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綱要開新篇 區域有方案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強調要“統籌推進市域內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本期聚焦廣西南寧、內蒙古赤峰、四川成都金牛區三地實踐,看如何以特色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書寫高中多樣化的區域答卷。 ——編者
廣西南寧市
提質增容創特色
廣西南寧市組織實施普通高中提質增容行動,擴大優質高中資源,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
整體謀劃 繪制發展藍圖
市委成立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教育經費投入“只增不減”,保障高中建設支出,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自2020年起,南寧市實施普通高中提質增容行動。多渠道籌措高中建設資金13.5億元,高起點新建和改擴建高中15所,新增學位超1.15萬個,學校布局與城市發展和人口分布相匹配。
截至2024年,全市共創建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29所、自治區星級特色普通高中9所,覆蓋科技、法治、藝術、體育、人文等特色;設立綜合高中2所,實現自治區級優質普通高中縣縣全覆蓋。
同時提振縣中信心。堅持推行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校辦法,全面落實自治區關于普通高中“公(辦)民(辦)同招、屬地招生”要求,嚴把縣中學生“出入關”;加強縣中標準化建設,利用好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部屬高校托管幫扶縣中等資源,實現縣中與市域普通高中協調發展。
改革驅動 啟動創新引擎
2020年,南寧市成為教育部首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形成了一批階段性經驗和成果——
充分發揮11個自治區普通高中學科課程基地、110個市級學科基地的示范輻射作用,建成一批優勢學科,帶動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總體提升;建立普通高中質量分析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選課走班專家指導委員會,做好學校指導;“品質課堂”品牌培育100所示范校、培養1000名優秀教師、評選1000節優秀課例,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建立全市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實施全課程一體化思政課育人改革;印發行動方案、課程樣例和指南,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
成立市級基礎教育拔尖創新人才一體化培養中心,并與清華大學“攀登計劃”項目、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等探索合作,推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支持國家級“雙新”示范校南寧二中、南寧三中、武鳴高中作為拔尖人才基地校的建設,遴選36所市級科學銜接基地校,各校制定校本拔尖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小初高”銜接教育、建立選拔評價機制、構建課后服務高階思維拓展課程體系等方式培養拔尖人才。
內涵發展 拓寬特色路徑
南寧市以特色優質發展帶動學校品質提高,在多方協同下推進普通高中破局提升。
核定提高示范性高中、特色高中高級職稱比例,激發學校創優動力;近3年共提拔、進一步使用、交流校級領導220人次;以評促管推動學校治理水平整體提升,3年來共有16所市直屬普通高中獲評“優秀”等次。
建立“市、縣、校”三級聯動、運行高效的教科研工作機制,每兩年投入約200萬元開展成果評選和獎勵工作,2022年全市7項教學成果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利用好4個國家及自治區級幫扶項目,實現縣中結對幫扶從“輸血”轉向“造血”;構建“普通高中聯盟”“藝術體育聯盟”等6個教聯體發展機制,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印發《新教師培訓工作指南》,形成“教學骨干—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教育家型教師”的五段式梯級培養模式;實施“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工程”等項目;每年開展全市教師大練兵大比武、班主任技能大比武、優質課評選活動51次,參加比賽教師近萬名,全市名師數量穩居全區首位。
(作者系南寧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內蒙古赤峰市
做強“龍頭”有引領
在2024年召開的全國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現場推進會上,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中學進行了經驗分享。10年走過,得益于本地一系列改革之策而發生巨變的錦山中學成為赤峰市推動縣域高中優質均衡發展的一個樣本。10年努力,全市29所縣中重獲生機。
破解生源之困
受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進程、公共教育政策等多方因素影響,赤峰市9個旗縣的縣中過去都曾一度遭遇“塌陷”困局:教師出走、生源流失、升學率觸底,甚至難以完成招生計劃。
2014年以來,赤峰市開始統籌全市高中共下“一盤棋”,實行報名、考試、閱卷、錄取、質量分析全市“五統一”的初升高招生制度,只允許部分優質高中按有限流動計劃面向全市招收一部分學生。這使得錦山中學等縣域高中留住了優質生源得以良性發展,更從源頭上規范了招生秩序。2021年,全面落實屬地招生政策,有限流動計劃縮減至142人,實際招生27人;2024年,又將有限流動計劃過渡為“強基計劃”指標100人,實際招生53人。辦學規模上,赤峰市把縣中班額嚴格控制在48人以內、校額控制在2500人以下,實現了縣域之間普通高中相對處于規模同等、生源平等、師資均等的態勢。這些舉措有效遏制了“縣中塌陷”,為縣中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促進多樣發展
縣中問題,解決生源流失是重點,提升辦學質量是難點。赤峰市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的路子:全市普通高中重新確定辦學定位,創建特色,為更多有藝體、科技、外語等特長的學生搭建圓夢平臺。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一中發展體育特色,10年來有106名學生被大學運動訓練專業和高水平運動隊單招錄取,還有學生在國家、省級賽事中獲獎。
綜合施策下,全市不同類型的縣中都找準辦學定位。目前全市有體育特色高中6所、藝術特色高中4所、科技特色高中2所、外語特色高中(俄語、日語)6所。同時培育綜合高中,在6所職業高中設立職普融通班,并探索在普通高中設立職教班,推動融合發展。
現今,赤峰市每個旗縣區至少有一所學生和家長信得過的高中,而沒有任何一所高中“一家獨大”,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探索貫通培養
隨著縣域高中的不斷發展,赤峰市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帶動義務教育、學前教育轉型升級,實現幼、小、初、高貫通式一體化培養。
赤峰市已經培育了高中學科基地34個,建設與高中相銜接的初中優秀學科基地40個、與初中相銜接的小學優秀學科基地66個,形成了高中帶初中、初中帶小學的貫通式學科建設體系;培育“強基計劃”培養基地3個,建設初中培養基地15個。此外還培育高水平特長生培養基地10個、中小學興趣培養基地60個,帶動義務教育階段特長生培養和興趣班建設,形成貫通培養鏈。
為提升縣中教學質量,赤峰市抓住京蒙協作“教育倍增計劃”的有利契機,助力8個原國貧縣的普通高中分別與北京名校簽訂了幫扶協議。此外還先后促成4所高中與北京、西安的優質學校建立合作幫扶關系。
通過多年努力,赤峰市縣域高中基本實現了內涵發展特色多樣、學生成長路徑多元,為每所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條件。這些舉措穩定了縣域生源,減輕了家庭負擔,為鄉村振興守住了人口底線。
(作者系內蒙古赤峰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特約通訊員蘇勤和通訊員劉海焱參與采訪整理)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
錯位發展謀新局
高中生活不止是自習、做題和考試,還可以有多樣化的課程和豐富的活動
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立足區域普通高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辦學傳統、資源稟賦以及新階段面臨的現實需求,著力突破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和“千校一面”同質化發展的瓶頸,努力探索普通高中高水平多樣特色發展之路。
支撐點:機制建設
把特色發展作為改革方向。金牛區把“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促進高中育人模式的轉變”納入區域“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作為建設“全國一流教育強區”的引領性和標志性工程,以此整體推進教育政策、資源、隊伍等多方面改革。
把特色發展作為政策導向。針對不同高中多樣化辦學實踐的不同需求,予以專項經費、擴大辦學自主權、優化招生政策、增加教師編制等行政支持,激發學校特色發展的動力。
把特色發展納入評價監測。制定細則將學校推進特色辦學情況納入評價,建立“全周期”過程診斷機制,精準指導學校辦學特色提升。近3年的年度診斷評估中,專家團隊累計梳理特色亮點50余條、提出問題建議100余條。
落腳點:學段貫通
金牛區走的是“普高集群化、小初高貫通化”發展路子。
以集群化引導錯位發展。自2021年起,金牛區通過布局調整、聯合辦學、資源重組的方式,推動普通高中形成“三個片區集群”。通過有序調配辦學資源在集群內合理流動,形成三個普高集群資源互補、錯位發展、既競爭又合作的發展格局。
以集團化推動學段貫通。依托龍頭高中特色,在特色課程建設、優質師資培養、生涯指導三方面形成小、初、高精準銜接、良性互動的教育生態。近4年來,區域內32所學校被評定為市級“新優質學校”,孵化了一大批在勞動教育、科學教育、人工智能、人文閱讀等方面極具特色的中小學校。
以提增量豐富特色品牌。金牛區通過“依托大學挖掘優勢學科特色”“校院、校企合作構建特色資源聯盟”“主動引入辦學主體”三種路徑,積極培育科技、橋梁工程和外語等特色教育品牌,構建特色高中百花齊放的發展生態。
撬動點:課程改革
找準特色定位。啟動實施學校品牌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創新“專家駐校”伴隨式品牌孵化機制。圍繞6個專業方向,立項74個學校品牌項目、組建8個學校品牌創建共同體,以三年為一周期,推進“特色項目—特色品牌—特色學校”三級培育,引導學校把準特色定位。
建設特色課程。出臺實施方案,圍繞發展定位、培養目標具體化、特色課程選點布局與開發等5個方面,推進普通高中特色課程群建設。截至目前,累計選點布局普通高中特色課程群11個。如成都七中萬達學校以“學校+科研+企業”模式,將科學和人文融合,建設具有航天科技特色的“七彩達成”課程體系;成都二十中構建具有“電子信息化教育”特色的大同課程體系等。
打造“金牛好課堂”。著眼“課堂問題、教學理念、教學形態和教學策略”四個方面,打造好課堂標準;開展“成長學堂”“品質學堂”“卓越學堂”課堂展示活動,多路徑促推課堂效能提升,助力學校優質特色發展。至今共孵化“金牛好課堂”1200節,72節好課入選部級精品課。
目前,金牛區已有3所學校獲評省一級示范普通高中(引領型),兩所學校獲評省一級示范普通高中(特色型),全區普通高中辦學已正式邁入由“多而強”向“特而優”轉變的特色多樣發展之路。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高中教育大有可為
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高中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促進“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具體包括“統籌推進市域內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探索設立一批以科學教育為特色的普通高中,辦好綜合高中。深入實施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計劃”。高中教育將迎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對于《綱要》的這部分內容,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入理解。
一是推動普通高中實現規模發展,有效緩解普職分流焦慮。長期以來,高中教育在數量和質量上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繼續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為解決數量問題,政策調整也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今后一個時期總體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確保了高中教育由精英向普及的及時順利過渡。在多年分流之后,政策調整進入第二個階段,即全力擴充普通高中教育資源。2023年8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又聯合印發《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指出“擴大優質高中教育資源”,“加強縣中標準化建設”。此次《綱要》再次強調要“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普通高中規模發展已經成為必然。
二是推動普通高中實現優質發展,切實引導中考改革向學業質量監測方向發展。長期以來,高中教育是教育系統的短板。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普通高中的經費投入相對不多,導致高中學段辦學經費緊張。為此,《行動計劃》提出要“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優質普通高中”。《綱要》也再次聚焦薄弱環節明確提出“深入實施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計劃”,這對中西部地區提高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和水平至關重要。當優質普通高中越來越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需求時,中考的分流篩選作用將大大減弱,緊扣國家課程標準開展學生學業達標測試將成為可能,隨之帶來育人方式、教學模式等發生深刻變化,義務教育階段指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才能真正得以健全與完善。
三是推動普通高中實現特色發展,有力支撐高等教育人才自主培養。長期以來,普通高中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千校一面”,辦學缺乏特色。為推動普通高中特色發展,近年來國家也出臺了許多實招硬招。總結起來有四個方面。一是集團化辦學辦出特色。《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通過區域內集團化辦學”,“持續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總量”。二是多樣化發展形成特色。《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建設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語、體育、藝術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這為解決高中“千校一面”、深入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綱要》提出“統籌推進市域內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將統籌的力度進一步上提,切實強化資源整合力度。三是綜合化探索發展特色。《綱要》提出要“辦好綜合高中”。綜合高中是辦學模式多樣化探索的國際普遍做法,便于學生根據能力和興趣選擇學校,也便于國家培養各行各業優秀人才。四是試點推動促成特色。《綱要》強調“探索設立一批以科學教育為特色的普通高中”。這一系列舉措有助于切實實現普通高中從目前的按分數縱向分等發展向按特色橫向分類發展轉變,也將為高等教育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人才貯備。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評價與督導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11日 第09版
作者:韋家斌 劉玉海 丁學林 張寧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