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寫于1933年11月7日,正值柏林中國美術展覽會籌備期間。齊白石因身體原因(咳嗽)未能應蔡元培(孑民)、葉恭綽(玉虎)、劉海粟之邀前往上海參與展覽籌備工作,遂委托李苦禪代為處理相關事務,包括裱畫、刻制展覽用木戳等。信中提及:
>>徐悲鴻在巴黎舉辦畫展時攜帶了齊白石的數幅作品,齊白石對此表示好奇,希望李苦禪若有相關報道可寄來一閱;
>>齊白石還提到自己的畫冊及詩草,表示可無償贈予李苦禪的友人。
>>信件末尾以“小兄璜白”落款,既顯親切,亦體現齊白石對李苦禪的信任與器重。
李苦禪于1923年拜入齊白石門下,成為其第一位弟子。盡管李苦禪當時是北平國立藝專西畫系學生且經濟拮據(需靠拉黃包車維持生計),齊白石不僅免其學費,還常留其用餐并贈予繪畫材料,足見對其的厚愛。
信中提到的“代刻木戳”及畫作展示,反映了齊白石對李苦禪在藝術實踐中的信任。李苦禪雖未專攻篆刻,但通過收集金石拓片等途徑吸收金石韻味,對齊白石的寫意畫風進行了創新性繼承。
齊白石曾以“仁弟”稱呼李苦禪,并多次在畫作題跋中盛贊其才華,如“英也奪吾心”“來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間里無鬼神矣”,足見對其藝術成就的極高評價。
此信是1930年代中國美術國際交流的縮影。柏林與巴黎的展覽標志著齊白石作品走向世界,而李苦禪作為助手參與其中,體現了師徒二人在藝術推廣中的合作。
北京畫院藏有齊白石與李苦禪的多封往來信札及信封原件,這些文獻為研究兩人的藝術思想、交往細節及民國畫壇生態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