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 GLP-1 藥物研發正經歷從單靶點激活到多維度協同調控的范式革新。隨著多靶點協同、劑型升級和長效技術等多重突破,以科研院所原始創新為核心的技術驅動正改變產業格局。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離子束中心工業微生物團隊在新型 GLP-1 藥物研發中取得關鍵性進展。該團隊通過分子設計、菌株構建、分離純化及動物實驗,成功開發出具有 DPP-4 酶抗性的 GLP-1 類似物。動物實驗表明,該類似物不僅突破天然 GLP-1 半衰期短的限制,實現超過 24 小時的持續降糖效果,更通過工業化制備平臺,解決了重組蛋白藥物規模化生產的純度控制難題。這項成果為基于合成生物學的新型蛋白類藥物的設計和工業化制備提供了新思路。
GLP-1類似物耐DPP-4酶降解,可與GLP-1受體分子結合
面對技術轉化的關鍵窗口期,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構建尤為重要。科研機構的靶點發現與分子設計能力,需要與企業的劑型開發、工藝優化及臨床轉化能力形成互補,同時借助資本力量加速中試放大與產業化布局。如何有效縮短新型 GLP-1 藥物的轉化周期,為代謝性疾病治療帶來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2025年4月22日19:30,醫藥魔方旗下聚焦醫藥研發與生產過程中的關鍵工藝和先進技術類欄目【魔方學苑】直播間,特邀北京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馬濤博士、保諾-桑迪亞藥物化學總監陳玉巖博士、保諾-桑迪亞江蘇體外生物學團隊負責人張哲博士、保諾-桑迪亞ADME團隊負責人陳浩青博士圍繞“加速 GLP-1 藥物開發:從合成到測試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主題進行分享。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趕緊行動,現在掃碼填表即可享受免費預約特權!
福利1:掃碼報名預約直播,免費獲得抽獎資格。直播當天參與視頻號、保利威平臺多輪抽獎,京東卡、魔方定制好禮等抽獎福袋隨機空降直播間,超高中獎幾率等你來拿!
福利2:直播設有Q&A互動環節,讓您與專家面對面交流,所有疑問都將得到專業解答。想要獲取更多直播活動資訊,歡迎加入直播交流群,與行業大咖深入交流。
福利3:邀請好友入群更可免費領取醫藥魔方聯合清華大學藥品監管科學研究院共同編撰的《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創新藥產業:十年回顧與展望》藍皮書報告一份哦。
嘉賓介紹
馬濤博士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
馬濤博士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專注于 GLP-1 藥物合成。他在印第安納大學的博士后研究中,對 MAR701(全球第一個 GLP-1/GIP 雙重受體激動劑)的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該化合物已進入 1 期臨床試驗,并被羅氏公司收購。
在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馬博士以第一發明人在 HM12525A(一種 GLP-1/GCG 雙重受體激動劑)的開發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該項目已進入 1 期臨床試驗,并授權許可給強生公司。
馬博士在管理 IND 申報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兼具學術洞察力和行業專長。他曾在昆藥集團藥物研究院擔任副院長,負責多個管線的候選化合物申報IND,推動戰略創新。
陳玉巖博士 保諾-桑迪亞藥物化學總監
陳玉巖博士目前擔任保諾桑迪亞藥物化學總監,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并在藥物化學領域擁有 17 年豐富經驗。曾在圣地亞哥的 Ferring Pharmaceuticals 從事肽合成工作,并在波士頓的 Constellation Pharmaceuticals 從事小分子合成工作。
陳玉巖博士在多肽合成領域具有深厚的專業背景,領導團隊建立了線性肽、大環肽、熒光標記多肽、共價偶聯肽,支鏈肽等多種類型的多肽合成平臺。同時,她在有機合成領域經驗豐富,擅長合成非天然氨基酸、雜環化合物、硼酸類化合物及核苷/核苷酸等。她擁有化合物庫的合成經驗,曾帶領團隊成功交付了1萬多個化合物。她還領導藥物化學團隊,開發過渡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的催化劑篩選平臺。
張哲博士 保諾-桑迪亞江蘇體外生物學團隊負責人
張哲博士擁有超過九年的 GPCR 信號傳導研究經驗。博士畢業后,她在密歇根州立大學藥理毒理系藥擔任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員,專注于研究GPCR的激活機制。隨后2022年加入保諾 - 桑迪亞,作為江蘇體外生物學團隊的負責人,負責從體外生化檢測、細胞檢測和放射性檢測的初步評估,到檢測體系的搭建、問題排除、標準操作規程(SOP)的制定以及數據分析的全流程項目管理。張哲博士憑借其對 GPCR 信號轉導機制的深刻理解,特別是GPCR 去孤藥化(de-orphanization)和激活機制方面的專長,為保諾 - 桑迪亞在 GPCR 體外檢測開發領域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
陳浩青博士 保諾-桑迪亞ADME團隊負責人
陳浩青博士是化學生物學與藥物代謝領域的跨學科專家。本科畢業于中山大學化學系后,她赴美國休斯頓大學攻讀化學博士學位,師從點擊化學與生物偶聯領域專家,專注于生物正交反應在大分子標記中的應用研究。在美國深造期間,她在明尼蘇達大學藥學院開發了高靈敏度LC-MS/MS方法用于DNA加合物檢測,并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開展腸道菌群-宿主共代謝的代謝組學研究,相關成果發表于《Cell》及《Nature》系列子刊等頂級期刊?,F任保諾-桑迪亞DMPK部門ADME團隊負責人,她帶領團隊建立了符合國際標準的高通量體外藥物代謝平臺,已完成數萬候選藥物分子的代謝特性評價,并成功推動多個臨床前候選化合物進入申報階段。
參考 文獻:
[1] https://www.mdpi.com/1424-8247/15/6/74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