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從小到10歲的孩子,大到50歲的成人,身體里都可能有它的身影。看起來,它不致命,沒有危險,卻依舊成為大家的心頭之患, 手、脖子、腰、腿都可能長,嚴重的朋友,甚至全身布滿20多個!數量越多,越難調理,部分長在關鍵部位的脂肪瘤,還可能壓迫到內臟器官,引起梗阻等。那脂肪瘤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脂肪瘤,是體內痰濁太多了
脂肪瘤 中醫稱為“肉瘤”,這個肉瘤,像饅頭,軟綿綿,長在身上,不痛不癢,就是難看、難消散。那么哪些人愛長這種瘤子呢?
抑郁寡歡、莫名愁苦的人 。 這些人肝氣不舒,令津液不化,聚之生痰濁;加上肝郁克脾土,脾運化不及,痰濕就更嚴重了,肉瘤因此出現。
不疏肝、不化痰,一長肉瘤就去割?你從25歲割到45歲也調不好;有些朋友被折磨得佛系了,開始修身養性,調節情志,脂肪瘤反而變小。
正所謂不疏肝、不化痰,調不好“脂肪瘤”。
還有像甲狀腺結節,淋巴結節,這種是能在體表摸出來的“球球”,還有一些在體內摸不出來,如乳腺結節、卵巢囊腫等,都要引起你我的重視!!!
對于這類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預防——疏肝理氣、祛痰化濕。
疏肝理氣方
方法一:喝陳皮橘葉茶
橘葉味甘、辛、性平,入肝、肺經,有疏肝行氣、化痰消腫之功。
平時性格多內向,缺乏與外界的溝通,情志不達時精神便處于抑郁狀態者,就可以喝點陳皮橘葉茶。
取陳皮10克,新鮮橘葉20克。先將新鮮橘葉揀洗干凈,與陳皮一起,放入砂鍋加水適量,浸泡、煎煮20分鐘,過濾取汁,代茶飲。
方法二:拍膻中穴
經常按揉或拍打膻中穴可解開胸中郁結,有這類問題者,可每天拍膻中穴50~100下,力道以不痛為宜,一天兩次。
痰濕體質調理方
方法一:祛痰化濕方
茯苓5克、山藥5克、蓮子(去芯)5克、百合3克、陳皮3克。
以上藥材打粉,開水沖泡,分早晚兩次服用。
方法二:按豐隆穴
豐隆穴為豁痰要穴,經常揉一揉,有祛濕化痰的效果。
正坐,屈膝,垂足,外膝眼到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處即為豐隆穴。
方法三:溫膽湯
溫膽湯:茯苓30克,半夏6克,枳實6克,炙甘草6克,陳皮6克,竹茹6克。
這些組方是如何相互作用,各種揮發相應的作用呢?
第一梯隊:用一味枳實來破氣下行。我們知道行軍打仗都是要講究策略的,攻城需要先鋒部隊,而枳實在這個方子里就是打頭陣的。所謂不破不立,要想重新建立平衡,先要將原來的“氣郁痰阻”的狀態打破。枳實破氣,從肺胃開始往下攻,將膽胃的氣機打開。
第二梯隊:半夏+陳皮。半夏化痰祛濕,配上化濕理氣的陳皮,是最常見化痰濕的哼哈二將。這兩味藥是這個方子的主力軍,枳實將城門攻破以后,靠半夏+陳皮來主攻敵軍主力,靶向就是膽胃里的痰濕。半夏的氣機也是降的,降的也是膽和胃,濁陰出下竅,半夏就是把中焦的痰濕化掉之后往下降,意圖從下竅排出。
第三梯隊:茯苓+竹茹。茯苓健脾滲濕,竹茹化痰清熱。這兩味藥是這張方子的善后力量。半夏+陳皮把痰化掉之后,成為比較容易排出的濕濁,這時候茯苓和竹茹接過這些濕濁,一鼓作氣將濕氣從下竅排出。
黃帝內經說:濁陰出下竅,痰濕是屬于濁陰,要從下竅排出。
枳實攻破第一道防線,作用力向下;半夏和陳皮為進攻主力,作用力向下;茯苓和竹茹是善后部隊,清掃戰場。
三支力量分工不同,但目的統一,目標明確,就是要將體內氣機打通,將痰濕這類濁陰從下竅排出。
最后一味炙甘草,甘草又稱和事佬,負責調和這幾個梯隊藥物的。
簡而言之:法半夏,辛溫善散,辛能理氣開郁,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枳實、陳皮化濕行滯氣。竹茹行氣和胃,清浮火而不傷中陽。加茯苓以利濕并寧心安神。甘草則是直接補脾的,補充脾胃的津液氣血。全方可通降胃氣,疏解肝膽之郁,溫陽行氣,祛濕化痰,以調暢全身氣機,又特別有助睡眠。
這6味藥,都是常見之物,沒一味名貴中藥。但他們組合在一起,就能發揮神奇的功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