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中朝軍隊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打過三八線,攻占了漢城,順利完成了第三次戰役。
然而,就在這種激動人心的時刻,彭老總與金日成卻突然爆發了爭吵,甚至還驚動了毛主席。
兩人究竟為了何事而爭執?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解決的?
入朝參戰
1950年的一個深夜,就在朝鮮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時,彭老總帶著一名參謀、兩名警衛員以及一部電臺,在美軍飛機的轟炸下驅車趕到了朝鮮邊境。
此時距離志愿軍入朝還有一天的時間。
彭老總此次的任務就是趕在大部隊前面先一步進入朝鮮,面見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與他共商抗美大計。
但如今敵人的偵察機還在空中盤旋,汽車又不能開夜燈,司機只能憑感覺慢慢向前開。
然而,就在汽車即將抵達目的地新義州時,司機突然一個急剎車停了下來,正在沉思的彭老總猝不及防地隨著慣性向前猛地晃了一下。
彭老總以為檢測到了敵情,立即提高警惕。在仔細詢問一番后才得知,原來前面有一個炸彈坑,足有一米深。
要不是司機急剎車,整輛車恐怕都要翻滾下去。
彭老總松了一口氣,當即讓司機趕快繞過去。
然而,就在這時,車外忽然有兩道亮光照了過來。兩名警衛員立即擋在彭老總身前,并大聲呵斥著外面是什么人。
這時,外面漸漸走近兩個拿著手電筒的身影,并說著一口不太熟練的中文,詢問道這是不是一號首長的車。
等人走近了,警衛員才認出這兩人是朝鮮外務相的警衛員,隨即松了一口氣。
彭老總有些奇怪,他與朝方約定的是在新義州見面,怎么對方這么早就派人過來接他了?
他預感到可能發生了什么突然狀況,于是當即讓司機加快速度。
等他趕到新義州后才發現,外務相已經等候多時,并且臉上的表情是少有的焦急。
果不其然,對方告訴了他一個不太好的消息:由于戰情變化,金日成同志已經離開熙川,會談的計劃只能推遲。
彭老總心中一沉,連忙問是不是敵人又向北推進了?
對方點點頭,并悲哀地說,敵人推進得很快,李承晚的第一師已經前進到粟里、祥原一帶,而英軍第二十七旅已經抵達沙里院,美軍騎一師也已經接近黃州。
平壤現在已經岌岌可危,朝鮮軍也陸續從這里撤退了。
彭老總不禁皺緊了眉頭,他沒想到形勢會如此嚴峻。
但眼下也無其他的辦法,朝鮮外務相只好勸彭老總先回去休息,他會盡力與金日成取得聯系。
彭老總自從收到入朝作戰的命令后,就沒怎么休息過了,如今也確實該好好睡一覺,養精蓄銳。
可大敵當前,他又怎么睡得著呢?
躺在床上時,他不禁想起鄧華等人曾向他提出過的建議。
第一次會晤
當時大家都要求推遲志愿軍的出動時間。
他們最關心的還是我軍的戰備問題。我軍的高射炮太少,也不像美軍那樣有空軍配合,若是倉促行動,很有可能吃大虧。
而負責后勤工作的洪學智也贊同這一主張。事發突然,我軍的運輸、供應系統都還沒完善,有些部隊甚至連冬裝都沒有。
我軍在這種情況下進入朝鮮就很有可能挨凍受餓。
他們所提出的這些問題彭老總自然也都了解。
但他也清楚,戰場上的形勢變化得太快,若是再遲幾天出發,我軍別說在朝鮮站穩腳跟,恐怕連鴨綠江也過不去了。
所以,他最終還是決定按照原計劃進行。然而,眼看明天大軍就要渡江,而他現在卻還未與金日成聯系上。
而現在不管是前線情況還是敵情,我軍都一無所知,這就犯了兵家大忌。
所幸第二天一大早,他終于聯系上了金日成。對方打來長途電話,請他到昌城郡大榆洞附近會談。
彭老總放下電話后便一刻也等不了了,當即叫上警衛員,讓他跟自己去大榆洞。
然而警衛員卻堅決不肯,軍中早就規定了,不能讓首長在白天乘車外出,若是遇到美軍的飛機就麻煩了。
但彭老總卻態度堅決,如今戰局瞬息萬變,若是再有什么變化,可就耽誤戰士們作戰了。
就這樣,在他的堅持下,兩名警衛員護送著他,一路抵達了大榆洞。
金日成也早就等在了門口迎接。在見到彭老總那刻起,金日成心上的連日陰霾便一掃而空。
他知道我國剛經歷了解放戰爭,正是困難的時候,所以他去北京請求派兵增援時心里也是沒底的。
但他沒想到,我軍不僅答應了幫助他,還派出了彭老總這位赫赫有名的高級將領過來。
彭老總告訴他,雖然我國的形勢還未穩定下來,但我軍也一定會不遺余力地協助朝鮮軍隊打敗美軍。
金日成緊緊握著他的手說,他代表朝鮮人民感謝彭老總,感謝毛主席的所有幫助。
就這樣,一場大仗慢慢揭開帷幕。
彭老總的怒火
10月19日,志愿軍正式進入朝鮮。此時美軍已經占領平壤,朝鮮軍隊可調動的兵力已經不足4個師。并且由于他們都已經被分割打散,眼下都在各自為戰。
為了兩軍能更好的協同作戰,彭老總建議金日成,將朝方最高司令部搬到志愿軍司令部。
金日成出于對彭老總的完全信任,當即批準了。
就這樣,我軍順利打響了第一次、第二次戰役,先是將美軍從鴨綠江驅趕到了清川江以南,又在長津湖重創“聯合國軍”,將其趕到了三八線以南。
敵人在遭受了兩次重創后才反應過來,我軍這是出兵了。在我軍的強勢打擊下,他們不得不收起傲慢的姿態,轉入防御狀態。
而我軍下一步就是需要進行休整,做好進行攻堅戰的準備。
但是在“三八線”以北休整,還是突破敵人在“三八線”以南的既設防線后再休整?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彭老總決定選擇后者。
就這樣,我軍開始為第三次戰役準備起來。此時,中朝軍民上下歡欣鼓舞,士氣大振,所有人都想著一舉解放朝鮮半島,將美軍徹底驅逐出去。
然而,彭老總卻察覺到了一絲危險:美軍在大戰之前臨陣換將了,由一向狂傲的麥克阿瑟,換成了謹慎又狡猾的李奇微。
彭老總認為,這次戰役不能再像之前那樣大開大合,要適可而止,防止掉進敵人的圈套。
就這樣,我軍在一天晚上突然發起進攻,集中一百門火炮悍然打開了臨津江突破口。
之后,在我軍兩天一夜的穿插下,漢城附近的南韓軍隊以及“聯合國軍”全都潰敗而逃。
幾天之后,李奇微不得不下令放棄漢城,向南撤退,而我軍則順勢進入了城內。
就此,第三次戰役正式結束。
消息一出,兩國的人民都沸騰了。志司也非常熱鬧,大家都在提議繼續進攻,將美軍徹底趕出去。
然而,就在這時,彭老總卻直接下令:停止追擊。
眾人聽到后非常驚訝,就連一直沉浸在喜悅中的金日成也以為聽錯了命令。
他當即找到彭老總想要一問究竟。
彭老總也實話實說道,現在志愿軍已經南進太多,我軍的補給線又被拉長了兩百公里,已經到了斷裂的程度了,必須馬上停下。
況且在他看來,敵人這是有計劃地撤離漢城,并不是“落荒而逃”。
這一點從李奇微留下了一件睡衣,并在墻上寫了一行“第8集團軍司令官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官致意!”的標語就能看出。
他猜測這是敵人誘敵深入的把戲,目的就是吸引我軍南下,拉長戰線,趁機將我軍困住。
雖然彭老總說得很有道理,但金日成卻根本聽不進去。眼看美軍已經節節敗退,他怎么能放走這大好的殲敵機會呢?
但不管對方的態度如何嚴肅,彭老總都不愿退步。幾十萬志愿軍跟著他入朝作戰,他必須為每一位戰士負責,不能因為一時沖動就叫他們流血犧牲。
最后彭老總被對方說出了火氣,直接發了火,并表示我軍必須要休整兩月。
眼看金日成也要生氣,彭老總當即拿出了毛主席發來的電報讓他過目。
在此之前,他已經將停戰的消息傳到了北京,毛主席也做了批示。
主席表示,如果朝方認為不必休整補充,可以繼續前進,而志愿軍則擔任仁川、漢城的守備工作。
金日成看了電報后再也沒話說,他明白朝鮮軍如今勢單力薄,若是沒有志愿軍的幫助,是不可能再繼續進攻的。
不久后斯大林的電報也到了,他表示堅決支持彭老總的戰略決策,不宜再南下作戰。
就此,金日成終于改變了想法,志愿軍戰士們也終于可以休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