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河南省近日印發《“凈水入黃河”工程實施方案》,以“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協同治理為核心,明確到2027年實現黃河干流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Ⅱ類、支流水質顯著改善的目標,為全國流域生態保護提供“河南方案”。
此次工程覆蓋黃河河南段干流(風陵渡大橋至劉莊斷面)及伊洛河、蟒河、沁河等主要支流,涉及鄭州、開封、洛陽、新鄉、焦作、濮陽、三門峽及濟源示范區8個地市。方案聚焦“三水統籌”,通過實施5大類20項重點工程,系統解決黃河河南段水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水生態脆弱等問題,推動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三大攻堅行動筑牢生態屏障
針對城鎮污染,河南將在鞏義、新安、溫縣等支流沿線區域新建改擴建20座污水處理廠,新增處理能力30萬噸/日,改造污水管網300公里,2025年底前基本消除縣(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工業污染防治方面,重點推進鞏義、孟州、濟源等化工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實施“一企一管”明管輸送工程,2027年前完成園區深度治理及配套管網建設。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同步發力,推進滎陽、武陟等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提質,2027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顯著提升,黃河灘區畜禽養殖場(戶)全面退出。
節水控水行動中,河南將新建高標準農田和灌區改造,推廣雨水集蓄、再生水利用等非常規水源開發,鄭州、洛陽等試點城市2027年新增再生水生產能力6萬噸/日、輸配管網100公里。生態流量保障方面,在洛寧、新安等地實施水源涵養工程,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2025年伊洛河、沁河主要斷面生態流量保障率達90%,確保河流生態基流穩定。
圍繞“美麗幸福河湖”建設,河南將對伊洛河、蟒河等170公里河道實施生態修復,新建50公里生態緩沖帶,修復沿黃濕地及水生植被。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同步展開,重點推進伊洛河、宏農澗河沿線生態修復示范工程,提升流域水土保持能力。
智慧監管與風險防控雙管齊下
方案提出構建“水體—排污口—污染源”全鏈條智慧監管體系,整合流域監測資源,建立生態流量分級調度和預警預報系統。針對化工園區等高風險區域,完善突發水污染事件三級防控體系,2027年前完成伊洛河、蟒河等河段風險防控設施建設,強化重金屬及尾礦庫環境風險排查,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等違法行為。
作為實施主體,8地市將細化任務清單,強化資金保障,建立跨部門協同推進機制。省環委會辦公室將統籌調度,推動形成 “省級統籌、市縣落實、部門聯動”的工作格局。預計到2030年,河南黃河干流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支流水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性改善,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凈水入黃河”工程是河南落實“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要指示的具體實踐。隨著污水處理廠、生態濕地、智慧監管平臺等工程陸續落地,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沿黃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標志著河南黃河流域治理從“治污為主”向“系統保護”全面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