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解放軍明顯加快了對臺軍事準備工作,美國軍事界對于臺海局勢的判斷也發生了變化。相比于美軍早先推測的2027年收臺時間節點,他們最新的預測時間被大幅度提前。
比如部分人士在“1945網站”等美國軍事媒體上發文,直言中國大陸可能會在未來6個月內展開行動,一勞永逸解決臺灣問題。
【解放軍剛剛在臺海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軍演】
這些美國軍事界人士認為中國大陸會在未來6個月內動手,主要是看到了臺海局勢的持續惡化,認為臺當局的一系列危險行動,導致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降低,中國大陸可能會越發傾向于武力統一。
此外,在今年3月上旬特朗普政府對華加稅時,中國外交部門作出了“無論是關稅戰、貿易戰或任何其他類型的戰爭,我們都準備好戰斗到底”的表態,美國軍事界認為,中方所說的“任何其他類型戰爭”就包括了臺海方向的熱戰。
在得出中國做好準備,可能會在半年內動手的結論后,美國軍事界人士又給出了中國大陸武力收臺的三種可用策略。
【美國軍事界人士給出了中國大陸可能選擇三種收臺策略】
第一個策略美國人稱之為“耐心壓制”,即解放軍、中國海警等部門會派出大量海空力量,在臺灣島周邊構建封鎖線,切斷臺灣島的外部物資供應。由于中國臺灣地區90%的能源和糧食依靠海運供應,臺當局終有一日會不戰自潰。
解放軍等部門也確實在臺海方向的軍演中,進行過封鎖攔截、海上船只識別、登船臨檢等科目的演練。
這種“耐心壓制”或者說“鎖臺促統”策略的好處是能夠有效降低人員損失,且不會對臺灣島的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壞處在于耗時太長,在島內的能源等儲備耗盡之前,美國等方就能夠反應過來,嘗試打破封鎖線。
【美方認為,中國大陸可能會選擇鎖臺促統】
畢竟,無論是為了通過阻止中國完成統一大業,持續“以臺制華”;還是為了維持“第一島鏈”體系,限制中國海軍在太平洋的行動;抑或是為了避免中國掌控臺積電,導致西方的技術封鎖失效,美國都不太可能作壁上觀,任由中國以較小代價收復臺灣島。
這便引出了美方推定的第二種策略——“閃電突襲”。
由于美軍援臺意味著中美之間的直接軍事對抗,前線美軍將領是沒有決策權的,這件事必須特朗普最終拍板,甚至還要走國會流程。
如果中國大陸認定封鎖行動的風險太大,決定快刀斬亂麻,解放軍等部門便有可能突然發起進攻,出動大軍登陸臺灣島,以雷霆之勢打垮臺當局,在幾天內形成收復臺灣島的既定事實,讓美國等方知難而退。
就算不能在特朗普下達軍事行動命令前,徹底解決臺海問題,中國大陸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差,將山東艦等海空力量部署到位,提前構建起反介入體系。
美方甚至猜測,中國大陸會選擇在美國那邊夜深人靜,美國高層都在睡覺的時候,發起對臺軍事行動,以便多爭取到幾個小時的時間。
快速登陸打垮臺軍解放全臺灣,也確實是解放軍多年來對臺軍事演練的重點,解放軍手中應該有不止一套的完整行動方案。近些年,大陸這邊也在加快相關的裝備準備工作,為了能夠更快將部隊送到對岸,解放軍就訂購了一批特制駁船,增加未來可用的登陸灘頭。
【解放軍已經擁有了專門用于對臺作戰的特種駁船】
中國大陸武力收臺的最后一種策略,被美國人稱為“全面混亂”,意思是中國不會局限于只收復臺灣島,而是會在第一時間針對美國在日本、菲律賓、關島等地的軍事基地展開打擊,一戰摧毀美國及其盟友在西太平洋的所有武裝力量,徹底拆掉美國的“第一島鏈”系統。
僅從軍事層面來看,美國人給出的最后一個策略,似乎沒有問題。沖繩等地的美軍基地確實在中國海空軍以及常導部隊的射程之內,解放軍有能力對大部分目標展開打擊。如果行動成功,確實可以徹底改變太平洋乃至全球安全態勢。
但這種超限戰的打法,必然會導致臺海問題擴大化,其中的風險同樣不小。更有可能的情況,其實是在第一波進攻之中,解放軍等部門仍舊將打擊重點放在臺灣島內目標,并做出打擊沖繩等地軍事設施的架勢,威懾美國等方。
誠然,美國軍事界的一些論點明顯受到了美國國內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影響,沒有認識到中國不追求建立全球霸權,只是想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并推動全球多極化。但他們對臺海局勢的關注與對未來情況的預測,仍舊說明了,臺灣問題的解決始終牽動著地區乃至全球的戰略平衡。
出于盡量避免同胞相殘、減少區域動蕩等綜合考慮,中國大陸過去一直強調優先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但中國維護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決心不容置疑。
解放軍等部門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們有能力通過軍事手段解決臺灣問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太平洋的軍事天平將會不斷向大陸傾斜。美國若繼續以“戰略模糊”為名行“以臺制華”之實,終會將自身拖入難以預料的沖突泥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