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又到一年露營旺季,上海不少公園都劃設出了專門的露營區,供市民扎起帳篷,露營休閑。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不少投訴顯示,公園露營區的一種現象正引發矛盾:一到周末,露營區密集搭起來的帳篷和天幕(指“遮陽棚”)中,一個個天幕所占據的面積越來越大,不僅擠占了空間,綠地里更遍布細長的固定風繩,帶來了安全隱患……
隱患并非危言聳聽,不少市民都稱曾被天幕的風繩絆到。3月23日,一位市民更稱其孩子在重固文心公園內玩耍時,被天幕的風繩割傷了。一些市民通過“12345”呼吁,公園不是商業的露營營地,應該對露營帳篷、天幕的搭設進行限制,以保障市民游客的公共安全。
如何限制?據記者了解,上海已有公園出臺了管理規定,禁止露營者使用天幕和拉線帳篷。這一“一步到位”的限制措施又收效如何?
風繩如蛛網般交織無處下腳
青浦重固文心公園里的意外是如何發生的?4月8日,記者來到文心公園內。這是個位于街角的開放式社區公園,周邊遍布小區,整體占地面積并不大。繞公園走一圈發現,能夠用來露營的,只有公園最中央的一塊下沉式草坪。公園的幾處入口處,豎起的告示牌上僅強調電動車、自行車等車輛禁止入園,對露營行為沒有涉及。
文心公園最中央的下沉式草坪。
公園日常秩序由城炫物業負責管理,下方的地下車庫內設有保安辦公室。記者向保安們打聽3月23日發生的意外,他們都表示“聽說過”。一名保安為記者調閱了此前假期公園中央草坪的監控,能看得出草坪四周不時圍著一圈10余個至20余個大大小小的帳篷,其中不乏占地面積頗大的天幕,中間留出的區域里有孩子在奔走玩耍。但由于不知道意外發生的具體時間,無法查閱到當時的監控。記者隨后又趕到重固鎮城運中心,工作人員調閱了相關投訴,其中稱“小朋友玩耍經過時,不慎脖子被天幕的灰色細繩割傷,目前在醫院治療觀察”。由于當事人沒有留下聯系方式,無法進一步了解詳情。但從當事人描述來推斷,孩子應該受到了一些皮外傷。
保安為記者調閱了此前假期公園中央草坪的監控,能看得出草坪四周不時圍著一圈10余個至20余個大大小小的帳篷,其中不乏占地面積頗大的天幕,中間留出的區域里有孩子在奔走玩耍。
用于固定天幕的風繩真有傷人的安全隱患?4月5日清明假期,記者來到新江灣城公園。在社交媒體上,這里被描述為適合露營的小眾公園,相關帖文提示“最好9時30分到那里占位,到上午11時左右,營位基本就滿了”。公園內,南側幾塊公共綠地為自由露營地,站在綠地間的通道一眼望過去,五顏六色密密麻麻的帳篷和天幕看不到頭,擠滿了一塊塊綠地。記者對其中一塊面積較大的綠地上的帳篷進行了統計,共有近60個帳篷和天幕,其中天幕有20余個,個個占地面積碩大,相比之下四角帳篷則顯得有些迷你。
新江灣城公園內的一塊草坪上,五顏六色密密麻麻的帳篷和天幕看不到頭。
在帳篷間走一走,不留心腳下還真不行:一頂天幕四周都需要使用插入綠地內的斜拉風繩來固定,稍小一些的天幕四周有8根斜拉風繩,大一些的則超過10根,能向四周延伸三四米。這些風繩大多為黑色、綠色、褐色等暗色系,且非常纖細,在綠地的草地上,顯得十分“隱形”。由于帳篷、天幕扎得密集,草地上看似有通行的空間,實際上細看風繩互相交織,無處下腳,需要小心翼翼跨越躲避。即便是在草地邊緣行走,稍不留神也極易被絆到。天幕下,家長們往往愜意地坐著,孩子們則或在周邊騎童車玩耍,或在追逐打鬧,被風繩絆倒甚至受傷的可能性極大。記者就目睹兩名成年人在前往自己的帳篷時,因邊走邊聊天沒注意腳下,被深色的風繩絆了個踉蹌。
草地上看似有通行的空間,實際上圖上細看風繩互相交織,無處下腳。
即便是在草地邊緣行走,稍不留神也極易被絆到。
有公園禁止拉天幕,收效如何?
記者梳理“12345”的投訴發現,新江灣城公園的現象在多個公園很是普遍:市民陳先生投訴,閔行體育公園的露營區天幕擠占了大量的草坪面積,影響了孩子們正常的戶外活動;市民劉女士則稱,4月5日前往淀山湖景區時看到,大量的露營游客搭設天幕,發生了多起游客被絆倒的事件;還有市民反映共青森林公園里有人架起“巨型”的遮陽天幕,拉繩長的達近10米……
浦東新區公園管理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超大天幕給公園露營區帶來的搶地盤亂象和安全隱患,在全市面上普遍存在。不過,據記者了解,已有公園主動應對,嘗試對露營區的搭建規模進行限制。如寶山區的南大公園就明確告知游客:公園禁止搭設拉線帳篷、天幕及吊床。南大公園的規定會招致露營者的反對嗎?收效又如何?記者近日又來到南大公園調查了解。
在社交媒體上,南大公園也是露營的熱門推薦地,這個占地面積頗大的公園,辟設出了北部約1/3的區域供市民搭設帳篷。不過,從大場路公園正門入內后,不管是左手側的“告知書”,還是正前方的“游客須知”,都用醒目的大字寫著禁止搭設天幕和拉線帳篷的字樣。在公園擔任門衛兼保安的章師傅告訴記者,公園曾因天幕風繩絆倒孩子發生過意外,此后就一直禁止拉設天幕和拉線帳篷,“這樣規定已經有四五年了”。
圖為南大公園的地圖,紅色區域為露營區域,下方紅字標注“禁止搭設天幕和拉線帳篷”。
從大場路公園正門入內后,正前方的“游客須知”更用醒目的大字寫著禁止搭設天幕和拉線帳篷的字樣。
章師傅指著門衛室外堆滿的一袋袋清明小長假產生的、尚未來得及運走的生活垃圾告訴記者,眼下的季節,一到周末是他最忙的時候,差不多能有60余個帳篷搭滿整個公園露營區。除了守在大門口一一提醒進入公園的露營者不允許拉設天幕外,他還需要每隔一個小時去露營區巡視一圈,檢查是否有人違反公園規定偷偷拉起天幕。“一天下來,總能發現那么四五例”,章師傅稱,禁令的效果肯定是好的,搭設天幕的人比較少,即便搭了,多數人勸阻是聽的,“這幾年都沒有因風繩絆倒人發生意外,這不就是好事嗎?”
圖為南大公園內的一塊允許露營的草坪。
但是,矛盾肯定也存在。3月9日,市民吳女士致電“12345”,言辭激烈地投訴:“夏天馬上就要到了,南大公園不能搭天幕豈不是要曬死人,那還要什么露營區?”章師傅稱,日常管理中也確實遇到“頂針者”,他們會說針鋒相對地質問“誰說禁止拉天幕的”,要求章師傅出具相關的規定文件。“這個時候也只能算了”,他無奈地說。
管理部門:將對公園露營行為進一步規范
露營熱近年來才有所風靡,本市的相關規范文件也是逐步應對出臺的,對于大尺寸天幕的流行未有預料。記者翻閱了本市2022年底出臺的《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指引(試行)》以及2023年出臺的《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細則》兩份規范文件,其中僅有“原則上帳篷應搭建在草坪區四周,中間留出中心活動區”“引導天幕集中搭建”等要求。顯然,按照這些文件,露營區搭建天幕是允許的。也正因此,面對市民的投訴,閔行體育公園管理方只能回復:“公園帳篷區域內允許搭建天幕,并未有所限制。”
新江灣城公園內的露營區。
南大公園的規約,和上述指引相沖突,也使得章師傅的勸阻少了些底氣。他呼吁綠容部門出臺相對硬性的規定,給公園的規范管理提供支撐。
公園綠地是公共空間,確實不能像商業露營營地一樣想怎么搭就怎么搭,如何應對扎堆的天幕帶來的安全隱患?客觀來說,禁止天幕確實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而且,記者搜索了國內不少知名公園的管理規約發現,不少都已對天幕作了禁止:如杭州的網紅公園運河亞運公園對露營活動明確“禁止使用帶地釘、風繩的帳篷或天幕,如果搭建,工作人員會勸退”;深圳前海公園日前發布了“五一帳篷指南”,其中指出“天幕和吊床不建議使用,因其可能破壞環境且存在隱患”。
相對一禁了之,更多市民通過“12345”提出的建議是,對帳篷和天幕的尺寸進行限制。如何限制?有市民建議帳篷只能是占地面積不超過5平方米的中小型家用帳篷,而若要搭建天幕,只能使用那種與帳篷連為一體、搭設在帳篷口的小型天幕,用于遮陰。
對于公園露營區出現的矛盾以及市民們的意見和建議,本市公園管理部門也注意到了。記者多方求證得知,今年,《上海市公園管理條例》即將修訂,市公園事務管理中心目前正在開展相關調研,并計劃在相關法規修訂中增補針對性的規范措施。
此外,還有不少市民指出,現有的指引和細則中明確公園露營區要做到“風繩上懸掛警示標志”,這也是減少安全隱患的一大措施,但鮮有公園能夠落實這一條。市民們建議,普陀區的半馬蘇河公園為游客提供了免費的三角旗標志,用于掛在風繩上,這一做法也值得推廣借鑒。
原標題:《公園露營區:天幕越來越大,風繩屢屢絆人……有公園開始禁止,有道理嗎?》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毛錦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