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取得重要成果。由程天宇副教授領銜的研究成果《基于學習成果導向的高職學前師范生職業能力培養》正式出版,標志著團隊在破解幼師培養質量困局、推動學前教育改革中邁出關鍵一步。
該成果依托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改革計劃項目、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等基金項目,直面高職學前師范教育“能力培養與崗位需求脫節”的痛點,為新時代幼教人才培養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
團隊教師開展集體教研。
緊扣時代需求,破解教育痛點
在技能型社會建設背景下,學前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基石,其質量提升亟須改革突破。團隊通過實地調研與面談發現,傳統培養模式存在“能力標準懸浮化”“師德培養形式化”等突出問題。
為此,團隊系統梳理75年政策演變脈絡,精準定位職業能力培養與政策目標間的結構性矛盾。例如,針對“保教實踐能力”這一核心要求,團隊提出以實訓課程覆蓋率提升為抓手,推動能力培養從政策文本向實踐落地轉化。
實習期間,團隊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交流。
理論融合實踐,創新培養范式
團隊突破傳統教育理論框架,以《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為基準,創新引入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構建“課程重構—教學創新—實踐強化—評價反饋”四位一體培養模式。
在師德培養中,創新“情境浸潤式”教學法,通過模擬倫理沖突場景,強化師范生的道德決策能力;在實踐環節,推行“雙導師制”“駐園實踐”等校企協同機制,實現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同時,團隊開發動態化、多元化評價體系,引入基于證據鏈的循證評估方法,形成“培養—實踐—評估—改進”閉環,全面提升學生保教實踐、綜合育人等核心能力。
團隊赴幼兒園開展實踐指導。
多學科賦能,構建立體化研究體系
為深入解析職業能力發展的復雜動因,團隊融合心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等多學科視角,結合田野調查法,對師范生、用人單位及一線教師進行深度調研。通過質性與量化研究結合,揭示影響職業能力塑造的心理、經濟及社會因素,確保研究成果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價值。這一立體化研究體系,為高職院校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深化課程改革提供了科學依據。
《基于學習成果導向的高職學前師范生職業能力培養》正式出版。
服務社會需求,適應行業轉型
團隊成果不僅為學前師范教育注入新動能,更回答了“學術為何服務”的根本命題。通過重構模塊化課程體系、創新情境化教學方法、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策略,團隊助力師范生夯實職業理想、提升專業素養,有效彌合了幼兒園崗位需求與人才能力間的差距,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復合型幼教人才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范本。
未來,學校國家級職業教育創新團隊將繼續以問題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學前教育領域理論創新與實踐轉型,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貢獻智慧與力量。(圖/文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