古人“千金買馬骨”并非看重馬骨本身。
而是通過這一行為向天下傳遞“求賢若渴”的誠意,以此吸引真正的千里馬。
莫雄作為原國民黨高級軍官,其獲得政治安置也具有象征意義。
直白點說,莫雄是蔣介石的“救命恩人”,他倒向中共并獲優待,直接沖擊國民黨“忠誠敘事”,削弱臺灣當局對殘余勢力的控制力。
不久后,中央出臺相關規定,其中圍繞莫雄事件形成的處理原則主要有兩條。
一、確立“重大立功者不受歷史身份限制”的評估標準,為后續處理類似歷史人物提供法理依據。
二、將“化敵為友”策略納入對臺工作框架,直接服務于和平統一戰略目標。
之后莫雄回歸大陸的過程,在大陸的遭遇(如毛主席親自干預死刑判決),以及在大陸任職的消息通過報紙等渠道傳至港澳臺地區。
成為瓦解國民黨殘余勢力的心理武器,而這件事情同樣被寫入對臺工作檔案,成為后期推動兩岸對話的歷史依據。
結語
1979年兩岸關系緩和后,莫雄多次接受采訪,以親身經歷詮釋“愛國不分先后”政策。
1980年莫雄病逝后,中共廣東省委為其舉行追悼會,肯定其“為革命作出特殊貢獻”的歷史地位。
這一評價標志著其政治身份完成從“國民黨戰犯”到“統戰典范”的徹底轉變。
參考資料
患難與共——莫雄先生檔案資料展覽”今在省檔案館展出.南方網 [引用日期2023-03-30]
“黨的老朋友好同志”莫雄.清遠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3-03-30]
中共廣州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莫 雄.中共廣州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 [引用日期2023-03-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