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9日投書美國彭博社,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提出4點應對策略,遭島內痛批“跪美”。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0日報道,賴清德在文章中稱,臺灣這幾年來成為美國的重要投資者,以臺積電為例,該公司日前宣布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總金額達到1650億美元,“鼓勵臺灣企業擴展到美國市場”。
賴清德9日投書美國彭博社 資料圖
針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賴清德提出四大“核心原則”:第一,臺灣目標是消除所有關稅,并重啟臺美貿易談判,雖然美國對臺灣的關稅稅率相對低,“但愿意在對等基礎上降至零關稅”。第二,臺灣將快速擴大采購美國產品,包括能源、農業和其他美國制造業產品,以縮小貿易不平衡,同時將增加對美軍購。第三,臺灣將增加對美投資,并成立跨部門的“美國投資小組”支持雙方貿易和投資。第四,臺灣承諾消除所有非關稅障礙,并采取具體措施解決長期阻礙臺美貿易談判的問題,包括響應美國對出口控制和低價產品轉運的擔憂。
島內媒體人羅旺哲10日分析稱,賴清德投書彭博社提出的所謂4點應對策略,“看來是要梭哈(將籌碼一次押上)”。桃園市長張善政10日直言,大家都很心知肚明,臺積電到美國去就是被逼的,這讓人擔憂當局在鼓勵擴大對美投資時,是否會讓臺灣的經濟空洞化、是否影響臺灣勞動市場以及是否導致很多核心技術外流。
“此篇投書不但無助談判,反而暴露執政團隊缺乏策略、錯失節奏的困境。”臺灣民眾黨稱,民進黨塑造所謂“臺美關系史上最好的神話”,結果一夕間就被特朗普政府打破。民眾黨黨團認為,民進黨當局錯把讓利當談判、錯將宣傳當外事,賴清德投書的四大方向乍看“積極”,實則等于提前把籌碼攤在桌上。
臺灣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陳國梁稱,美國政府宣布32%的關稅后,臺當局表態希望增加對美國的采購,包括石油、天然氣、農產品等,“我們去年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750億美元,這要買多少的石油、天然氣才能買到750億?很難的”。他提到,賴清德要從“零關稅”談,但“零關稅”真的有效嗎?特朗普講得很清楚,就是征收10%以上的稅。他質問:“就算關稅全部降下來降到零的時候,對我們的出口、GDP會有多大影響,有做過評估嗎?”
美國政府宣布對臺征收32%的關稅 資料圖
據臺灣《中國時報》10日報道,美國政府此前宣布對臺征收32%的“對等關稅”,賴清德日前宣布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帶頭組成對美談判小組,賴清德的副手蕭美琴、“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都在團隊內。9日,賴清德又聲稱,臺灣應利用地緣政治經濟變動時刻,推動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投資‘脫中入北’這個過程是很正面的”。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10日稱,臺當局被美國和其他國家恥笑,被公開在網絡上諷刺,“我們是整個膝蓋跪下來,尊嚴在哪里?我們送了臺積電,還只是得到跟其他地區一樣的暫緩對等關稅90天”。陳玉珍提醒道,一味討好,不等于會得到最好的結果;一味退讓,只會被人家予取予求,“現在美國要求5樣東西,提高軍購、要求臺積電設廠、要求增加采購美國東西,我方都做了。最后美國要求直接捐錢給美國財政部,干脆直接說是用搶的,我方只剩沒有直接捐錢給財政部了”。
臺灣聯合新聞網10日評論稱,賴清德面對特朗普政府關稅威脅提出的策略,明顯是要加碼重押美國,不僅不思考如何擺脫自己套上的緊箍咒,反而向美國靠得更緊,從其刻意強調“脫中入北”的論述中能看出,就算是面對國際經貿困境,“倚美抗中”仍是賴當局無法舍棄的“主旋律”。諷刺的是,賴清德急著“入北”,但美國不但鄙視全球南方,也先背棄全球北方。大多數全球北方國家不滿美國政策,有能力反抗的加拿大和歐盟都將反制,澳大利亞和新加坡也大罵美國所為不是對待朋友之道。文章嘲諷說,賴清德所謂“脫中入北”,其實更想的恐怕是“脫中入美”。“只是美國笑納貢禮而不保臺,或許說白了,好想打敗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
臺積電到美國去就是被逼的 資料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