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尤太忠將軍一生征戰四方,從紅軍時期走來,一生征戰四方,因家中母親有哥哥照顧,他能夠安心外出建功立業。1959年他突然接到母親病重的消息,急忙趕回老家。
卻看到讓他心碎的一幕,母親瘦骨嶙峋的躺在床上,大哥為了活下去準備外出要飯。當地官員得知尤將軍回鄉,特地擺下一桌飯菜,尤將軍看到眼前一幕,氣得轉身離去。
回到家里,他跪在地上,說自己對不起母親和哥哥嫂嫂。這究竟發生了什么?
一、參加革命,報效祖國
尤太忠出生在河南光山縣下轄的一個名叫的尤崗貧困山村,家中的現狀跟當時全國絕大多數百姓一樣,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普通農民,遭到地主剝削和奴役。他長大一點,就被地主找來放牛干活。
可自家的生活卻變得越來越難,一家幾口人全都去干活,卻換不來一頓飽飯。眼見生活越來越難,隨著革命浪潮席卷全國,尤太忠也接觸到革命,心向往之。
這天他跟往常一樣去給地主家放牛,可當天刮起大風,尤太忠慌亂時驅趕牛群,卻發現牛越跑越遠,找了半天都沒找回丟失的牛,經歷此事他也不敢回去交差。
生怕地主要找他算賬,冤枉他丟了牛或者貪墨牛,讓他家賠錢。他不想連累家人,想一力承當,就在他不知所措時,一支紅軍部隊路過。他沒有其他打算,只好投身其中。
在這里他首先遇到炊事班班長宋班長,對方和藹可親,經過相處才知道他也是窮苦人家出身。聽了尤太忠的遭遇,老班長十分心疼,就想將其留下。
部隊不招收他的原因是,此時的尤太忠才13歲,年齡太小了,部隊不招收年紀這么小的戰士,宋班長將他藏在炊事班,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很快此事就被連指導員得知,立馬找上門來。
讓他把孩子送回去,并說現在村里的地主和富紳都逃出村子了,沒人知道是他把牛弄走的,有人問就說是紅軍宰肉吃了。可他此時已經認定紅軍隊伍,想要加入其中,參加革命。
宋班長也在為他說話,還說就留下這個可憐的孩子吧。在老宋的軟磨硬泡下,指導員也是于心不忍,就同意留下他,并安排到炊事班。他在宋班長的幫助下加入到紅軍游擊隊,起初是炊事班的小戰士。
13歲參軍,骨瘦如柴,還沒武器高。為此,他在行軍過程中,除了干好日常工作,就是在班長的指導下努力訓練,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士。
14歲那一年,部隊接受改編,他進入紅四方面軍中成為一名為革命奉獻一生的軍人。他初次上戰場就沒有膽怯,反而快速成長起來。
一開始他并不知道自己肩上扛著的使命,因為沒讀過書,不識字,他只聽指導員說,卻不懂革命的含義。
后來部隊集中學習認字,他的天賦突然顯現出來,別人認字需要好幾天才能記住幾十個字,可到了尤太忠這里,他的天賦直接就迸發出來,天生的過目不忘,有文化的干部教一群人認字,說一遍,他就記住了。
別人能記十多個字,他能夠一下記上百個字,晚年他能想起紅軍時期,干部們教他認字時,學習四書五經,對于三字經,過了幾十年,他依舊能流利的背誦下來。
這也讓他的軍事生涯更加順暢,戰爭時期他領兵打仗,能記住麾下部隊里每一個戰士的名字,我軍有地圖,他看幾遍就能快速的記在腦袋里,領兵打仗的時候,他能通過腦海中的地圖,帶領部隊前進。
走的多了,他記得多,幾乎很少會出錯,除非方向感缺失,尤其是執行上級下達的命令時,別的干部需要拿出筆本來記,他卻能輕松的用好記性連記再看,順便把作戰地圖全部記在腦海之中。
回去傳達上級指令的時候,能夠不差一絲一毫的傳遞出去,指揮部隊的時候,到達一個地方,執行每個任務,他都能做到準確無誤,他把一句話記掛在嘴邊:
我帶兵打仗就要細心耐心有責任心,要對戰士們的生命負責,上級傳達的指令,我要用心記,這件事不能馬虎大意。
二、歷經千難萬險
他參加紅軍后,跟隨部隊跟敵人作戰,面對敵人的反圍剿,無數戰友倒在身邊,他十分心痛,但不能停下腳步,要為他們復仇,學習了幾年,他知道紅軍這兩個字的意義。
是為全天下窮苦百姓做主,讓普通人也能過上好日子,讓中國沒有窮人,大家都能吃上飽飯。明白身上軍裝所蘊藏的含義后,尤太忠的革命信念更加堅定。
長征時期每個人都是歷經千難萬險,尤太忠也不例外,部隊多次遭到敵人的襲擊和轟炸,戰友一個個倒下,他咬牙堅持,行至半路,他所在部隊,他已經更換三個上級團長,但他依舊堅持自身的革命信念,帶著戰友的期盼走下去。
這一路,不僅要面對崇山峻嶺和惡劣的大自然環境,還要面對疲累和各種傷病、感染病,一不小心就會葬送性命,一次尤太忠所在部隊遭遇敵人的進攻,他受傷活了下來。
饑寒交迫加上吃不飽飯和身處惡劣環境,部隊缺少消炎藥和抗生素,他染上重病,其他戰士都顧不上自己,也沒有人能對尤太忠施以援手,這樣兩個人都走不出去。
恰好這時一位干部走過來,他看著人高馬大的尤太忠,也聽說他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小戰士還如此年輕,是個人才,不忍心看他倒在長征路上,就給他一根馬尾巴拽著,此后生死各安天命。
但他依靠自身頑強的意志,拽著馬尾巴走出了草地,這時身體里的免疫系統殺瘋了,一路為他保駕護航,最終扛過那個最艱難的時刻,走出草地,跟隨部隊來到延安重獲新生。
尤將軍看似身材高大魁梧,面相有點兇狠,實際上他的脾氣非常好,上戰場兇相畢露,是面對敵人,要狠,下了戰場,他是愛民如子的干部,一年夏天,部隊進行淋雨耐力訓練,他跟隨訓練戰士一起,只要有人還在淋雨訓練他就不會進屋,等最后一人進屋了,他才進屋。
戰爭時期,他是劉帥手下的一員悍將,多次沖鋒陷陣,一路從底層戰士晉升為團長,跟日軍作戰,勇猛無比,他帶隊參加百團大戰,率部打得日軍連連敗退。
解放戰爭時期,他跟隨徐帥參加解放山西戰役,面對國軍悍將他從容不迫,靠著熟記地形的優勢,帶敵人繞圈子,最后將敵人引起包圍圈,一舉殲滅,之后他參加渡江戰役等多場大型戰役多次立功。
抗美援朝爆發之后,毛主席千挑萬選,選中彭總披掛上陣,得知新的戰爭爆發,他二話沒說,立馬報名參戰,作為一名師長,他多次帶領志愿軍戰士跟美軍近距離拼殺。
三、回家看望母親
回國之后他被派去軍區工作,因為忙碌的工作,忽視了家鄉親人,此時國內百廢待興,遠處還有老蔣在四處蹦跶,尤太忠實在抽不出時間回到家鄉,早在1952年他曾回去一次,家人都還安好他就放心了。
時隔多年,他再次接到哥哥的來信,卻是母親病重讓他速回的消息,這讓他十分難受,立馬找上級打報告,請假回到家鄉,因為來的匆忙,也不愿意麻煩當地政府,他就帶人悄悄回家。
走到村口,看著熟悉的小山村,心中后怕不已,生怕聽到不好的消息,匆忙往家趕的時候,他突然撞到一個衣著破爛的同志,仔細一看,他才發現,對面是他的親大哥,此時哥哥手拿破碗,要去外面討飯。
哥哥剛想寒暄幾句,就被弟弟拉著趕忙往家里走,進屋卻看到母親瘦骨嶙峋的躺在炕上,經過一番詢問,才知道,三年困難時期,村里的生活十分困難,吃飯成了難題。
尤太忠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家鄉生活條件竟然會這么差,此時距離革命勝利已經過去十年了,十年的光景,村里的百姓窮的揭不開鍋,吃不上飯,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現狀,很多人都被餓的骨瘦如柴。
聽到哥哥說村里還有人被餓死,他的心里跟針扎的一樣,立馬掏出來時準備的兩百塊錢,分成一份份,分給村里的百姓,為大家減輕一點生活壓力。
隨后他就接到縣里的干部邀請,去吃頓便飯,到地方一看,屋內負責歡迎他的干部,每個都是腦滿肥腸,桌上還準備了六菜一湯,有肉有菜,碗里盛著滿滿的大米飯,每個人臉上都能掐出油來。
地下村里的百姓餓的面黃肌瘦,這次中層干部卻頓頓有肉,氣的尤太忠當場摔門離去,隨后他將此事上報,省級領導部門立馬派人前來查看,先幫助百姓解決困難,再解決這群蛀蟲。
結語
尤太忠將軍從困哪時期走來,長征路上生病差點倒在過草地這一關,當時他們吃糠咽菜,成功渡過難關,建國后依舊過著儉樸的生活,有的吃就行,看到當地干部如此作為,自然生氣,他以身作則的行為才是黨和人民的好干部應該有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