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年代,拉隊伍是很難的。強如開國十大將,也只有兩人為革命真正拉起了一支隊伍。
那么開國十大將都有誰?真正拉起一支隊伍的兩人又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十大將中,粟裕憑借卓越的軍功,當之無愧地位居榜首。然而,他資歷相對較淺,紅軍時期雖創建了浙西南游擊區并擔任挺進師師長,但這支隊伍的根基是紅十軍團的老底子,嚴格來說,并不能算作粟裕單獨拉起的隊伍。
黃克誠大將和譚政大將,作為政工大將的杰出代表,在軍中主要負責政治工作,并未為革命拉起隊伍。
陳賡大將的經歷堪稱傳奇,黃埔學生軍東征時,他曾背著蔣介石突出重圍,救其一命。但紅軍時期,他因腿部受傷兩次離隊,錯過了軍隊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因此也未能有機會獨自拉起隊伍。
蕭勁光大將在十大將中起點最高,1925年進入國民革命第2軍任職,擔任第6師黨代表,軍銜為中將。剛入伍便是師級干部,這個起點在十大將中無人能及。然而,當時國民革命軍的實際控制權在軍長、師長手中,因此蕭勁光未能將部隊拉出。
羅瑞卿大將在軍中主要負責政治、教育、保衛工作,是政治保衛方面的典范,因此也未能為革命拉起隊伍。
王樹聲參加了黃麻起義,失敗后轉戰木蘭山打游擊,成為木蘭山七十二勇士之一。后以此72人為骨干組建紅11軍第31師,這是鄂豫皖蘇區的首支紅軍隊伍,初由吳光浩、戴克敏指揮,王樹聲任團黨代表,雖貢獻巨大卻未獨立拉起隊伍。
許光達早期在國民革命軍任職,于第4軍炮兵營任排長。1927年8月奉命參加南昌起義,卻因故未趕上,后進入周士第的25師任排長。1955年授銜時,許光達自請降銜,被毛主席稱贊為“共產黨人的一面明鏡”。
上述八位大將均未真正拉起隊伍,足見當時拉隊伍之艱難。在十大將中,真正為革命拉起隊伍的,唯有徐海東和張云逸二人。
徐海東早期也在國民革命軍中任職,隨部隊參加北伐,擔任過代理排長。大革命失敗后,他奉命回老家拉隊伍,組織領導多次暴動,最終拉起一支數十人的游擊隊,并發展成一個師。
紅25軍長征途中,徐海東與敵人作戰時身受重傷,留下嚴重后遺癥。1938年抗戰爆發后不久,他被迫離隊休養,缺席了抗日戰爭和整個解放戰爭,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戰功。
盡管如此,1955年大授銜時,徐海東仍被授予大將軍銜。除了是紅25軍的靈魂人物和為中央紅軍雪中送炭外,在革命低潮時期拉起隊伍也是其重要功績之一。
除了徐海東大將外,張云逸大將也為革命拉起過隊伍。他參加過黃花崗起義和辛亥革命,資歷比一些元帥還要老。
大革命失敗后,他到桂軍中從事兵運工作,歷經艱辛,掌握了兩支隊伍。1929年冬季,他帶領這兩支部隊參加百色起義并創建了紅7軍。
紅軍時期,張云逸擔任過紅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和紅8軍團參謀長。抗戰全面爆發后,他進入新四軍任職,擔任過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和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等職,期間率部多次與日偽軍作戰,立下赫赫戰功。
抗戰勝利后,張云逸進入華野任職,擔任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1947年2月出任華東軍區副司令,離開野戰部隊進入地方軍區任職,戰功受到一定影響。
盡管如此,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他還是被授予了大將軍銜,并享受行政三級待遇。這個待遇,和元帥是同一個級別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