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聊風停了?雨停了?有好幾個讀者陸續問通脹話題。
那咱們今天專門來聊一期通脹話題。
通脹,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是通過計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費的生活用品和勞務價格水平的變動而得到的指數,它是普通消費者所購買的物品與服務的總費用的衡量指標。
看不明白的,重點我給你們加粗了。
這個指數在不同國家的統計方式是不同的,你比如美國的CPI數據里面住房項超過40%。
我們的CPI統計是不計入房價的,其中食品支出占比最高,而食品里面以豬肉為急先鋒,所以又稱豬肉指數。
所以你說通不通脹,和保不保值,有什么關系?
沒啥關系,無論中美都沒啥關系。
美國富人的身家上漲又不靠房地產,中國的富人的身家上漲又不靠豬肉。
這里面的原因就是二元分化。
80%的財富,實際上在不到2%的人手里。
所以你一定要分開來看問題,你到底想問什么?
你是想要問財富世界還是想要問人類世界?
當你問財富世界的時候,你當然要討論那80%的財富,但是它們只和2%的人口發生關聯。
當你問人類世界的時候,你可以直接把2%踢出去,因為98%的人的生活才反映了社會面貌。
所以通脹不通脹,實際上在描述的是98%人類社會,以及20%財富世界發生的變動指標。
我打個比方。
假如,十年的周期里面,擁有20%財富的98%的人口的財富年均增長是2%,通脹也是2%。
是不是持平的?當然是。
但是擁有80%財富的2%的人口的財富年均增長是10%。
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社會總財富的年均增長其實是8.4%。你看,區區2%的人口可以把增長拉這么高。
也就是說,你想要抗通脹,你的財富增長2%,你就已經達成目標了。
而你想要保值,那么對不起,你的財富增長得是8.4%,你才能跑贏社會平均水平。
這就是為什么通脹數據對于保值來說,其實沒有參考價值。
因為社會平均財富被少數人快速拉高,使得你即便跑贏了通脹,你依然沒有保值的感覺。
就像你和馬老師平均下,你也上福布斯了,你有發財的感覺么?
很多人都想不通,為什么8位數的房子一開盤就清空,推一千套清空,推一千套清空,都什么人在買?為什么滿大街跑著50萬以上的車子,都什么人在開?為啥各種無厘頭的奢侈品,不能見水的鞋子,像編織袋一樣的包,動輒賣斷貨?
這就是我說的,二元化世界。
在這樣一個財富與人的規模倒掛的數據面前,通脹這個數據唯一的參考價值是利率。
咱們沒有集中討論非農數據的習慣,美國有,月月都有。
我們來想一件事,你說每個月初,守在那里關注就業數據,關注通脹數據的都是什么人?
是美國98%的人口,還是那2%的人口?
當然是后者,也只能是后者。
前者都忙著看小姐姐們的短視頻呢,哪有功夫聽美聯儲講話?
那問題就來了,就業數據,通脹數據,和2%的人,有半毛錢關系么?
你是操心通脹的人么?你去超市的時候,看價目表么?
你是操心就業的人么?你起碼也是個合伙人呀,就算裁你,那指令也是你自己發出來的,是你決定要裁自己的。
那問題來了,一群人成天關注與自己無關的數據,還月月準時,這是大姨父來了么?
答案只有一個,他們關注的不是通脹與就業,而是利率。
通脹與就業影響了利率,利率就是錢的價格,而錢對2%的人來說,是生產資料,是工具。
所以說,我們很多問問題的讀者,自己拎不清每個指標的真實含義。
如果你問我保值話題,那就默認自己是2%。
是2%,你實際上關注的是利率,不是通脹。
如果你問我通脹話題,那就默認自己是98%。
98%關注的是基礎商品價格上漲,是豬肉的肉價,是今晚能否加個菜,不是保值。
你聽起來很撕裂,但這就是現代文明的特征,或者說人類近百年來,對于社會結構上,最牛的發明。
我們那天在聊財富底層邏輯的九個話題里面,講述過古人的玩法。
在古代,2%的人是可以直接收購你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糧食,比如耕牛,比如農具。
所以在古代你發現春天一斤米換一個銅錢,到了秋天兩斤米才能換一個銅錢很正常。
這么劇烈的價格波動下,古人里面2%的人積累財富的行為,直接干擾到98%的人的生活質量,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但現代社會不會。
萬斯在書中講述他老家俄亥俄州的故事,抱怨了那么多,他家人也有房子住,也有車子開,也能酗酒也能嗑藥。
說來說去,他小時候的痛苦無非是別人瞧不起他。
哦,你家在俄亥俄???類似這種,精神傷害。
一個人最在意的往往是他最缺失的,這就是為什么時隔多年,萬斯都坐到這個位置了,一想起罵人的話,脫口而出就是鄉巴佬。
說明從小到大,他被同學,同事,用這句話傷害過他很多次,以至于給他留下心結了。
所以說,這就是一個經典的案例。
理論上你可以活出自我,但對不起,那只是理論上。
現實中,總有你在乎的來自外人的目光。
比如你喜歡的女孩子寧愿坐在2%的人的豪車里面一邊哭一邊去吃缺乏蛋白也不營養的米其林分子料理;
也不樂意搭乘你的五菱宏光,和你去兜風,去吃烤豬肉,去看月亮。
也就是說,一個人,在現代文明下,只要你不想娶媳婦,也不想當老板,不想指揮一群人,也不在乎周圍那群人的攀比與目光。
那實際上,你對錢的需求是很低的。
買輛車3萬塊就夠了,吃烤肉花不了幾個錢的,還能喝點。
這就是現代文明營造的物質溫柔的底線;其實精神世界也很溫柔的,爽文,爽劇,游戲,總有一款可以讓人輕易得到龍傲天的感覺。
而真實的財富角逐,更多的被放到了不影響大多數人生活的領域里展開。
就是我們那天第五個話題講的白鹿皮。
其實中美各自有各自的白鹿皮,無非被定義在不同的游戲里。
你站在旁觀者的視角,會發現全世界2%的人,并不是像動物一樣,真的肚子餓了,身上冷了在競爭資源。
大家只是沉浸在一個被定義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如果你想通了這一點,依然愿意玩,或者你放不下他人對你的目光,被裹挾著不得不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