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海南醫科大學 圖
全員“臥倒”競聘上崗、競聘者還有“三天反悔期”……近日,海南醫科大學開展的中層干部競聘引發關注。
“你這個PPT,如果給學生上課,學生會認為怎么樣?更何況用在這么重要的競聘上!”據學校微信公眾號4月7日文章介紹,3月31日下午3點,海南醫科大學立言廳內座無虛席。電子大屏上醒目顯示著主題“管理服務機構中層正職崗位校內公開競聘匯講”。觀眾席前排和右側的評委席上,11名校領導班子成員和21名隨機抽取的教代會代表作為評委全程參與評分和監督,提出的問題尖銳而深刻,氣氛緊張又活潑。這場歷時兩天、吸引46人角逐12個管理服務機構中層正職崗位的改革實踐,以“全員臥倒”全部競爭上崗的破局姿態,成為海南醫科大學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里程碑事件。
據校方此前介紹,除黨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紀檢一處和二處、工會的中層正副職由學校黨委通盤考慮,實行委任制外,其他管理服務機構的中層正副職均實行競聘上崗。具體為:黨政辦公室、人事處(教師工作部)、教務處、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學生工作部、團委)、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財務處、武裝保衛部(處)、后勤處、審計處、新校區建設辦公室、圖書檔案館。上述12個部門的正副職崗位均可報名參加競聘。
校長陳國強在講話中強調,競聘不僅是選拔干部,更是營造“誰有本事誰來,誰有潛力誰上,誰先成才誰先上”的氛圍,要求海醫的中層干部必須要將“講政治的教育家、懂教育的政治家”的定位融入工作。他還指出,此次競聘中干部所作的工作思路、提出的工作目標要成為干部向師生的“公開承諾”,要形成“說了就要干好,干不好就問責”的約束機制,不能競聘上了就說話不算數了。
如何競聘?
據校方介紹,此次競聘在崗位設置上,以精簡管理服務機構、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學校發展大局、推動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將26個正職崗位精簡至16個。同時,在競聘規則的設計上,講政治,講大局,以公平性與創新性為核心,改變傳統干部選任模式,打破編制、資歷、條件限制,突出“能力本位”,全員均可參與競聘。特別優秀的甚至可以不受條件限制。
其中,競聘全程公開透明,匯報順序通過抽簽決定。21名教代會代表組成的群眾評委經隨機抽取產生,并簽署《回避承諾書》,學校紀委全程監督,確保程序透明。而且無論是校領導還是群眾評委,都是實名打分。陳國強校長在開篇動員講話中強調:“今天沒有秘密,只有公開透明。我們的目的不僅是確定誰做處長,而是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
競聘過程中,競聘者需在8分鐘內匯講過往成績和對新崗位的工作設想,8分鐘時間一到,屏幕自動黑屏退出。匯報結束后還要直面評委們7分鐘時長的尖銳提問:“領導交辦事項存在違規風險怎么辦?”“你競聘保衛處處長,突發群體性事件你如何應對?”“你的專業與醫學關聯度不大,如何勝任專業性這么強的崗位?”現場宛如“急診室”,一個個“靈魂拷問”不斷挑戰著競聘者的應急處突能力。
有群眾評委觀察到細節:“有人對機構改革新名稱理解模糊,有人卻能精準引用學校工作報告數據;有人面對尖銳問題語焉不詳,有人則在口頭作答中體現出清晰的工作矩陣圖。”這種對比成為干部能力的“透視鏡”,也讓“說了就要干,干不好就問責”的約束機制深入人心。
在4月1日下午的正職競聘總結講話中,陳國強點評道,“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海醫中層干部精氣神的改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競聘者絕大多數都準備得非常充分,思路非常清晰,舉措非常有力,有些干部表現得讓我出乎意料。” 他又指,“我經常說海醫改革過程中‘上熱中溫下冷’的狀態也體現得淋漓盡致,越是靠近改革核心的部門干部準備得更加充分一些,而有些二級學院的競聘者就敷衍馬虎一些。”
談及此次競聘必將有干部落聘時,陳國強給出三條出路:“特別優秀的可以納入學校干部候選人庫,有合適崗位時可以直接使用;能力一般的可以結合專長轉任下一級崗位,確實不作為的就必須讓位。”他尤其強調,“既然是競聘上崗,一定是有上的,也有下的。只要你干得出色,干出了實績,組織一定會看到,自己一定有舞臺,有前途,有奔頭。而下的同志,如果總是吐槽抱怨,沒有大局意識,組織也會看得清楚。”
同時,此次競聘還專門做了人性化設計,給競聘者“三天反悔期”,感覺自己可能競聘不上或者崗位不相適的,可于三天內改報副職崗位。陳國強解釋:“就像高考填志愿,要給干部發展留出一定通道。但是既不報名又滿腹牢騷的,這就是態度問題!”
海南醫科大學方面介紹,經過競聘,多位原正職領導已經“下課”,3位原副職干部已經考察公示晉升。隨著正職崗位競聘匯講落下帷幕,隨后的干部考察和副職競聘即將開始,二級學院改革也已提上日程,全校治理體系將會進一步優化。陳國強在閉幕講話中釋放信號:“今天的競聘只是開場,之后還有副職競聘,七月份我們必定會陸續完成二級學院機構改革。再之后,各家直屬附屬醫院的改革也必將開始。”
校方談道,此次學校拿出全部崗位開展干部競聘上崗的改革,是高校干部聘任破局“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和“四不為(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的問題、激發內生動力的生動實踐,不僅是干部選任機制的一次全面突破,更是學校深化改革、重塑治理體系的關鍵一步。
澎湃新聞注意到,就在今年3月,海南醫科大學曾刊發“海軒平”的署名文章,探討海醫需要什么樣的干部?
該文稱,在多次講話中,校領導直言海醫干部隊伍存在“五大頑疾”:“守舊、趨差、冷漠、散漫、隨性”。改革一年多來,部分干部依然既存在“不想改、不敢改、不善改、不真改”的“四不”現象,“躺平”“畏難”“拈輕怕重”時有出現,也存在“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的形式主義作風。“不想改是思想問題,不敢改是膽識問題,不善改是能力問題,不真改是態度問題。”我們強調“爭議不應成為阻礙改革的借口,改革者要有直面刀刃的勇氣”。
該文認為,正處于自貿港封關在即、全面深化改革“風口浪尖”的海醫,其干部必須具備,并不斷強化以下五種能力:一是改革家精神,敢闖敢試,破立并舉;二是研究型思維,嚴謹務實,科學決策;三是全局觀視野,開放協作,服務戰略;四是執行力擔當,刀刃向內,狠抓落實;五是育人大情懷,以師生為中心,傳遞大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