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3月22日AI為中心的數字化轉型:戰略理解與落地安排的半小時分享已被轉發了近2000次。本周六上午,我在成都的同話題分享將擴展到一個1小時,提綱如上。在3I框架的智能組織部分,我將探討妥善處理人機關系對組織發展的重要性,相關片子和文字分享給大家:
替代人,組織失去進化源泉;
解放人,組織獲得更多創新動力。
我反復澄清,機器替代的不是人,是人的工作(事)。
一些從上述工作中解放出來的員工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更創新的工作上,而另一些員工需要通過培訓獲得新技能再上崗。再培訓后者并非出于企業社會責任,而是因為業已建立的組織認同是人力資源對企業最有價值的部分,值得再投資。
當然,最終,不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會面臨淘汰。但這不是機器與人的競爭,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機器的出現,逼迫人類不斷往更創新的空間攀升。在這個攀升過程中,有個體會掉隊,但組織獲得持續成長。優勝劣汰是組織發展的一貫原則。
人應有信心不斷推進組織創新的邊界,因為機器不擅長應對不確定性。這樣,優勝劣汰機制和環境不確定性作為組織進化的兩大外部機制,作用于機器、人和組織構成的內部因素,是我們正確理解人機關系(即機器解放人)的重要前提。
實際上,不確定性呼喚人機共演。相對于人機共生,人機共演一是更動態,人和機器在一個靜態世界相安無事并非理想狀態,或者說過于理想化;二是更復雜,不是“一人”與“一機”互動,而是很多人與很多機競合。這是一個多主體開放系統的協同演進。?
來源 | 侯宏文存(ID:houhongblog)
作者 | 侯宏 ; 編輯 | 蝦餃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