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嗎?”
這是周恩來總理在訪問印度時,一位美國記者在記者招待會上的提問。
周總理點了點頭,說:“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遠得不說,至少在元代,它就已經是中國的領土了。”
面對如此強有力的回答,那位記者本應該就此打住,誰知他竟然大言不慚地反駁道:“時間太短了!”
他的言論是那樣的可笑,以至于周總理都向他投去了同情的目光,然后總理嚴肅地說道:“中國的元代離現在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如果700多年都被認為是時間短的話,那么美國到現在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不是美國就不能成為一個國家了呢?這顯然是荒謬的。”
剛剛還非常狂妄的美國記者立刻就失去了剛才的氣勢,卡在那里欲言又止。見到自己的同伴被周總理瞬間擊敗,另一位美國記者接著問道:“總理先生,你們不打招呼,在有爭議的地區擅自修了一條公路,這難道就表示和平、尊重與友誼了嗎?”
這個問題令西方的記者們又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們就跟事先約定好一樣,居然吹起了口哨,很顯然他們是早有預謀的要讓周總理出丑。
這樣的行徑早就已經沒有了作為一個記者的道德與操守!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場記者招待會?為何他們會對周總理如此無禮呢?這還要從周總理訪問印度的行程開始說起。
一、簡陋的歡迎儀式
1960年4月19日晚,周總理以及外交部長陳毅一起從緬甸乘飛機抵達了印度首都新德里。
這已經是周總理第四次訪問印度了,但是這一次卻跟以往的訪問有了很大的不同。沒有歡迎的人群,也沒有隆重的歡迎儀式,只有印度總理尼赫魯帶著幾個隨從迎接周總理的到來。
中印在亞洲都是領土與人口的大國,兩國之間的外交是極其重要的。按照國際慣例,對周總理的歡迎辭應該使用英文,但是尼赫魯卻罕見地使用了讓人很難聽懂的印度文。此時的周總理已經意識到,他這次的訪問是一場實實在在的鴻門宴,印度除了想令中國丟臉外,并無其它想法。
這種外交姿態實在是有損印度一直以來所標榜的大國形象,也給人一種小人得志的感覺。
在之后的六天里,印度的態度就跟周總理預想的一樣,雙方就邊境問題的談判沒有任何進展。
為了能夠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國和平解決中印邊境問題的態度,周總理毅然決定召開記者招待會。
這個招待會其實印方早就有了安排,即使周總理不召開,他們也會召開,只不過就是比印方預想的要早一點而已。他們早就安排好了各方的記者,目的就是在招待會上讓周總理難堪。這些人與其說是記者,不如說是跳梁小丑。
二、危機四伏的記者招待會
4月25日晚上7點30分,招待會還沒有開始,記者們就已經蜂擁而至。這里除了那些印方聘請的“演員”外,自然也不乏具有職業操守與正義感的記者。
其中一位記者的名字叫做韋爾娜,她就對中國充滿了好感。在周總理穩步走向會場大門的時候,她就攔在了周總理面前說:“總理先生,有幫人準備不顧外交禮儀向您發難,您可要小心吶!”
周總理禮貌地回應說:“謝謝您,韋爾娜小姐。”說罷,就繼續向前走去。
韋爾娜似乎還是不太放心,繼續跟在周總理的身后說:“總理先生,這不是記者招待會,這是射擊場!這里有上千支槍,而您是唯一的靶子!”
周總理見韋爾娜如此關心自己,便拍著她的肩膀安撫道:“你放心,新德里的子彈打不倒我。”
在莊重的外交場合,本來就應該是嚴肅的,但是新德里的記者們似乎不喜歡這樣。他們就像是上躥下跳的猴子,把整個會場都變得吵吵鬧鬧,即使在周總理入場之后他們依然絲毫不知收斂。
當周總理走向講臺的時候,一個男性的印度記者卻用非常尖銳的聲音說出了侮辱性的詞語。
然而,槍林彈雨都闖得過來的周總理又怎么會懼怕這種不男不女的聲音?當他堅定地站到演講臺上時,瞬間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小丑們的聲音瞬間變得不值一提!
周總理就中方的立場發表了擲地有聲的演講,他不光嚴肅莊重,更是在演講中融入了情感,打動了在場很多人。在演講結束之后,會場里再度爆發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三、無恥的記者和無禮的提問
在演講結束之后,周總理告訴大家可以開始提問。但是因為他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和精彩的演講,令那些“有備而來”的人慌了手腳,整個會場變得死一般寂靜,與剛才的喧鬧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在經過近一分鐘的沉靜之后,一位印度記者率先向周總理發問,他說道:“中印邊境的領土劃分已經十分明確,難道還要重新談判與劃分嗎?”
這位記者的提問看起來有理有據,但是他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他所謂的“明確”是印度單方面對領土的劃分,并沒有考慮到中方的立場。
于是周總理對他講道:“希望你能更多地傾聽一下中國的聲音,這樣你就不會提出這種問題了。”
有了印度記者做急先鋒,西方的記者自然也膽大了一點,英國路透社的記者緊接著問道:“總理先生總是說以談判解決問題,請問原本就屬于別人的東西,你有資格去討論東西的歸屬嗎?”
這位英國記者的提問不但無恥,還充滿了惡意,周總理本來微笑的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他回答道:“你的這個比喻十分不恰當,如果一個強盜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那么東西的原主人就不能向強盜討要嗎?”
面對這樣的反問,英國記者有點氣急敗壞,他緊張地說:“你……你竟然說印度是強盜!”
他這招很顯然是想通過挑拔中印之間的關系,來謀求印度記者的支援。可是周總理卻不給他絲毫機會,不緊不慢地說:“強盜是有的,但不是印度,而是英國。中國跟印度是朋友,而且永遠是朋友。”
周總理的這句話這地擊潰了英國記者的心理防線,畢竟說起強盜文化,英國認第二,沒有哪個國家敢認第一。
見自己的盟友頂不住了,美國記者當然要站出來,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段描述。
美國記者確實是比英國記者“技高一籌”,可是周總理卻沒有受到這些刁難的絲毫影響。他告訴在場的所有人,中國修建的條公路叫做青藏鐵路,是為了改善西藏人民生活而修建的。中國政府為西藏人民帶來了經濟發展與可觀的收入,而印度又在干什么?動輒舞槍弄炮,將西藏人民時刻置于戰爭的淫威之下,到底是誰在破壞和平、尊重與友誼呢?
美國記者瞬間敗下陣來!
就這樣周總理以他高超的外交智慧,將西方蓄謀已久的一次外交詰難輕松化解。這場記者會也最終在愉快與歡樂的氣氛下,落下了帷幕。
之后,周總理返回祖國,他繼續為中印關系而費盡心力。但是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是個十足的野心家,他極具膨脹的欲望終究將戰火引向了我國。
當然了,之后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國將印度徹底按在了地上摩擦。周總理卻在戰后主動送回了俘虜的印度士兵與繳獲的裝備,戰士們更是將繳獲的裝備全部擦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地擺在地上。讓前來收回裝備印度士兵羞愧不已,他們手上的武器從來就沒有這么干凈過。
中印之間的戰爭令印度顏面盡失,在國際上徹底抬不起來。而中國以謙謙君子般的外交禮儀獲得了國際上的一致贊譽,周總理的外交技巧也令無數人為他所折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