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老齡化浪潮下,醫療健康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
據中研普華預測,到2025年全球AI醫療市場規模將達15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其中慢病管理和智慧養老成為重點領域。在中國,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預計2035年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催生出超10萬億規模的銀發經濟市場。這場由技術革命驅動的產業升級,正在重構傳統醫養服務模式。
自泰康提出“長壽時代”概念以來,這一理念已突破企業范疇,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核心議題。國家衛健委出臺的《關于全面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工作的通知》就曾提出,健康老齡化不僅僅是追求壽命的延長,更重要的是追求健康預期壽命的提升,縮小健康壽命與自然壽命的差距,讓老年人在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上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長壽時代的到來,根本上依賴于科技變革與醫療技術進步,特別是當下人工智能與生物技術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正在為大健康產業注入全新動能。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七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于4月8日在武漢召開,眾多來自醫療健康領域的頂尖企業家、科學家、技術專家齊聚,圍繞人工智能技術驅動下的大健康產業變革與創新實踐展開了多層次多維度的深入討論。
2025年(第七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現場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AI技術正推動大健康產業從“單一治療”向“全域健康”跨越,從“規模擴張”向“精準高效”升級。未來,AI技術的深度應用將成為應對長壽時代挑戰、把握新一輪機遇的關鍵驅動力。
01
從“長壽時代”到“長壽經濟”,AI重構醫養產業新圖景
長壽時代的核心邏輯不僅是人口老齡化的延續,更是從“長壽時代”邁向“長壽社會”,并催生出“長壽經濟”的全新發展。
這一過程對養老方案的創新與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模式。而AI技術的迅猛發展,通過數據驅動的精準服務和全流程優化,正在重塑醫養產業的底層邏輯。
健博會現場,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先生表示,長壽時代塑造長壽社會,長壽社會催生長壽經濟。當長壽時代遇上了智能革命,給長壽經濟和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構建了難以想象的空間。
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
在醫療領域,AI通過學習和分析醫學影像數據,能夠快速精準識別病癥,優化診斷效率和準確性;在健康管理方面,AI能夠實時監測健康數據,及時發現潛在健康風險并提供個性化干預;在養老領域,智能設備能夠實時監測老年人生活狀態,并在突發狀況時發出警報,通知相關人員進行救助。
不僅如此,長壽時代不僅延長了人的預期壽命,也延長了健康預期壽命。隨著健康生命疾病圖譜向非致死性慢性病轉化,大健康產業需要從以治療為主轉向以預防為主,從以機構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構筑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體系。這種以預防、干預、管理為核心的健康服務體系,能夠有效提升健康壽命,降低社會整體健康成本,放大長壽經濟的效應。
2025長壽時代論壇上,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養老服務專家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黨俊武也表示,AI可以給長壽經濟賦能,不僅要擁抱AI時代,更為重要的是AI需要擁抱長壽經濟,要使長壽經濟與AI工具體系相互匹配。
以泰康為例,全場景智慧社區“泰康之家”便是通過“感知-決策-控制”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養體系,為智慧養老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應用場景。在健博會現場的泰康展位上,泰康居民的一天被還原:清晨由適老化智能音箱喚醒,通過無感傳感設備實時采集健康數據,再由AI驅動的泰樂OS系統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還包含拉繩報警、智能定位等7×24小時安全守護系統等應急保障。
健博會現場的泰康之家展位上,泰康居民的一天被還原
作為大健康產業的頭部企業,泰康正在加速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深度融合發展,聚焦“智慧銷售、智慧醫養、智能投研、健康科技、智慧中后臺”五大智慧科技體系實現業務賦能。在智慧醫養科技投入上面,泰康以385項養康專利申請,連續兩年蟬聯“中國智慧養老運營企業專利排行榜”榜首。
長壽時代與AI技術的結合,正在重塑生物醫學領域,并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未來,這一結合將推動健康壽命的延長,釋放長壽經濟的潛力,為人類社會創造更多可能性。
02
科技賦能活力養老,智慧社區的生動實踐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白皮書》預測,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我國養老產業已快速成長為10萬億市場。
在市場持續擴張的同時,行業競爭也在加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有養老機構近4萬個。即便如此,在極大的市場需求下,不少機構仍愿意擴大布局。在這一背景下,養老機構的競爭日漸激烈,已經從過去單一的住宿服務向綜合性的生活服務快速轉變,需要滿足老年人的醫療需求、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社會交往等多重需求。
首先是醫療需求。在老齡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傳統醫養服務的結構性矛盾加劇,包括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不足、三級醫院超負荷運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斷層等。對于老年群體來說,養老機構應當具備的第一大核心能力便是醫療能力。
以此次健博會參觀的泰康之家·楚園為例,泰康為楚園投資建設了二級康復醫院——武漢泰康楚園康復醫院,并通過構建“三級家庭醫生制”(一級社區醫務室-二級康復醫院-三級綜合醫院),為楚園居民提供健康篩查、健康檔案跟蹤溯源、用藥指導、報告解讀、就醫綠通等全人、全程服務。目前,楚園已經與武漢市內多家大型三甲醫院,如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華潤武鋼總院、武鋼二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等建立就醫“綠通”服務。
其次,隨著銀發經濟新時代的到來和長輩們對養老服務需求的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長輩已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照護需求,正從基本的“保障型”向全面的“品質型”升級。養老機構也應當更加注重提高服務質量,強化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以此提升服務效率和滿意度。在此基礎上,“智慧養老”開始展現出更多活力,如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實現線上預約、咨詢、支付等功能;利用物聯網設備實現遠程監測、定位、報警等功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情感分析等功能。這些新功能的介入,正在讓養老服務變得更完善、更便捷、更有溫度。
同樣以楚園為例,智慧社區的建設是楚園的一大亮點。通過“智慧管家”和“智慧運營”兩大核心產品,社區為居民提供7×24小時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涵蓋安全、健康、餐飲、居住、文娛、社交、運動、公益八大核心場景。截至目前,“智慧管家”已發放300余臺,日均用戶活躍率達82%。社區內還配備了智能求助系統等科技設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
此外,楚園結合老年人的實際健康需求,采用“ 1+N”多學科照護模式,讓每位長輩都有自己的多學科專業支持團隊,全方位服務長者健康。24小時拉繩報警、泰康之家健康管理系統的就醫提醒、用藥提醒等推送,也為居民生命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泰康之家·楚園
自2020年7月開業以來,楚園已經走過了近5年的發展歷程。如今這里不僅是一個養老社區,更是一個充滿溫情的大家庭。陽光下的櫻花林中,楚園的居民們靜靜寫生。在他們的筆下,櫻花的色彩絢麗而美好。
綜上可見,市場需求的變化及AI等創新技術的融入,讓養老產業迸發出更多潛力,為老年人提供一種健康、溫暖并充滿活力的全新生活方式。數據顯示,目前泰康之家已布局全國36個城43個項目,實現22城24社區連鎖運營,入住居民超過16000人,為智慧養老的具體應用提供了豐富的場景實踐,也為我國智慧醫養的發展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示范樣本。
03
構建高效的醫療信息化服務,打造醫險結合的“長壽醫院”
隨著中國加速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醫療體系面臨多重結構性矛盾。傳統醫院在服務銀發群體時,普遍存在三大核心痛點:
一是流程復雜和數字鴻溝,老年人普遍難以適應醫院全面信息化帶來的掛號、繳費、報告查詢等線上流程,超九成受訪老人需家屬陪診,且易受網絡虛假醫療信息誤導;二是資源錯配與效率瓶頸,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不足,三甲醫院長期超負荷運轉,病理科、重癥醫學等專業醫生缺口顯著,導致患者等待時間長、誤診風險高;三是健康管理斷層,慢性病、術后康復等需長期跟蹤的醫療服務缺乏連續性,傳統“治病”模式難以覆蓋預防、監測、干預的全周期需求。
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正在通過場景化應用破解上述難題。AI語音助手、智能導診系統可降低老年人操作門檻,如騰訊健康的智能導診功能,能幫助患者快速匹配科室。智慧病房能實現一體化服務,比如深圳前海泰康醫院的智慧病房的床旁一鍵結算、智能風險預警、個性化健康宣教系統,能有效解決患者就醫中信息不對稱的痛點,優化患者體驗,提升患者對自身診療計劃的參與度。此外,智慧養老系統整合實時健康監測、遠程醫療咨詢及個性化健康計劃,推動“被動治療”向“主動健康”轉型等等。
作為泰康保險集團“醫險結合”戰略的標桿,泰康同濟(武漢)醫院以“長壽醫院”為定位,通過技術創新與學科深耕構建差異化服務能力。
一方面,醫院大力推動智慧醫療建設,解決“看病難”問題,以高度信息化提升就醫體驗,實現“一部手機輕松搞定”全流程就醫服務。2024年7月底,醫保移動支付功能上線,進一步方便醫保患者實現“掌上結算”。住院服務也實現自助入院、清單查詢、報告查看等功能,極大提升了便捷性。
另一方面,醫院重點打造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老年醫學特色,致力于建設醫教研一體化“長壽醫院”。通過引入MDT多學科協同會診模式,為復雜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個性化診療方案,減少誤診誤治和重復檢查負擔。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
據悉,2024年泰康醫療在武漢正式發布“5+N”整體學科發展規劃,重點打造消化醫學中心、泌尿醫學中心、神經醫學中心、健康管理與老年醫學五大戰略型重點學科;同時,旗下各醫院將基于各自特色和發展定位,建立多個醫院重點學科,形成“5+N”的發展戰略。其中,泰康醫療神經醫學中心以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為核心主體,聘請湖北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腦科醫院院長陳勁草教授為首席專家,于每周一上午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坐診、查房、手術,近半年來已經開展了多例高難度手術,顯著提升了醫院神經醫學專業的影響力。
不僅如此,醫院還深度融合保險與醫療資源,探索服務閉環。作為泰康布局實體醫療的5大醫學中心之一,醫院以“醫險結合、醫養融合”為特色,通過與泰康人壽、泰康在線、泰康養老等機構合作,推出“醫惠卡”“泰康健保通駐點服務”“先診療后付費”等多項創新舉措,為客戶提供門診折扣、綠通服務、遠程醫療、費用直付、VIP就醫等全方位服務,實現資源整合與雙向賦能,推動醫療服務與保險需求的深度融合,以患者為中心不斷創新醫療服務模式。
據介紹,泰康同濟(武漢)醫院二期開業后,將推進病床規模擴容至1200張,全面啟動國際醫療部運營,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醫療生態系統。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案例,展現了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挑戰之下,醫療服務和養老產業需兼顧效率提升與人性化設計。AI并非替代醫護,而是通過釋放重復性勞動,讓醫療資源更聚焦于個性化服務與技術創新。
未來,隨著“醫養融合”模式的深化與數據互聯互通,醫院或將成為連接保險、社區、家庭的健康樞紐,重新定義長壽時代的醫療價值。
04
AI賦能醫養融合,走向長壽時代的全新生態
長壽時代與AI革命的疊加效應,正在重塑生物醫學技術,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的進步不僅提升了醫療效率和健康管理能力,更通過精準服務和全流程優化,為人類健康壽命的延長提供了無限可能。在創新科技賦能下,泰康正在全力推動“泰康之家”養老社區、醫院與保險三位一體創新模式的優化升級,致力于通過科技與醫養結合,滿足老年人高品質生活需求,開啟長壽經濟新時代。
泰康的實踐是一個縮影。正如陳東升所言:“泰康的戰略與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對接,就是要讓人們健康、長壽、富足。”
當技術突破與長壽時代交匯,AI賦能的醫養融合正從效率革命走向價值革命,推動醫養產業走入 “活力養老、精準醫療、智慧服務” 的新紀元。這種轉型不僅重構了醫療養老的產業邏輯,更在根本上改變了人類與健康的相處方式。
未來,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中國醫養產業將經歷從"技術嫁接"到"生態重構"的質變。當AI深度融入預防、診療、康復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一個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老齡化應對體系正在成型。這場技術革命,或將重塑人類應對長壽時代的基本范式。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項目,或您的項目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發布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系;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