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員為旅客除了提供耳塞、眼罩等專項服務,還提供行李止輪器、區分牌等特色服務。
高鐵上,每名列車員負責4節車廂,除調整行李、組織乘降外,還包括檢查應急備用箱和消防設施等。
高毓英(左二)和同事在列車長李丹迪(右一)指導下進行禮儀培訓。
D8941次列車經停吳忠站,高毓英組織站臺旅客乘降。
“D8941次列車一至四車旅客乘降完畢。”高毓英探出身子,朝車門口左右瞭望,確認無乘客上下后向對講機報告。8時35分,列車準時駛出銀川火車站。
高毓英是國鐵蘭州局銀川客運段一名“00后”列車員,今年是她入職的第二年。半年前,她通過單位組織的學習培訓,取得了高鐵乘務員上崗資質,從一名普速乘務員成長為動車乘務員。隨著車速的提升,還有服務節奏的加快,組織乘降、驗票、調行李,全程幾乎沒有空閑時間。
D8941次列車是一輛早班車,乘客早起趕車或許很疲憊,而列車員到崗時間則更早。發車前105分鐘,也就是清晨6時50分,高毓英和同事已到單位集合。上車前先接受安全警示教育,做對講機調試通話等準備工作。上車后檢查電茶爐、滅火器等設施設備及車容整理工作,而她們統一、精致的妝容,需要在集合前便打理好。
“請問能補到坐票嗎?”“我查一下,如有空坐隨時通知您。”高毓英從挎包里取出手持終端機檢票、查座。有時,我們會看到列車員似乎像乘客一樣刷手機,實際上,他們的私人手機在上車前已上交,手中是一部安裝了虛擬卡的公務機,它不連接外網,僅用于登錄客運站車無線交互系統。即便車廂空空,列車員也不允許像乘客一樣坐下歇息,立崗、手勢和蹲姿都遵循規范。
列車員每月有一半時間在行進的列車上服務,那么剩下一半時間可自由休息嗎?并非如此。他們時常需要作為熱備班組隨時待命,此外還有日常培訓、演練和考核等,所以形容為半軍事化管理并不夸張。
嚴格管理是為了提升列車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去年夏天降雨頻繁,7月4日13時13分,那時高毓英還是普速列車員,她值乘的K1088次列車從長沙始發,正常應次日傍晚抵達銀川。“當晚8時我交班后休息,凌晨3時接班時,發現列車居然停在原地沒有挪動,原來剛駛出信陽站便因暴雨滯留在了河南境內。”高毓英回憶,當時乘客的情緒已經很焦躁了,加上此前已停運了2天,車廂幾乎滿座。“我趕緊和同事一起統計折返旅客下車信息,安撫乘客情緒,最終在上午11時返回了長沙。”
雖然上班不足兩年,高毓英已有了職業病,休班時乘坐火車探親,也會不自覺觀察旅客需求,她說:“現階段我只想努力提升業務能力,平安站好每一班崗。”(寧夏日報記者 王曉龍 白茹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