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焦點訊(文/彭小偉)每年的2、3、4月份,都是網約車行業傳統淡季,訂單量和流水量都會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師傅會感覺很難跑到理想的流水。
有些師傅可能會質疑是平臺不派單,還有些師傅選擇離開網約車行業。《網約車焦點》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每月訂單數據,總結出網約車行業淡旺季訂單情況。
從歷年的訂單量可以看出,每年的2、3、4月份訂單量較少,扛過90天到了5月份網約車訂單量又將上漲,迎來網約車行業的傳統旺季。到了每年的9、10月份,隨著暑期游結束,網約車行業又會迎來2個月的淡季。
《網約車焦點》也拿到了某機構針對長沙網約車行業的調研數據,可以看出跑車時長仍然是決定流水收入的主要因素,并且受淡旺季的影響不大。
如何在淡季穩住收入,我們走訪了三位經驗豐富的滴滴司機,總結出這份“扛過淡季”的實戰指南。
01早晚高峰在線,日均10小時是“基本功”
“不管淡旺季,每天早晚高峰必須在線,堅持10小時,流水就不會差。”這是長沙滴滴司機張師傅的跑車信條。
張師傅說,淡季流水雖比旺季少2000元左右(淡季1.2萬-1.3萬元,旺季1.4萬-1.5萬元),但對比長沙本地4500-6000元的進廠工資,跑車仍是更優選擇。“心態最關鍵,把跑車當上班,一天吃喝不愁。今天掙得少,明天可能就補回來。”他更關注月流水和季度總流水,而非單日波動。
“3月份流水一共跑了14000多。”張師傅說,3月份才開始轉跑專車,感覺跑專車比快車更輕松一些。“出車少流水就少,這是一個多勞多得的行業。”張師傅說。
02平峰期開特惠,夜間時段有“驚喜”
全職跑滴滴6年的向師傅,是典型的“中班司機”。
他的經驗是:平峰期開特惠拉流水,夜間地鐵停運后單量回升。“淡旺季流水差別不大,因為我很少休息,一個月最多休兩三天。”今年春節,他選擇初八才開工,用更多時間彌補假期損失。
向師傅的策略印證了行業規律——平峰期通過特惠訂單維持流水,夜間11點后抓住通勤需求,單量集中且溢價空間大。這種“錯峰作戰”模式,成為他穩定收入的關鍵。
03靈活調整策略,出車時間“動態調班”
面對淡季,司機還需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出車時間。
孫師傅曾因“下午2點出車沒單”苦惱,后改為下午4點出車,先開“輕快模式”打區域跑完晚高峰,再切回快車接單。他每天堅持在線10小時。
“今天掙得少,明天補回來。”張師傅的這句話,道出老司機們的共同心態。在長沙,網約車司機群體已形成共識:淡季是長跑,比拼的是耐力而非爆發力。通過拉長工作周期、優化接單策略,即使單日流水波動,月流水不會有太大波動。
向師傅和孫師傅的經歷也證明,保持高出車率,是淡季“突圍”的有效手段。而司機們對“月流水”而非“日流水”的關注,也可以讓自己有更好的心態。
其他城市的網約車師傅們也面臨著同樣的處境,大量的司機進入網約車行業,讓淡季跑車變得更為艱難。
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2025年1月網約車市場運行監測信息顯示,22.08萬車輛取得了運輸證,31萬司機取得了網約車駕駛員證,但日均在營網約車7.41萬輛,日均在營駕駛員7.48萬人,日均營運的車輛和司機都沒有過半,大量的車輛閑置。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2025年1月網約車市場監測信息顯示,注冊報備網約車約17.38萬輛,日均活躍網約車約7.38萬輛;注冊網約車駕駛員約16.89萬人,日均活躍網約車駕駛員約7.47萬人。日均營運的車輛同樣不過半數。
雖然如此,有機構的調研顯示,網約車司機和其他行業相比,收入仍然處于不錯的水平。
網約車行業分析師盧布表示,網約車行業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淡季才是真正的淘汰賽,考驗著司機的策略、心態和耐力。無論是張師傅的“專車試水”、向師傅的“夜間特惠”,還是孫師傅的“動態調班”,都指向同一邏輯——在行業波動中,唯有主動適應、持續深耕,才能成為“扛過90天”的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