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地拆遷過程中,政府職能部門依據法律法規實施其程序,如征地拆遷公告、征地批文、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方案公告等等,政府職能部門必須要實施法定程序才屬于合法行為。作為被征收人與被拆遷人如何得到政府信息公開呢?何為政府信息公開?如職能部門不作為的情況下,需承擔什么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是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制定。
1、公開的范圍
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
(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
(2)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
(3)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
(4)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確定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并重點公開下列政府信息:
(1)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
(3)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
(4)財政預算、決算報告;
(5)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依據、標準;
(6)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標準及實施情況;
(7)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條件、數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請行政許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錄及辦理情況;
(8)重大建設項目的批準和實施情況;
(9)扶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
(10)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
(11)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情況。
鄉(鎮)人民政府在其職責范圍內確定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并重點公開下列政府信息:
(1)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農村工作政策的情況;
(2)財政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3)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宅基地使用的審核情況;
(4)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
(5)鄉(鎮)的債權債務、籌資籌勞情況;
(6)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發放情況;
(7)鄉鎮集體企業及其他鄉鎮經濟實體承包、租賃、拍賣等情況;
(8)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申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聯系方式;
(2)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內容描述;
(3)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對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答復:
(1)屬于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獲取該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徑;
(2)屬于不予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3)依法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或者該政府信息不存在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對能夠確定該政府信息的公開機關的,應當告知申請人該行政機關的名稱、聯系方式;
(4)申請內容不明確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作出更改、補充。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行政機關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能夠當場答復的,應當當場予以答復。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如需延長答復期限的,應當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并告知申請人,延長答復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
2、法律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三十三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推行政府信息公開,是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舉措;是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
為了統一規范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強化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的責任,明確政府信息的公開范圍,暢通政府信息的公開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監督和保障機制,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即使律師也會碰到政府職能部門的不作為,更何況作為弱勢群體的被拆遷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