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昶
▉一、薪火相傳,初心不改
2025年,是中華醫學會成立110周年。作為中國醫學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中華醫學會始終秉承“團結醫務工作者,傳播醫學科學知識,弘揚醫學道德,崇尚社會正義”的宗旨,在醫學教育、科研創新、臨床實踐和健康普及等領域書寫了輝煌篇章。行為醫學分會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自1989年成立以來,始終與中華醫學會同頻共振,以“行為決定健康”為核心理念,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不竭動力。
回首分會36年歷程,沈家麒、楊菊賢、楊志寅、白波、季建林等歷屆主任委員以開拓者的勇氣、科學家的嚴謹和醫學家的仁心,引領行為醫學從邊緣學科發展為現代醫學的重要支柱。他們的貢獻不僅為中華醫學會增光添彩,更在中國醫學史上鐫刻了深刻的印記。
▉二、拓荒奠基:沈家麒、楊菊賢教授與行為醫學的早期探索
1990年,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及生物反饋分會(行為醫學分會原名)在天津召開成立大會,沈家麒教授當選首任主任委員,楊菊賢教授作為第一屆副主任委員和第二屆主任委員,成為學科早期發展的核心推動者。兩位教授深耕中醫和西醫,研究心理行為因素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提出“雙心醫學”理念,將心理干預融入心血管診療,開創了行為醫學臨床應用的先河。
楊菊賢教授是中國將哲學和心理學應用于臨床醫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生命木桶理論的創立者。他的學術成就不僅體現在其主編的9部專著和400余篇論文中,更在于他培養了一代代青年學者。他主持的“心理行為因素對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影響的研究”獲原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奠定了行為醫學的科研范式。
2024年,楊菊賢教授因病逝世,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的一生詮釋了老一輩醫學家“以行為護健康,以奉獻鑄學科”的使命擔當,激勵后人接續奮斗。
▉三、學科崛起:楊志寅教授與行為醫學的體系化建設
2005—2012年,楊志寅教授接任第三屆和第四屆主任委員,開啟了行為醫學學科體系化建設的新階段。2007年,楊志寅教授創造性地提出“行為決定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靈魂,行為健康是健康的基石”“健康行為顯智慧,知之而行是智者”的重要理念。在WHO提出的合理膳食、適量運動、限酒戒煙、心理平衡四大基石的基礎上加上良好睡眠和早診早治,以此健康六大基石為基礎,把預防疾病的關口前移,普及健康的理念,揭開了行為醫學由科學研究向“大眾行為健康”推進的序幕。
他主編的《診斷學大辭典》被劉德培院士評價為“填補國際空白”,其英文版的籌備更是推動了中國行為醫學的國際影響力,主持編撰的《行為醫學》(第1版、第2版),為國家行為醫學教育奠定了基礎。
他創辦的《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從普通期刊躍升為被北大核心、Scopus、CSCD等國內外知名數據庫收錄的期刊,成為學科交流的重要平臺。此外,他主持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行為決定健康”科普叢書,出版30余部,惠及千萬家庭,使行為醫學從學術殿堂走進百姓生活。
2010年,他與鐘南山院士、王隴德院士共同參與上海世博會“話健康”活動,首次將“行為決定健康”理念推向公眾視野,成為健康科普的經典案例。
▉四、國際接軌:白波教授與行為醫學的創新發展
2012—2019年,白波教授當選第五屆、第六屆主任委員,推動行為醫學分會邁入國際化與多學科融合的快車道。他主導分會正式加入國際行為醫學會,在國際行為醫學大會首開“中國專場”,在Int J Behav Med出版“中國???,并在分會成立相關學組,形成覆蓋基礎研究、臨床診療、科普教育等領域的完整體系。
2016年12月3日,白波教授榮獲“2016中國健康傳播大使”榮譽稱號。為了增加國人對中國行為醫學的了解,記錄成績、展示歷史、總結經驗,濟寧醫學院面向全國征集行為醫學史料,編撰出版了會史——《行為醫學在中國》(第1版、第2版)。
白波教授注重科研與實踐結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00余項,主編《行為醫學臨床培訓教程》《神經生物學》等國家級規劃教材,將神經生物學與行為醫學交叉研究推向新高度。2015年,分會被評為中華醫學會“優秀??品謺?,成為國內醫學??平ㄔO的標桿。2017年,分會在中華醫學會90個??品謺新氏瘸闪Ⅻh的工作小組,開啟了黨建引領學會發展的新紀元。
▉五、時代使命:季建林教授與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化
2019年,季建林教授接任第七屆主任委員,緊扣“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推動行為醫學服務國家需求。他主導成立“中國軀體化癥狀診療研究中心”,探索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解決綜合醫院非心理??频脑\療難題。
他堅持“高端引領”和“國際化”雙輪驅動戰略,充分發揮行為醫學分會在醫學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科學普及、技術傳播等方面的優勢和特色,推動了中國行為醫學事業蓬勃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他啟動了“健康中國-行為醫學分會在行動”暨“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公益行動”活動。為應對突發應急事件引起的焦慮、恐慌等心理問題,組織行為醫學專家編寫了《突發應急事件公眾心理應對指南》系列叢書及影音資料等多部科普作品,為我國突發應急事件提供了心理援助“行為醫學方案”。分會還通過“科普教育全國百城巡講”“科技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健康中國行”等活動,將行為醫學理念滲透至基層。
▉六、成就與影響:分會助力中華醫學會的榮耀之路
學科建設:從單一學科到涵蓋神經生物學、心理學、臨床醫學的交叉學科體系,形成“基礎研究-臨床轉化-社會應用”全鏈條。
國際影響:加入國際行為醫學會,主辦多屆全球學術會議,推動中國方案走向世界。
社會服務:通過科普叢書、百城巡講、世博會活動等,覆蓋超億人次,提升國民健康素養。
政策貢獻:分會提出的“行為健康干預策略”被納入國家衛生政策,為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七、展望未來:行為醫學與健康中國的共融共進
站在中華醫學會成立110周年的歷史節點,行為醫學分會將繼續以“行為決定健康”為指引,深化以下方向:
科技賦能: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推動精準行為干預。
基層覆蓋:建設更多區域分中心,提升基層診療能力。
青年培養:通過建立青年學組機制,培育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全球合作:牽頭國際多中心研究,貢獻中國智慧。
▉結語:以行為之光,照亮健康之路
從沈家麒、楊菊賢教授的拓荒奠基,到季建林教授的守正創新,行為醫學分會始終與中華醫學會同向同行。行為醫學發展之路凝聚著老一輩的堅韌與新一代的活力,交織出學科蓬勃發展的壯麗畫卷。未來,我們將繼續以“行為夢”助力“健康中國夢”,為中華醫學會的輝煌篇章再添華彩!
(作者:濟寧醫學院精神衛生學院 高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