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爆火
人工智能隱藏著無限奧秘
激起我們的好奇心
如果你想探尋智能世界的底層邏輯
如果你想了解AI浪潮的發展趨勢
那么,小北為你強烈推薦
由北京大學人工智能專家編寫的
《立心之約——中學生AI微課十講》
為機器立心,為人文賦理
待君展卷,共啟未來
2023年5月
世界知名人工智能專家朱松純教授領銜
來自北京大學智能學院
人工智能研究院
王選計算機研究所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
近20位教授與研究員
共同推出網課
《立心之約——中學生AI微課十講》
課程上線后,累計播放量逾千萬人次
經過精心打磨
這門備受矚目的網課終于以圖書形式出版
通俗易懂,圖文并茂
介紹了人工智能發展歷史
涵括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
認知推理、機器學習、音樂人工智能……
為讀者了解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全方位視野
書籍目錄
第一講
人工智能的現狀、趨勢與戰略
第二講
機器眼中的大千世界——計算機視覺
第三講
語言與機器的火花碰撞——自然語言處理
第四講
認知科學與AI世界的邀約——認知推理
第五講
機器自我成長進步——機器學習
第六講
未來生活離不開的伙伴——智能機器人
第七講
機器世界不孤單——多智能體
第八講
機器生活的世界——物理世界仿真模擬
第九講
舞動科技的音符——人工智能音樂
第十講
人工智能在北大
01
小數據大任務
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必然趨勢
《立心之約》為讀者提供對人工智能的系統認知
深入淺出地揭示人工智能發展的最新趨勢與挑戰
譬如,書中用“鸚鵡”與“烏鴉”為喻
形象說明人工智能
從“大數據小任務”到“小數據大任務”的方向轉變。
?烏鴉只看到了一些沒有標注的數據,也沒有大量的數據訓練,但是,它要完成大量的任務
“鸚鵡范式” 即“大數據+大算力+深度學習”
這一范式缺乏跨任務能力
很難適應新的、未見過的挑戰
“烏鴉范式”是“小數據、大任務”模式
代表了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理想通用智能體
——僅憑少量數據,就能夠順利完成一個復雜任務
?“鸚鵡范式”人工智能可以說人話,但不解話意,更不能對應現實的因果邏輯
在朱松純教授看來
“烏鴉范式”是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方向
即通過更加智能化的學習和適應能力
從“小數據”中解決“大任務”
他還指出
未來的人工智能將不再是單一的技術工具
而是一個具備自主學習
推理和決策能力的智能系統
不僅會在技術層面不斷演進
更會在社會、倫理
和文化層面與人類文明深度融合
推動世界進入人機共存的新時代
02
立“心”之行
始于足下
“立心之約”的“立心”
源自朱松純提倡的“為機器立心,為人文賦理”
“心”即“價值”
就是為人工智能樹立
與人類對齊的價值體系和認知架構
這與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不謀而合
培養什么樣的人
是教育工作者必須回答的問題
如何為青少年、為社會大眾立“心”
做好人工智能科普工作
是時代賦予北大智能學科的重要責任
?北大智能學院與百度百科聯手打造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科普詞條,為人工智能科普工作貢獻力量
早在2022年冬
《立心之約》網課就由智能學科的團隊策劃錄制
從教案到PPT,再到真人錄播的視頻微課
經過反復推敲打磨
它在2023年4月上線北大各大直播平臺
并于2024年5月成功入選
教育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
“名師教AI”專欄
為向革命老區的學子科普人工智能相關知識
北大智能學院招生工作組還開展了
“AI科普走進革命老區”系列活動
計劃面向全國100所革命老區學校
贈送《立心之約》紀念禮盒
?北大智能學院向青海大通縣朔山中學捐贈《立心之約》紀念禮盒
03
人工智能的突然熱門
其實經過了長時間的沉淀
盡管人工智能的歷史僅有60多年
但其發展經歷了多次高潮與低谷
20世紀50年代
計算機的誕生讓人們期待它能像人腦一樣思考
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
人工智能遭遇了兩朵“烏云”
——“符號落地”和“常識獲取”
?人工智能的“合久必分”和“分久必合”
符號落地側重讓機器理解圖像符號代表的內容
常識獲取則涉及機器對物理和社會常識的掌握
人類可以輕松識別物體、理解基本的物理規律
在社會交往中,人們能夠推測他人的意圖
然而,人工智能系統難以自然地掌握這些常識
導致其難以在復雜、開放的環境中自主決策
?即使是嬰兒,都具備這樣一個基本的物理常識:小木偶不會憑空消失
面對這些挑戰,從20世紀80年代起
人工智能開始分化成多個研究領域
如今,人工智能的爆發式發展
得益于計算能力的提升
大規模數據的積累以及深度學習的突破
這就像物理學家一直在尋求“大統一理論”
人工智能也需要建立統一的理論模型
解釋智能現象、構造通用智能體
使其能夠在虛擬和現實環境中進行測試和優化
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
將朝著更加融合和智能的方向邁進
其核心在于技術的交叉整合、跨學科拓展
以及與人類文明的深度結合
03
北大智能人
“智懷天下,能為人先”
2002年,北京大學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智能科學系
2007年,建成世界最早的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體系
2019年,北京大學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作為校級實體機構推動人工智能前沿交叉研究
2021年,北京大學成立智能學院
將“智能科學與技術”設立為“雙一流”建設學科
作為我國智能學科的創建與引領者
北大智能人始終秉承“智懷天下,能為人先”的精神
與國家和民族同心、同向、同行
?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學院相繼成立
?近十年來,北大人工智能學術成果的發表數量已躍居全球第一,如何整合資源,讓人工智能人才不必出國即享受最優質的教育,需要國家和科研工作者共同探索
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
關于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北大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育人體系
早在2020年成立了
通用人工智能實驗班(北大通班)
?北大通班教師團隊與學生的合影
智能科學與技術是我國交叉門類下的新興學科
覆蓋面廣、交叉性強,與文理醫工深度交融
因此在培養人才上不可硬套傳統理工課程
北大通班采取本碩博一體化的培養模式
課程布局以通用人工智能為核心
“科教融合”,探索交叉學科邊界
培育新一代“通識、通智、通用”的優秀人才
在打造人工智能理工基礎方面
北大智能學科
依托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與智能學院
創建了智能科學與技術實驗班(北大智班)
注重數理基礎、理工學科交叉、系統性課程規劃
擁有國際化師資力量
實現“基礎理論扎實、前沿,
課程實踐精準、全面,
科研項目前瞻、有趣”的培養特色
?2022級北大智班開班儀式
站在新時代的起跑線上
北大智能學科將立足國家發展戰略需求
面向國際科技競爭前沿
把握智能科學發展趨勢
實現智能學科跨越式發展
打造一支
體現國家意志、服務國家需求
代表國家水平的戰略科技力量
?朱松純院長講授“人工智能引論”課堂,被錄入教育部十八大以來教育成果展“奮進新時代”主題展
?2023年11月18日,通用人工智能協同攻關合作體人才培養計劃成功啟動
?2024年智能樂隊在北大體育文化節開幕式
你了解和學習過北大這些AI課嗎
對于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
你有跟進了解、學習和應用嗎?
在留言區展開來說說吧!
小北將為2位優秀留言讀者送上
《立心之約》一本
北大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講透人工智能那些事兒
讀懂人工智能在人生路上先人一步
公號粉絲限量專享
掃碼領券后折合5折優惠
-End-
來源 | 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
北京大學智能學院、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 | 北京大學出版社、大眾·半島新聞
編輯 | 陳一格
排版 | 唐儒雅
責編 | 郭雅頌
▼點擊名片 ?標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