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天津市住建委重大項目辦公室了解到,天津地鐵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多條線路取得關鍵進展。“目前,天津地鐵建設穩步推進,今年下半年,地鐵4號線北段(小街站至西站站)和7號線南段(賽達路站至鼓樓站)將建成通車,屆時天津地鐵通車里程將增至379公里。年底前,濱海Z4線北段(營城街站-北塘站)開通,天津地鐵通車里程將突破400公里。”市住建委重大項目辦公室主任趙曉陽介紹道。
截至2024年底,天津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已達335公里。當下,中心城區4號線北段、7號線、8號線及延伸線、11號線延伸線和濱海新區B1、Z2、Z4線等項目都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目前,4號線北段(小街站至西站站)車站和附屬建設基本完成,正在進行裝飾裝修收尾工作,自2月25日啟動空載試運行以來,運行狀況良好。記者在現場看到,站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最后的調試工作。“我們正在全力以赴,確保線路按時高質量開通。”4號線北段項目現場負責人表示。7號線南段(賽達路站至鼓樓站)正在進行衛津路沿線8個車站出入口附屬收尾施工,3月25日也已啟動空載試運行。8號線及延伸線車站主體全部完成,正在進行盾構施工、鋪軌和附屬設施建設。
7號線:
穩步推進,全力保障交通與建設平衡
“7號線目前進展順利,各方面工作都在有序推進。”天津地鐵7號線指揮部工程管理部經理王業紅在接受采訪時介紹,7號線車輛段至廣東會館站正線已實現軌通及電通,完成車輛冷熱滑試驗,取得信號聯鎖授權,正在全力推進剩余附屬結構建設、機電安裝和裝飾裝修的收尾工作,同時積極開展設備聯調聯試。
在施工占路問題上,王業紅說:“項目初期,我們就積極與相關設計單位、交通主管部門進行現場踏勘,根據車站規模、施工工藝、施工時序以及交通流量及百姓需求確定了導行方案。在施工區域周邊利用拆遷地塊、路邊綠化修建了導行路,并且在寬度上做到‘寸土必爭’,在滿足地鐵施工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讓路予百姓出行。”施工期間,7號線團隊根據交通流量變化,與交管部門實時對接,不斷優化交通組織。“比如水上公園北路增加信號燈、天塔道增設掉頭車道等措施,有效實現了交通的平穩有序。我們還加強了施工區域的交通疏導工作,設置清晰的交通提示標志,并定期維護道路,確保施工期間道路暢通。”
建設過程中,7號線也面臨諸多挑戰。腫瘤醫院站是地下四層三線換乘車站,最大開挖深度36.8米,地連墻最大深度達到70.3米。“面對富水軟土地層的超深地連墻施工難題,我們的團隊沒有退縮。針對地層中超硬鐵板砂層,引入國內最先進的寶峨80S成槽機;為保證垂直度,引入中科院最先進的彩色超聲波檢測儀,并且采用BIM技術模擬鋼筋籠下放;引入泥漿干化系統等多種先進設備和技術,成功實現了天津地鐵在施最深地連墻的安全順利收官。”王業紅自豪地說。
在麗江道站至腫瘤醫院站區間,實現了天津地鐵建設史上首次負四層盾構始發。“我們的團隊精心策劃,精確控制,就像穿針引線,成功下穿地鐵5、6號線隧道,10次穿越中石油橋樁群縫隙,實現了2公里超長區間接收高程零誤差,在地鐵建設中也非常罕見。”談及這一成就,王業紅難掩激動。
鼓樓站至廣東會館站盾構區間,面臨穿越既有2號線地下連續墻的挑戰。“我們的項目團隊大膽創新,采用了盾構機直接切削鋼筋混凝土地下連續墻的工法,這一技術在天津市是首次應用,為地鐵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王業紅表示。
4號線北段:
創新領航,攻克難關展實力
在4號線北段施工現場,天津軌道交通建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科研部工程師孟慶巖介紹,天津地鐵4號線項目北段工程在技術創新及難點攻克方面成果突出。“我們積極領會建筑智能化、數字化、裝配化、綠色節能的建筑業發展大趨勢,致力于打造國家優質工程。”項目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
在車輛制造類,4號線北段工程是北方首條全線采用永磁同步牽引系統的地鐵線路。“這套系統優勢顯著,高效節能,永磁電機無需勵磁電流,減少電阻損耗,平均牽引效率可提高3%-6% ;還能提高電網質量,功率因數高,減少無功功率消耗與諧波電流,降低線路損耗 。”技術人員介紹道,“該系統助力列車綜合節能25%,每年每列車可節電35萬度,為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優秀范例。”
在設計提升類,4號線北段工程是天津市首條采用全國產化全電子連鎖的地鐵線路。“中心站設置一套聯鎖主機,即可實現多站點集中控制。該系統不但大幅縮小設備占地面積、柜間配線,而且故障報警定位準確,安全、可靠便于維護。”設計人員介紹。小街停車場采用的智能照明系統,實現了停車場照明設備的一體化集中管理,涵蓋定時、聯動、場景、調光、感應及遠程控制等功能,“不僅營造宜人室內環境,還顯著提升照明設施的管理效率。”
4號線北段工程也成功攻克諸多難點。小街站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施工,為天津市首例。“為保證濱保高速橋橋梁安全,我們組織進行了專項工程方案優化評審,對基坑圍護結構及支撐體系進行了優化加強,并增設自動化監測等保障措施,通過多重保險措施保證了施工的安全性。”項目負責人介紹。
盾構區間下穿既有運行高鐵站26組道岔群施工,為天津市規模最大。“此次下穿為天津首次在高富水、地質差、風險高情況下穿施工,是天津建設史上下穿長度最長、股道數量最多,乃至在全國地鐵工程范圍內也屬罕見。”項目負責人表示,“我們通過增加盾構機雙螺旋防噴涌、四道盾尾刷增強密封、邀請中鐵內部及天津市知名專家制定方案、嚴控盾構各項掘進參數、采用先進自動化監測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站房柱、接觸網等各構筑物差異沉降,實際沉降值遠低于控制值,實現了設備可靠性、技術先進性與施工安全性的高度統一,獲得了產權單位的高度肯定。”
市住建委作為地鐵建設的主要推動部門,正全力推進4號線北段和7號線南段這兩項民心工程。“我們通過對六里臺站、天塔站等關鍵點位開展常態化調度,積極協調解決制約工程建設的管線切改保護、施工工序銜接、土地規劃手續辦理等難點問題,確保項目順利完工。”市住建委重大項目辦公室主任趙曉陽介紹。這兩條線路通車后,將有效緩解穿越北辰區京津路以及中心城區衛津路、南門外大街中軸線的交通壓力,帶動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
退路還綠,市容環境煥新顏
在地鐵建設的同時,市住建委高度重視占路施工對市民出行的影響。自2024年8月以來,組織地鐵建設單位對中心城區73座在建地鐵車站制定“一站一策”還路計劃。“我們明確退路標準,壓縮施工周期,在保障合理施工需要的前提下應退盡退。”市住建委重大項目辦公室主任趙曉陽介紹。
目前,已有44座車站達到退路標準,其中33座占用主路施工的車站退出主路,衛津路、復康路、友誼路等主干道的交通得到明顯改善。“計劃到今年8月底前,再完成福安大街、天塔、馬場道等17座車站的退路。”
中建天津軌道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寧子然在退路現場表示:“7號線在施工期間利用溫州商貿城和河道邊上綠帶做導修路,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交通,但通過加緊施工,在具備條件時盡快退出道路,消除了堵點。7號線目前已經完成全部退路的車站有6個點位,西青區張道口站、八里臺站等其余車站正在推進退路工作,預計8月底實現全部退路。退路還綠不是簡單復原,而是要讓城市空間煥發新生機。"
此外,在恢復道路交通的同時,市住建委會同有關部門還組織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對重點道路在建車站退路還綠進行全要素設計。寧子然介紹:“7號線結合退路工作,重新選了路邊綠化樹種,在八里臺山橋下新增籃球場,在六里臺站增設口袋公園,滿足市民日常休閑需要,為全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貢獻力量。”
天津地鐵建設的快速推進,不僅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更是城市發展的強大動力。它改善市民出行條件,提升城市形象,隨著一條條地鐵線路的開通和道路的恢復,天津這座城市正向著更加繁榮、宜居的方向大步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