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里有很多經典藥材,其發現地點都是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對于耕種的農民來說,它們可能是妨礙作物生長的雜草,但在醫家的眼里,它們卻是不可多得的良藥,這樣的例子在中藥里數不勝數,比如路邊常見的蒲公英、車前草等,都是如此,而今天要分享的這味中藥,它雖然也被人們看作是雜草,但卻被醫家李時珍稱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有著疏肝解郁、調經止痛、理氣調中之效,這種中草藥就是香附。
關于香附這個名字,可能有些人會感到比較陌生,但如果說“莎草”、“雷公頭”,那么想必有些人的腦海中就已經浮現出了它的樣子,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的朋友,大多都見過它,不過,中醫所使用香附,入藥部分其實是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莖。
香附藥性辛、苦、甘、平,歸經為肝、脾、三焦經,有著辛香行散的特點,善于調氣,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被譽為“氣病之總司”,香附特別擅長解肝郁、氣郁、情志不遂等郁氣,所以,也被很多醫家稱為“疏肝解郁之要藥”。
同時,香附的行氣效果,對緩解月經不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就如同明代本草著作《本草發明》中所說的那樣:“多郁者,氣行則郁散”,因此,香附常被醫家用于治療肝郁氣滯引起的月經不調病癥,故此,在《本草綱目》中便對其有著“女科之主帥”的說法。
由此可見,香附無論是在治療病癥還是緩解癥狀上,都離不開“行氣”二字,而且香附的這種特點,也是中醫里的其他藥材,所無法替代的,并且還得到了古今眾多醫家的認可,不過,關于香附的具體功效,我們則可以從這2個方面來了解。
1.疏肝解郁
香附五味屬辛能散,屬甘能和,四氣則是“平”,不寒不熱,善于疏肝理氣而解郁,通暢三焦的氣滯,適用于肝郁氣滯等病癥,這類患者的主要病癥特征就是胸中脹痛,由于是氣滯所致,所以常常會痛無定處,平時會不自覺嘆息,腹部也會感覺脹悶不適,總是精神萎靡、情緒不穩定,這些其實都是肝氣郁滯不暢所引起的,而想要緩解這類病癥,張景岳收錄在《景岳全書》中有一經典方劑,往往就能發揮療效,該方劑中就是將香附與柴胡、川芎、枳實等中藥相配伍,以此來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2.調經止痛
中醫認為,氣為血液運行的動力,所以氣行則血行,氣血通暢了,那么體內的經脈就不會出現瘀阻。而香附善于疏肝解郁,通行郁滯之氣,因此,對于女子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癥,均可以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由于肝氣郁滯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經期延后,而這個時候,利用香附疏肝解郁、調暢氣血的作用,再配以當歸、川芎、熟地,由此組成香附歸芎湯,即可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癥;此外,若是因肝郁血滯,而導致月經推遲、腹中疼痛,那么也可以用香附配以其他的中藥材來活血祛瘀。
當然,關于香附的使用要點,大家也需要注意,由于香附的特點在于行氣,行氣的同時必將會耗損體內的氣機,因此,對于本身就血虛氣弱的患者而言,并不適合單獨使用,常常需要配以其他益氣補氣的藥材,另外,對于陰虛血熱的患者來說,也不適合直接使用。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