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意漸濃,2025年的第一波春季花粉也開始飄散。醫生表示,根據以往經驗,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大連地區花粉癥患者就診高峰期,如何預防花粉過敏?醫生為您支招。
出現哪些癥狀可能是花粉過敏?
根據大醫二院的監測數據,近期大連地區花粉濃度持續增高。據大醫二院過敏(變態)反應科副主任鄧珊介紹,花粉過敏又稱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或花粉癥,是人體免疫系統對特定植物花粉產生的異常免疫反應。當過敏體質者吸入或接觸花粉顆粒時,免疫系統會錯誤地將花粉識別為“入侵者”,釋放大量炎性介質(如組胺、白三烯),引發鼻、眼、呼吸道等部位的過敏癥狀。
花粉過敏的癥狀包括反復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鼻癢、鼻塞;眼睛紅腫、發癢、流淚;面部或暴露部位出現紅斑、蕁麻疹、瘙癢等;嚴重時甚至咳嗽喘息或呼吸困難。“和感冒不同,花粉癥的發作有明顯的規律性,每年基本在花粉播散的季節發作,持續時間約1個月,且癥狀在季節過后就會減輕或消失。花粉癥一般不伴有全身癥狀。”鄧珊說道。
如何預防花粉過敏?
在大連,春季引起花粉過敏的主要有柏樹、楊樹、樺樹、梧桐、柳樹、榆樹及松樹等樹木花粉。秋季主要為蒿、葎草、豚草等草類花粉。
鄧珊建議,已經確診花粉過敏的患者,建議在花粉季到來前提前1-2周開始用藥,以有效減輕過敏癥狀。花粉季到來后,要做好物理防護措施:出門時佩戴防花粉口罩和護目鏡;選擇光滑面料的外套,進門前抖落外套表面的花粉;回家后及時洗臉并沖洗鼻腔;在花粉濃度較高的時間段(10時至17時),應緊閉門窗;避免在戶外晾曬衣物。
在治療方面,可以口服抗組胺藥,使用抗組胺滴眼液、鼻噴激素,采用生物制劑,選擇脫敏治療,但需要注意的是,用藥需遵醫囑。“很多人會網購鼻用減充血劑緩解癥狀,這類藥物往往含有羥甲唑啉等收縮血管的成分,長期使用容易引發藥物性鼻炎。”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黃鳳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