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選戰正式拉開帷幕,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李在明確認參選。不到24小時,韓國對華發起制裁,中韓關系依舊面臨諸多挑戰。那么,韓國大選開啟,哪些人參加了總統競選?韓國又為何在此時對華發起制裁?
當地時間4月10日上午,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李在明發布競選,正式宣布參加韓國總統大選。此時,距離韓國代總統韓德洙對外公布大選日期,鼓勵民眾積極投票只過去了兩天時間。
作為支持率長期穩居一眾總統候選人之首的在野黨“大佬”,李在明下場參選這一結果并不出乎外界預料。李在明在競選中表示,韓國社會矛盾的根源在于經濟的兩極分化,解決辦法需要國家層面進行大規模投資讓經濟恢復增長。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新國家愿景“韓國倡議”,稱將通過新愿景構建“真正的大韓民國”。
受“緊急戒嚴事件”和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近幾個月以來,韓國經濟形勢持續低迷,社會撕裂進一步加劇,各種突發事件和意外情況的出現也明顯上漲。從這個角度來看,李在明第一時間下場參選,并提出一個以發展經濟為基礎的國家愿景,還是比較有利于穩定國內局勢的。
有分析認為,成功吃下整個進步陣營基本盤,支持率遙遙領先其他候選人的李在明,距離勝選只有一步之遙,唯一能阻礙他的只有他目前所涉及的刑事案件,以及檢察機關提起的抗訴。畢竟一旦終審宣判先于大選結果公布,李在明又被判有罪,他就會被剝奪競選總統的資格。
從目前獲知的消息來看,除李在明外,執政黨方面也有幾名政客參與這場大選混戰。其中,國民力量黨前黨首韓東勛、國民力量黨緊急對策委員會委員長權寧世、國會議員安哲秀、前雇傭勞動部長官金文洙,被認為是最有希望與李在明“一較高下”的人選。
不過,這幾位總統候選人也各有各的短板,像韓東勛就因為緊急戒嚴事件發生后“切割”尹錫悅被一部分黨內議員不滿;而支持率暫居保守陣營首位的金文洙,則因為公開宣稱“韓國人的先輩是日本籍”引發眾怒。
總的來說,由于國民力量黨黨內幾名總統候選人的支持率相差不大,最終誰能脫穎而出還是一個未知數。目前唯一能確定的是,只有暫代總統一職的韓德洙盡快穩住國內局勢,帶領韓國從內政、外交困境中逐步走出來,出身國民力量黨的這些總統候選人才能爭取到更多選民的支持。
從韓國外交部10日發布的一則聲明來看,至少在外交方面,韓德洙仍然延續著尹錫悅執政時期的“親美路線”,存在跟風美國打壓中國發展的傾向。聲明中稱,韓國對一艘涉嫌運輸朝鮮礦石的貨船,船只所屬香港航運公司,以及該公司的三個相關實體實施了獨立制裁。據韓聯社消息,被制裁的3個實體分別是航運公司的兩名中國經營者以及一家注冊地為俄羅斯的公司。
半島局勢升級后,韓國政府對于中朝關系的關注度大幅提升,此次以涉朝為名對隸屬于中國香港的船只予以制裁,也給人一種借機“警告”中國的既視感。畢竟不久前,韓德洙剛就美韓關系、關稅等議題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如今,中美關系日益緊張,特朗普政府大力升級對中國商品的征稅力度,不排除韓方借制裁中國對美示好,進而改善美韓關系的可能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