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會重復,只會押韻。
貿易戰在歷史上發生也不止一次了。美國用貿易戰來打壓競爭對手的套路也可謂輕車熟路。
有人說,我們應該坐下來和美國好好談,不要采取現在“以牙還牙”的對等反制,畢竟國內就業也很重要,把美國惹毛了不好辦blabla。
還有人對國家減少進口美國電影說三道四,擔心今后沒有美國大片看。
對這樣的人,我們只有發自肺腑地說他一句:
漢奸。
美國的本質就是欺軟怕硬,你想要美國不針對你,你只有跪著。
對于現在的中國,我們沒有辦法既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又讓美國鄉巴佬滿意。
沒有辦法,實力到這里了,你在美國眼里就是威脅,除非你自廢武功。
對美國認慫、自廢武功的事,日本就做過,后果就是永遠跪著,膝蓋永遠直不起來。
在20 世紀后半葉,日本憑借著自身的勤奮努力、技術創新以及獨特的企業管理模式,在多個產業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汽車制造業中,豐田、本田等品牌以其高質量、低油耗的汽車產品,迅速搶占國際市場份額,對傳統汽車強國美國構成了巨大挑戰;
電子行業里,索尼、松下等企業推出的電視機、半導體等產品,憑借先進的技術和精湛的工藝,深受全球消費者喜愛,在國際市場上一路高歌猛進。到了 1968 年,日本更是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其經濟發展勢頭如日中天。
然而,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卻讓大洋彼岸的美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20 世紀 70 年代后,美國逐步成為世界最大貿易赤字國,而對日貿易赤字長期占據美國貿易赤字的最大比例。美國國內的相關產業,如汽車、鋼鐵等行業,面臨著來自日本進口產品的激烈競爭,大量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國內產業界怨聲載道。為了保護美國國內產業和就業機會,美國開始對日本 “磨刀霍霍”。
怎么樣,這個劇本是不是很熟悉?都是對美國出口高科技產品,都是產生大量貿易順差,都讓美國不滿意了。
日本沒有選擇硬剛,而是像有些人期待的一樣,“理性應對”。
1957 年起,美國密集通過限制日本紡織品的法案,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日本最終選擇了 “自愿限制出口” 的妥協方式,這場紡織品戰才暫時落下帷幕。但這僅僅是個開始,隨后的日子里,美國以各種理由對日本產品展開調查和制裁,日本則在一次次的交鋒中,不斷調整應對策略,或自主減少對美出口,或增加從美國進口,試圖緩解緊張局勢。
1980 年代,日美貿易戰愈發激烈,達到了高潮。此時,日本汽車產業成為日本賺取高額貿易順差的核心產業,對美出口量飆升。美國政府開始對日本汽車行業采取一系列強硬措施,包括設置關稅壁壘、要求日本 “自愿限制出口” 等。在重重壓力下,日本汽車廠家不得不選擇赴美投資建廠,試圖繞過貿易壁壘,同時也被迫接受了自愿限制出口、取消國內關稅等妥協條件。
然而,美國的 “胃口” 遠不止于此。1985 年,在美國的主導下,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了著名的《廣場協議》。該協議的核心內容之一,便是促使日元升值,以平衡全球貨幣體系,實則是美國為了緩解自身貿易赤字、打壓日本經濟的一記 “狠招”。協議簽訂后,日元開啟了瘋狂升值之旅,在短短兩年內,日元對美元升值近一倍。
日元的大幅升值看似讓日元變得更加 “值錢”,但對日本經濟卻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對于日本的制造業來說,成本激增,原本具有價格優勢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大幅上漲,競爭力急劇下降,對美出口明顯下滑。為了降低成本,許多企業開始將生產線轉移到海外,導致國內產業空心化現象逐漸加劇。
日本政府為了應對日元升值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試圖提振內需,對沖貿易戰帶來的沖擊。大量資金被注入市場,利率不斷降低,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開始瘋狂上漲,資產泡沫迅速膨脹。東京的房價如同火箭般躥升,一塊小小的土地價格甚至堪比美國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的地價,股市也一路狂飆,市盈率高得離譜。人們陷入了瘋狂的投機熱潮,似乎財富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
但泡沫終究是脆弱的。1990 年代初期,日本經濟泡沫終于破滅,股市暴跌,房地產價格大幅跳水,無數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日本經濟陷入了長期的停滯,進入了所謂 “失去的 20 年”。曾經輝煌一時的日本經濟,在日美貿易戰以及日元升值的重重打擊下,陷入了漫長而艱難的困境,至今仍然無法恢復元氣。
這就是對美國認慫的后果。美國是個霸權國家,它只會圍繞它的國家利益去構建國際秩序。
當自由市場對美國有好處時,美國就大力鼓吹自由市場經濟,還把蘇聯忽悠瘸了,也在中國培養一批大吹特吹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
當自由市場對美國沒好處,美國便玩了變臉,構筑貿易壁壘,只準它用高附加值產品賺錢,你最好就一直做襯衫和玩具,賺點加工費就得了。
美國表面上是發動貿易戰,形成關稅壁壘,實際上是美國試圖利用金融霸權來鞏固全球控制力并深刻地打擊中國。因為金融是中國相對薄弱而美國最強的環節,美國就是要利用關稅和貿易戰作為籌碼,來掀起一場金融風暴。
這一輪關稅戰,真正的核心是中美博弈正式進入一場史無前例的“超限戰”。就是不只是貿易戰,還包括科技戰、金融戰、輿論戰等,或許還包括軍事沖突的可能。
這也意味著全世界的市場慣例與政治傳統的全面淪陷,舊的秩序正在崩塌,而新的秩序必然是中美博弈的最終結果。這是中美爭奪在世界生物鏈上的生態位,所以上來就妥協,本質上是沒有用的。
讓我們等著決戰之時的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