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玩游戲的成本會越來越高嗎?
文|星暉
編|園長
2017年初,一代神機橫空出世,它的名字叫“Nintendo Switch”。
不夸張地說,Switch幾乎重塑了新生代玩家對“掌機”一詞的定義。正式發售后的12個月里,它助力任天堂沖破了萬億日元的營收大關,實現翻倍增長。8年來,大約有1.5億臺Switch被世界各地的玩家買走,總銷量能排入游戲主機史的前3名。
不過,每個傳奇都有落幕的一天,服役多年的Switch也難逃疲態。
任天堂2025財年前3季度財報顯示,2024年4月至12月Switch銷量同比下滑超3成,同時,任天堂營業利潤銳減46.7%,由上年同期的4644億日元降至2475億日元,凈利潤亦大降41.9%。
很明顯,需要新產品刺激的不僅是廣大玩家,也包括任天堂自己。于是在2025年4月,我們見證了接棒者的誕生——任天堂直面會正式發布Nintendo Switch 2,并宣布6月5日為開售日。
圖源任天堂官網
一時間,新特性、新玩法、新游戲吸引了全球玩家的注意。但萬眾矚目之下,Switch 2獲得的卻不全然是喝彩。相反,隨著更多細節信息得到披露,由區域差異、配件成本、新游定價所引發的種種負面反饋浮出水面,并持續發酵。
此時此刻,相較于Switch 2本體經歷的一系列迭代,價格爭議反倒成了換代話題的真焦點。
二代Switch變大了,也變貴了
平心而論,千呼萬喚始出來的Switch 2,其實并沒有辜負人們的期待。
相較于初代,它的升級幅度可圈可點——或許談不上多么變革性的驚喜,但依然能看出不少誠意。
最直觀的變化是,Switch 2的機身和屏幕都變大了。一眼望去,7.9英寸的1080P(謝天謝地)LCD屏幕比過去胖出一圈,并且跟上了當前的技術潮流,支持120FPS及HDR等顯示技術。
圖源B站@IGN中國
此外,其他配置也得到了不小的優化。Switch 2裝配了更大尺寸的搖桿、更大的SL/SR鍵、更多的Type-C接口,以及更大的內置存儲(從32GB增至256GB)。并且,它的喇叭和麥克風分別得到了音質和降噪方面的提升,連接耳機時總算支持空間音頻功能了。
與硬件升級相對應的是,Switch 2在應對游戲大作時能帶來不遜于Steam Deck的性能體驗了。據官方宣傳,全新底座內置了散熱風扇,主機模式下支持4K分辨率的輸出規格。
同時,Switch 2還啟用了一些改變操作體驗的新設計。手柄不僅從滑軌改為磁吸連接方式,而且增添了滑鼠模式,側面立于桌上就可以視作鼠標使用。為此,任天堂特意展示了一款調動鼠標功能的運動題材游戲《DRAGxDRIVE》,給玩家帶來輪椅投籃的新奇體驗。
圖源B站@IGN中國
除了這些變化,新手柄上還多了一個用以語音聊天的C鍵,支持共享游戲畫面,搭配外接攝像頭還能開啟視頻通話和特殊玩法。看得出,任天堂對Switch 2的社交鏈路十分重視。
圖源任天堂官網
當然,游戲機的吸引力本質在于游戲。這一次,Switch 2的第一方護航作品包括引入開放世界的競速游戲《馬力歐卡丁車世界》、號稱能夠砸壞一切的《咚奇剛 蕉力全開》和櫻井政博回歸開發的《星之卡比》IP新作。
至于第三方陣營,初代Switch因性能相對孱弱而錯過的機遇,終究在第二代平臺上迎來了轉機。 一則重磅消息是,來自From Software的PvPvE動作游戲新作《The Duskbloods》宣布將于2026年登陸Switch2,并成為其獨占作品。
圖源任天堂官網
與此同時,《艾爾登法環》《賽博朋克2077》《最終幻想7重制版》《如龍0》《黑帝斯2》《街頭霸王6》《文明7》等眾多知名游戲都已確認適配Switch 2。我們甚至在任天堂的秀人脈環節見到了《空洞騎士:絲之歌》的身影——是的,這次它說自己年內就會來。
總的來說,即使層出不窮的爆料早已揭開了Switch 2的面紗一角,但它的正式發布依然足以令玩家感到興奮。不論是硬件性能、交互創新,還是空前豪華的第三方游戲陣容,都有著值得期待的一面。
但講到這里,好故事便說完了,接下來我們要聊的話題就不那么悅耳了。
盡管任天堂為Switch 2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專場直面會,但直播結束前始終沒有披露關鍵的定價信息。直到大伙事后到官方網站上找到了正式價格,才品咂出任天堂如此委婉的意味。
面向日本當地用戶,任天堂主要提供了3個定價不同的購買選項,分別是49980日元(約合2510元人民幣)的“日語版Switch 2”、53980日元(約合2708元人民幣)的“日語版Switch 2與《馬力歐卡丁車世界》套餐”,以及69980日元(約合3511元人民幣)的“多語言版Switch 2”。
顧名思義,所謂的“日語版Switch 2“是任天堂專為其本土設計的版本,所以僅提供日語,且僅可以登陸日本任天堂賬戶,僅支持購買日區eShop軟件。而海外通用的“多語言版Switch 2”則需要多支付20000日元,溢價比例達40%。
圖源任天堂官網
因此,假如一名中國玩家為了中文選項購入“多語言版Switch 2”,就需要額外支付大約1000元人民幣。盡管任天堂解釋稱此舉是為了應對日元貶值及黃牛跨國轉售亂象,但明顯的區別對待還是招致了大批用戶的反感。
在國內的社交平臺上,有的網友稱之為“日語稅”,有人則將日語版的優惠價格調侃為“日本國補價”,戲謔不滿的表情包廣為流傳。
圖源網絡
更不必說,就算你愿意承受高價,想要首批購入Switch 2依然不容易。
目前,任天堂對首銷購入設置了頗為嚴格的門檻,如日本、中國香港等多個地區都要求用戶擁有任天堂賬號一定時間并滿足一定條件(購買記錄、游玩歷史等)后,才有機會申請預約抽選——至于申請后能否抽到購買資格,那又是另一碼事了。
而這些,還只是Switch 2游玩成本上升的第一道臺階。
本體之外,游玩成本迎多重增長
Switch 2帶來的另一筆大花銷,在于全新的硬件規格與配件項目。
一方面,由于任天堂的設計迭代,Switch老玩家手中的“存貨”大多無法沿用到新一代Switch上。
比如,初代Switch所使用的Joy-Con手柄顯然已經無法直連到Switch 2上,新版Joy-Con手柄的定價為9980日元(約合503元人民幣),增加了語音聊天C鍵的新版Pro手柄與此價格相當。
再加上3980日元(約合201元人民幣)的充電頭、9980日元(約合503元人民幣)的全套收納包,官方配件的定價風格令人不禁想起一位姓蘋的故人。
圖源任天堂官網
更讓人頭疼的是,Switch 2不再支持普通的MicroSD存儲卡,只能使用采取PCIe協議的MicroSD EXPRESS存儲卡。后者的優點是速度有所提升,缺點則是因為廠商布局尚不發達,同等容量比普通MicroSD存儲卡貴得多。
根據電商平臺的搜索結果,目前僅有閃迪、雷克沙等少數品牌推出了成體系的MicroSD EXPRESS產品,其中128GB的價格普遍在400元人民幣上下,256GB約700元,512GB約1300元,1TB則要花費2000元左右。
也就是說,相較初代Switch,MicroSD EXPRESS的存儲成本幾乎是翻了個倍。據官網顯示,任天堂已經為售賣官方授權存儲卡做好了準備。
另一方面,那些作為Switch 2賣點的創新交互和升級體驗,事實上也在暗中標注好了價格。
比如,因社交潛力而備受關注的視頻聊天功能及衍生玩法,就要求用戶額外購入外接攝像機。而這一設備的官方定價為5980日元(約合302元人民幣),性價比看上去有些可疑。
圖源任天堂官網
不僅如此,新C鍵的語音聊天功能其實只是暫時免費開放。根據任天堂的說法,玩家可以免費體驗這一“福利”到2026年3月31日,此后則需要訂閱Switch Online(NSO)會員服務。
而且,任天堂美國公司副總裁Bill Trinen還在接受Polygon采訪時透露,倘若免費期結束后用戶未續訂會員,那么按下C鍵時系統將顯示NSO訂閱指引及相關服務介紹。
圖源任天堂官網
怎么說呢,當初爆料階段對這顆“神秘”C鍵做出種種猜測的玩家們,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它的真實作用是在硬件端嵌入了“一鍵看廣告”功能——隨時隨地,想看就看。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正如玩家們所期待的那樣,Switch 2升級的主機性能帶來了更上一層樓的游戲體驗,但超出很多人預料的是,這份更新換代的體驗并不全然免費。
理論上,設備的兼容換代成本已經被暗含在走高的硬件價格上。但落實到具體游戲身上時,任天堂卻有選擇地設置了二次付費門檻。
在Switch 2能兼容大部分初代游戲的基礎上,其換代體驗有3個不同檔位。首先是完全免費的基礎檔,得益于設備升級,像《超級馬力歐:奧德賽》等經典之作普遍能收獲畫質和幀率的小幅提升。
接下來,就到了任天堂官方所說的“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范疇,需要購買所謂的“升級通行證”。
圖源任天堂官網
其中相對便宜的一檔是增強版,即游戲的解析度和幀率顯著改善,并增加對HDR的支持。以當家花旦《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與《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為代表,每一款增強版需要額外付費1000日元(約合50元人民幣),除非你訂閱了“NSO+擴充包”會員服務。
更昂貴的一檔則是擴容版,老游戲會得到基于Switch 2特性的玩法擴充,近似于一部特殊的DLC。比如《超級馬力歐派對:空前盛會》的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就全新開發了“空前盛會TV”模式,將鼠標形態手柄、麥克風和攝影機通通運用起來。
這種情況下,升級通行證的價格高達2000日元(約合101元人民幣)。而這,已經接近了《超級馬力歐派對:空前盛會》本體定價的三成。
一套組合拳下來,玩家兜里的錢還是吹到了任天堂。
當然,為了防止這股“妖風”吹得太輕松,同行們也做出了一些小小的努力。比如索尼PlayStation中國的官方賬號,在Switch 2發布次日便高調宣傳,煞有介事夸起自家的諸多優勢,從“語音暢聊免費”到“存儲拓展性價比高”,再到“主機可用(中國)國補”,每一句都精準命中Switch 2潛在玩家的眉心。
圖源微博@PlayStation中國
所謂商戰,不外如是。
Switch 2游戲,打破價格天花板?
到目前為止,我們提到的這些煩惱還停留在換機初期。而對于任何一個主機平臺的深度用戶來說,真正長久的成本,總是在于未來的一款又一款游戲。
從這個角度看,Switch 2同樣沒法讓玩家放心。事實上,光是任天堂當前公布的寥寥幾款第一方新作,就已經對外釋放出了明晰的漲價信號。
更何況,其漲價幅度絕對算不上小,尤其是Switch 2的護航大作《馬力歐卡丁車世界》。
圖源任天堂官網
作為直面會開場即播片的頭號種子,《馬力歐卡丁車世界》在歷代前作的根基上融入了晝夜天氣和探索元素,大大拓寬了傳統競速玩法的自由度,把這一經典系列送入開放世界的新紀元。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都絕對是一款值得期待的任天堂式大作。
——至少,在看到它的定價前,人們的確是這么想的。
但現在,隨著《馬力歐卡丁車世界》最終售價公布,世界各地的玩家都爆發出了不滿的聲音。在歐洲,《馬力歐卡丁車世界》數字版的價格為80歐元,實體版甚至還要再加10歐元,這一數字被當地玩家形容為“瘋狂”。
在美國,該游戲的數字版售價為80美元,實體版則高達90美元(約合658元人民幣)——任何一個習慣了60美元價格錨的游戲玩家,恐怕一時都很難接受如此恐怖的價位。
軒然大波興起后,任天堂美國副總裁Bill Trinen在接受外媒采訪時反復強調《馬力歐卡丁車世界》的“龐大”與“豐富”,對該作品高價標簽下的內容價值大為肯定。同時,任天堂高層也宣稱,他們采用著一套單獨評估每款游戲的“差異化定價”策略,言外之意是,80美元價位并不是玩家們擔憂的“新常態”。
然而讓人不安的是,雖然另一款第一方新作《咚奇剛 蕉力全開》的定價確實與《馬力歐卡丁車世界》存在“差異”,但它同樣明顯高于初代Switch游戲的普遍價格,北美數字版售價達到70美元(約合512元人民幣)。
圖源任天堂官網
要知道,在此之前,Switch第一方僅有《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這種級別的游戲,曾經試探過如此高價。激進的變化似乎表明,任天堂將在Switch 2時代拋卻奉行已久的60美元潛規則,推動平臺游戲普漲。
當然,任天堂不是第一位打算趁換代漲價的選手。2020年后,借新世代主機之契機,索尼與微軟陣營都曾表露相似態度,頭部公司也無一不有心挑戰定價天花板。
2022年9月,育碧CEOYves Guillemot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待新作《碧海黑帆》發售后,旗下部分大型3A游戲的售價將上升為70美元,從而“與競爭對手的定價持平”。這意味著,育碧從此和索尼、EA、2K Games、動視暴雪等主流廠商一樣,下定決心要抬高手中3A大作的售價。
于是近年來,我們見到了越來越多起售價為70美元的新游戲,也目睹越來越多的經典IP攀上價格高點,從2023年的《暗黑破壞神4》到今年初的《文明7》皆是如此。
圖源PlayStation官網
如今,任天堂也正式加入了這一隊列,舊日的定價體系崩解得更為徹底。
60美元游戲的時代,即將終結?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所謂的60美元鐵律,也只是產業發展的一個階段而已。
回顧歷史,現代電子游戲的定價曲線呈現出“先升后降再升”的態勢。今天《咚奇剛 蕉力全開》的70美元高價固然令人“肉痛”,但其實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曾有游戲賣出過這個數字,例如卡普空的《街頭霸王2》和Square Enix的《超時空之輪》。
此后,依靠科技演進,游戲行業的存儲介質成本有效降低,同時,產品受眾隨產業發展而擴大,電子游戲的銷量空間打開。于是游戲廠商開始集體降價,直到價格穩定在60美元這一博弈平衡點上,就此維系了多年光景。
對普通玩家而言,60美元這一基準價格已經不算低。但實際上,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影響,游戲其實是越賣越“便宜”的。根據海外博主“SHADOW OF THE VOID”的統計,納入通脹要素調整后的游戲均價在1985年至2015年間持續下探。
圖源SHADOW OF THE VOID
而60美元的價格之所以能堅持這么久,關鍵原因是互聯網浪潮的助力。
以Steam為代表的線上分發樣態崛起后,數字化技術不僅帶來了更便捷的銷售增量,而且有效減少了游戲大作的分配環節,使得廠商能從60美元的盤子里分到更多蛋糕,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脹的影響,也延緩了生產成本與日俱增的賬目危機。
但是很顯然,銷量不可能無止境增長下去。在玩家預期越來越高的當下,3A游戲的開發投入、營銷投入比30年前提升了百倍甚至更多,體量內卷和通貨膨脹一樣無法止歇,60美元的售價終將無法駕馭這種程度的開發循環。
為了應對惡化的局面,許多游戲廠商曾選擇以掩耳盜鈴的方式漲價。
比如,盡管一款游戲的價格看上去只有60美元,但廠商刻意扭曲了DLC的概念,推出大量付費DLC,本質上是將原本完整的游戲體驗分割收費,以此繞開定價限制。又或者,更多廠商干脆轉向了長線運營,利用微內購模式榨干游戲的變現潛能。
到今天,兜圈子已經沒有太大意義,漲價這件事漸漸被擺到了明面上,新的定價機制正在一場又一場小規模的輿論風波里構建。
就像這個春天,來自任天堂的新一代Switch給了全球玩家一個下馬威。但內容行業的微妙之處正在于此,盡管粉絲反復咒罵著《馬力歐卡丁車世界》的癲狂定價,但大家依然心心念念惦記著它即將到來的專場直面會。
圖源任天堂官網
對任天堂而言,最行之有效的陽謀,一定是用足夠的游戲體量撐起80美元的超高定價,而不是用一款平庸之作挑戰玩家的耐心。只有神作之名,才能給“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個合理化的理由。
說到底,在一根被購買力與接受度繃緊的鋼絲上,內容本身的吸引力才是游戲行業重構價格平衡的最大籌碼。
一款游戲漲價或降價的決策權,屬于游戲公司自己。而一個行業漲價或降價的命運,則由每個掏錢投票的普通玩家共同決定。
媒介合作聯系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后臺回復“進群”加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