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期政治
1.帝國時期
從1822年巴西宣布獨立至1889年帝制被推翻為止的這段歷史,稱為帝國時期,或王國時期。在這一時期,巴西是由葡萄牙王室的子孫佩德羅一世(1822-1831年在位)和佩德羅二世(1831-1889年在位)所統治。在政體上是君主立憲國家。佩德羅一世即位后,布拉干薩王朝的體制和葡萄牙貴族勢力原封不動地被保留下來,大莊園制和奴隸制依然存在。1823年11月12日,他用軍隊強行解散了議會,另行建立由他所指定的議會。接著又用武力鎮壓了東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義。1824年,他被迫頒布了憲法,確定巴西為君主立憲政體,成立了資產階級的代議制議會。這部憲法只是在表面上包括了一些有關人民權利的條文,但規定皇帝擁有絕對權力,可以解散議會,擁有廣泛的任命權,可以對各種政權機關裁處。只有天主教徒才有選舉權。1825-1828年,巴西與阿根廷進行爭奪烏拉圭的戰爭。巴西在戰爭期間死了8000人,軍費開支達1.2億克魯賽羅。專制統治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1831年3月,里約熱內盧的居民與政府發生流血沖突。4月7日,佩德羅一世被迫退位,把王位讓給他的年僅6歲的小兒子佩德羅.德.阿爾坎塔拉,稱為佩德羅二世。
佩德羅二世即位后,由參議員維爾格羅、侯爵卡拉維洛斯和利馬.埃.席爾瓦將軍組成攝政委員會,主持政務。1840年7月,佩德羅二世親政。他利用30年代中期出現的兩個大莊園主和大種植園主的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交替管理政務,自己則保持最后裁決權。1833-1849年,巴拉、南里奧格蘭德、巴伊亞、馬拉尼昂和伯南布哥等省先后爆發大規模人民起義,基本目標是取消君主制、廢除苛捐雜稅、建立共和國和實行聯邦制。1836年11月5日成立的里約格蘭德共和國堅持7年之久。最后遭到鎮壓。
1870年11月,里約熱內盧成立了由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和商人組成的共和俱樂部,發表共和宣言,抨擊帝國政治制度。由于人民群眾普遍反對奴隸制,佩德羅二世不得不作出一些讓步。1871年,政府宣布了"胎兒自由"的法令,規定以后奴隸出生的子女都可以得到自由。1885年又宣布解放年滿60歲以上的奴隸。至1888年5月8日,在佩德羅二世的女兒伊薩貝拉攝政期間(當時佩德羅去歐洲旅行未返),眾議院通過了立即無條件廢除奴隸制的法律。5月13日,該法律由伊薩貝拉公主簽字,立即生效。通過這個法令被解放的奴隸共約70萬人。
同時,由于專制政體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巴西各階層人民紛紛要求推翻帝制。1873年,圣保羅成立共和黨。1887年在圣保羅召開全國共和黨大會,成立了全國共和黨。1889年6月,中層資產階級商人和知識分子提出"打倒王權,共和萬歲"的口號,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響應。同年11月15日,德奧多羅.達.豐塞卡和佩索托為首的保守派軍人,發動武裝政變,攻占政府大廈,宣布成立聯邦共和國。豐塞卡成為臨時政府的首腦。11月17日,佩德羅二世被逐回歐洲,帝國時期到此結束。奴隸制的廢除和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在拉丁美洲和巴西的歷史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2.共和時期
臨時政府成立后,實行了一些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1889年11月15日宣布廢除軍隊中的肉刑。11月19日法令規定,凡年滿21歲的識字的男性公民都有選舉權。1890年1月7日公布了政教分離法。1月17日建立了銀行制度。1890年12月3日成立了憲法起草委員會。1891年2月24日,國會通過了憲法。它以美國憲法為藍本。
憲法規定:巴西的正式國名為巴西合眾國;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院的議員每州3名,任期9年;眾議院議員按人口比例直接選舉產生,任期3年。總統與副總統任期4年;司法機關由全國最高法院和各級地方法院組成,法官由總統任命,為終身職。教會與國家分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宗教信仰、言論、出版、集會、就業自由。同時憲法宣布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接著就根據憲法于1891年2月25日選舉了豐塞卡為共和國的第一屆總統,佩索托為副總統。但是,執掌大權的保守黨政府,并不遵守這部憲法。1891年11月3日,豐塞卡解散了國會,頒布了全國戒嚴令,宣布自己為獨裁者。他的獨裁行為引起廣大人民的反對。11月22日,豐塞卡被迫辭職,由佩索托繼任總統至1894年任滿為止。繼佩索托之后,當選為巴西總統的有:巴羅斯(1894-1898年在位)、薩萊斯(1898-1902年在位)、阿爾維斯(1902-1906年在位)、佩納(1906-1909年在位)、佩卡哈(1909-1910年在位)、埃爾梅斯.達.豐塞卡(1910-1914年在位)、布拉斯.戈麥斯(1914-1918年在位)。這些總統都是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
1889年后,大種植園經濟仍占主要地位,工農業生產有所增長,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發展。但人民群眾的生活并未改善。因此,農民起義、工人罷工不斷發生。
1893-1897年,爆發了震憾全巴西的巴伊亞州農牧民大起義。起義領導人是安東尼奧.馬西埃爾。早在帝國時期,他就以窮人的福音傳教士身份,傳布原始基督教教義,被稱為孔塞萊羅(即"勸世者")。1893年,他在邦孔塞柳鎮的一個集市日當眾焚毀當局的征稅告示,發動抗稅斗爭。他率領近200名起義者在馬塞特打敗巴伊亞州政府派來鎮壓的警察后,來到瓦薩巴里河岸的卡努杜斯村,組織農民政權,建立起一個共同勞動、平分產品、居民一律平等的原始公有形式的社會。到1897年1月,卡努杜斯起義者已達3萬人,并占領了附近60個地主莊園。曾3次擊敗前來鎮壓的政府軍。9月22日,安東尼奧.孔塞萊羅病死,10月5日,卡努杜斯陷落,起義被鎮壓。1911-1916年,在巴西康特斯塔多地區又發生了農民為爭取土地而進行的武裝斗爭。參加起義者最多時達2萬多人,活動地區約為2.8萬多平方公里。起義在政府軍的鎮壓下失敗。
從90年代開始,巴西工人運動得到較迅速的發展,工人階級的斗爭越來越具有組織性。1891年,皮特羅普利斯和中央鐵路公司的工人舉行了罷工。工人報刊《工人報》和《五一報》公開發行。18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會上建立了工人政黨。在圣多斯建立了社會主義中心。1895年,在圣保羅和圣多斯等城巴西工人第一次舉行慶祝五一節的示威游行。1896年,《社會黨人報》開始在圣保羅發行。這家報紙用葡萄牙文、意大利文和德文刊登文章,宣傳科學社會主義思想。1902年,召開了巴西社會黨代表大會。1905年爆發了波列斯達鐵路工人的罷工。1907年,圣保羅五金工人罷工,迫使資本家將工作日從11小時縮短到9小時。1908年召開了有全國大多數工會代表參加的巴西工人代表大會。大會后,成立了全國性工會組織——巴西工人聯合會。在聯合會的領導下,工人多次舉行罷工。1910年,工人還參加了支持水兵起義的斗爭。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