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月中,自雨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通緯·孝經援神契》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物生清凈明潔也。”
暮春三月的雨簾中,二十四節氣流轉至谷雨。谷雨,是個時而陽光明媚,時而煙雨如詩的節氣,正所謂陰陽交泰好時節。在這樣一個時節,《黃帝內經》中"春三月,此謂發陳"的智慧,恰似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在暮春的溫潤中調理身心。
天候密碼
古人將谷雨分為三候:"萍始生、鳴鳩拂其羽、戴勝降于桑"。此時浮萍初生,布谷鳥梳理羽毛,戴勝鳥棲落桑枝,自然界處處顯露出生命的律動。地氣升騰,天氣下降,天地氤氳之氣化作綿綿春雨,滋養著萬物生長。這種特殊的自然節律,在中醫看來正是肝木生發、脾土受納的最佳時機。
谷雨時節的溫差極大,晨時微涼需添衣,午后暖陽可減衫,傍晚余寒又需斟酌加件外套。這種溫差變化最是容易讓濕邪趁虛而入,因此古籍《遵生八箋》提醒:"谷雨日,采茶炒藏,可祛病氣",便道出了此時祛濕防病的重要性。
飲食之道
谷雨時節最是需要飲食調節的智慧。當季食材中,香椿芽與新茶,都是祛濕升陽的天然佳品。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谷雨茶,涼肝膽,除濕氣",一盞新茶佐以三枚紅棗,既能清解肝熱,又可溫養脾陽。
祛濕健脾的食方在谷雨時節也必須是相當重要的。薏米紅豆粥,茯苓山藥羹這些看似尋常的膳食,實則暗合《金匱要略》中"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養生至理。
起居有常
谷雨時節的起居之道,貴在"與日同行"。卯時初醒,可推窗納新,晨光中練習八段錦的"調理脾胃須單舉";酉時日落,宜閉戶養神,用艾草煮水沐足,引火歸元。這種作息暗合《周易》"與四時合其序"的天人相應之道。
暮春的著裝藝術在于"層層疊疊"。以背心護住命門,著長衫疏通氣機,一條真絲圍巾邊足以護主頸項,這般穿著既可防倒春寒,又利于濕氣的發散。正如宋代養生家蒲虔貫所言:"春時衣服宜漸減,不可頓去",道出了暮春著裝的要訣。
身心調和
谷雨時節自然也是少不了適宜的運動。晨起可習五禽戲之"鹿戲",模仿靈鹿仰脖,疏肝利膽;午后宜練太極拳的"云手",如撥開雨霧,化散濕濁。這些傳統導引術暗藏"以形導氣"的玄機,正應了華佗"動搖則谷氣得消"的養生真言。
情志調理貴在"疏泄有度"。可效法古人"曲水流觴"之雅,與友品茗對弈;或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侍弄花草。若遇郁結,可輕叩太沖穴,這個位于足背的"出氣筒",正如《針灸甲乙經》所言:"主胸脅支滿,喜怒不節"。
谷雨時節,當我們以敬畏之心順應天時,用傳統智慧滋養生命,便能在細雨潤物的時節里,讓身心如破土的新芽般舒展生長。這或許就是《道德經》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真諦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