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28日,在經過一路的顛沛流離后,中央紅軍終于勝利同紅四方面軍會師。為加強兩軍的協作,毛主席提出兩軍一同北上奪取甘肅南部,并在那里建立川陜甘根據地的打算。但彼時的張國燾卻認為,紅軍北上的方針完全是錯誤的路線,紅軍應該深入青海、寧夏地區,在那里發展壯大隊伍。
兩方面軍思想不統一,致使會師后的兩軍最終還是分道揚鑣。9月9日,中央再次致電張國燾,同他強調北上建立根據地的重要性,但張國燾卻冥頑不靈,甚至下令紅四方面軍南下對抗中央軍。
1935年9月,為糾正紅四方面的錯誤,中央在俄界村召開了會議,再次強調北上工作的重要性,但此時的張國燾已經聽不進任何意見,更是堅定的拒絕了中央軍一同北上的理念,同時張國燾還提出要重新建立中央機構的決策。
不得不說張國燾在搞分裂、對立上有自己的一套,但在正確路線上卻沒有自己的主見。在內部憂患之際,老蔣的隊伍又從四面八方趕來,企圖將紅軍隊伍消滅在這里。
老蔣安排自己的親信朱紹良擔任甘肅省主席,負責消滅紅軍的有生力量,阻止紅軍和蘇聯的聯系。為此他將轄區內的民眾聚集在一起,堅壁清野將藏族民眾的物資轉運到其他地方,修建碉堡、成立保安隊,確保轄區內沒有任何紅軍。
因此在中央紅軍來到甘肅后,朱紹良立即著手攔截紅軍。在朱紹良手里有三大地方武裝勢力,拉卜楞保安司令部、土司楊積慶的藏族勢力和軍閥魯大昌。這三人之間積怨已久,但在朱紹良的管制下,三方勢力還是暫時達成合作。
魯大昌在岷縣一帶構筑碉堡嚴防死守,身后有正規軍王鈞、毛炳文在一旁策應,前有楊積慶在臘子口在關口阻礙紅軍。本以為楊積慶就算不能阻礙紅軍,給對方阻擋一下以便后方部隊增援,可沒想到大敵當前,楊積慶大開中門將兵力撤出,紅軍不費一兵一卒之力通過防區獲得補給。
臘子口是四川通往甘肅的必經之路,這里地勢險要,兩側懸崖峭壁,中間則是寬闊的臘子河,部隊要想過河只能通過河上的小木橋。然而一旦紅軍上橋,就要面對魯大昌的重兵機槍,以及后方正規軍的增援。
9月16日戰斗打響,毛主席下了死命令,三天之內必須拿下臘子口。可由于這里地勢狹窄,紅軍在多次沖鋒后被敵人的機槍打退。當晚紅軍決定停止進攻重新研究作戰方針。此時一位名叫云貴川的小戰士提出攀登臘子口峭壁,從上方策應下方攻擊的打算。
深夜,小戰士率領兩個連隊攀登至山頂,等信號一響戰士們從上方扔下手榴彈炸開敵人的陣地,臘子口戰役在我軍的奇招下被攻克。事后,聶榮臻在回憶臘子口戰役的時候無不感慨道,臘子口這一仗對紅軍太過重要,當時幾個營的敵人駐守在對岸,要是這一仗打輸了,或許就沒有新中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