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 永輝超市宣布將黑龍江、吉林的 12 家門店關閉,把接力棒交給了本土零售企業比優特。其中包括位于哈爾濱的哈西萬達店和松北融創茂店。
這一事件看似是單純的商業交接,背后卻折射出東北經濟現狀、線下零售行業困境,以及比優特成功背后的深層邏輯。
永輝撤離:東北經濟與零售困境的雙重映射
永輝超市的撤離,和東北經濟面臨的挑戰脫不了干系。從產業結構上看,東北傳統產業占比大,像鋼鐵、煤炭這類重工業,面臨產能過剩、技術更新慢的難題。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又相對滯后,未能及時撐起經濟發展的大旗。以黑龍江為例,2024 年其 GDP 名義增長 3.7%,增量僅 593 億元,在東北三省中排名末尾,第二產業尤其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 3.1%,這表明實體經濟發展艱難,居民收入增長受限,消費能力自然大打折扣。
而人才流失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經濟發展緩慢,就業機會少,大量高素質人才選擇去經濟發達地區謀求出路,這使得東北缺乏創新活力,對零售等消費端產業的帶動也十分有限。市場機制不夠靈活,民營經濟發展不足,進一步抑制了市場活力,影響了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永輝超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經營壓力可想而知。
再從線下零售行業來看,線下零售衰退已持續多年,線上沖擊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經營模式的弊端才是關鍵。像永輝這樣的大賣場,采用聯營制和入場費模式,導致商家缺乏商品主導權、定價權和賣場支配權。當線下房租上漲,成本只能轉嫁給商品,使得價格升高、性價比降低,服務質量也難以提升,消費者自然就不愿意光顧了。在電商的沖擊下,傳統大賣場的這些問題被進一步放大,客流量銳減,業績下滑,永輝在東北的撤離,正是這一行業困境的典型表現。
比優特崛起:創新模式贏得市場青睞
在永輝撤離的同時,比優特卻在東北市場異軍突起,如今一舉接手永輝 12 家門店,它的成功之道值得探究。比優特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它的 “鮮” 戰略,為了保證生鮮產品的品質,它建立了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通過與眾多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直接從源頭采購,減少中間環節,不僅降低了采購成本,還能嚴格把控產品質量,保證生鮮產品新鮮、安全。
在經營模式上,比優特也走出了一條差異化道路。與傳統大賣場聯營制不同,它采用自營模式,這讓比優特對商品擁有絕對控制權。從選品、定價到陳列,都能根據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變化快速調整。比如,它會根據當地居民的消費習慣,精心挑選適合的商品品類,像在東北,冬季對酸菜、凍貨等特色食品需求大,比優特就會加大這類商品的供應,并通過合理定價和特色陳列吸引消費者。
比優特還十分注重購物體驗的打造。從門店環境來看,寬敞明亮的空間、合理的布局,讓消費者購物時感覺舒適自在。服務方面,員工經過專業培訓,熱情周到,能夠及時為顧客提供幫助。而且,比優特還經常舉辦各類促銷活動、親子活動等,增強顧客粘性。在數字化浪潮下,比優特也沒有落后,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推出線上購物、配送服務,滿足不同消費者的購物需求。正是這些全方位的創新舉措,讓比優特在東北零售市場站穩腳跟,獲得消費者認可。
永輝超市在黑龍江、吉林的撤離,是東北經濟困境與線下零售行業危機的縮影,而比優特的崛起則為零售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對于東北經濟而言,如何借助本土企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提升經濟活力,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一場零售市場的變革,或許會成為東北經濟和零售行業發展的一個新契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