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迄今為止
山東境內發現的最精美的
商代晚期青銅鼎
而它腹內的銘文
讓我們得以窺見
一個商代望族昔日的輝煌
舉方鼎,又名祖辛方鼎
高23厘米,足高8.4厘米
器腹為長方形,微鼓
縱15.6厘米、橫13.9厘米
1957年出土于山東長清小屯遺址
一共有兩件,長得一樣
為國家一級藏品
圖源:百度百科
作為青銅炊食器
它“長方微鼓腹+四柱足”的沉穩造型
搭配四隅飛揚的扉棱
完美演繹了商代青銅器
莊重與靈動并存的美學密碼
堪稱山東出土青銅鼎的“門面擔當”
更絕的是紋飾配置:
口沿下飾夔紋
腹部以云雷紋為地
巨睛凝視的獸面紋自帶威嚴
足飾陰線蟬紋
古人認為
蟬蛻皮重生象征永生
因而蟬紋象征生命輪回
舉方鼎的腹部內壁
鑄有銘文“舉祖辛禹”及徽號
“舉”字銘文
是由著名考古學家于省吾先生考證得出的
他認為這個字的形態
像大人舉子于床
是撫育幼子的意思
古代生子言“舉”者為收養之意
不舉則是拋棄之意
商代金文之所以有此字
可能源于他們的祖先
有過“舉子”的故事
或者有“棄子復舉”的故事
所以后世子孫才造出象征性的文字
作為族群的標志
舉方鼎銘文拓印
帶有“舉”字銘文的青銅器家族非常龐大
這件“舉”銅爵
也是同時期長清小屯出土
舉銅爵
這是一只酒杯
圓口長流,尖尾上翹
流口間有蘑菇狀兩柱
深腹圓底,側面還有個把手
三棱形足外撇
既美觀又實用
舉族族徽見于甲骨文
以及西周成康之世的銅器銘文中
這支商代晚期的強大宗族
與商王室關系密切
在商王朝擔任重要官職
武丁時頻繁出征討伐各方
商末,又隨同商王在東部邊邑抵御人方
舉罍(léi),長清小屯遺址出土。 山東博物館藏
商周時期
山東等東方地區被稱為“東夷”
商人對夷人的征伐
甲骨文記作“征人方”
商王朝初建時期
商人與東夷因滅夏而結盟
當時聯盟成員的夷人勢力
在聯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雙方間的政治互動頻繁
中商第一期商東征路線示意圖 山東博物館
到了商王中丁時期(早商晚段)
商夷聯盟關系破裂
雙方之間互有征伐
由于商人實力遠超東夷
戰爭的最終結果是商人勢力東擴
中商時,商人在山東的據點。 山東博物館
今天的長清小屯
濟南劉家莊、大辛莊等線性分布的遺址
應該是征戰的途經之地
也是商人經略東方的據點
據點內,商人勢力強大
據點外,仍為東夷文化勢力控制
舉族大概就是在這個過程中
遷居到今天的小屯遺址
至西周時期
周王對商代遺民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
舉族及其支族
逐漸融入到周人及其他族人之中
此后,舉族徽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淹沒于歷史長河之中
主理人:尹燕燕
設計統籌:呂文佳
策劃:張春曉 高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