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三華李高效生長?病蟲害防治秘籍揭秘!
蒙萬聰等
三華李起源于廣東省翁源縣,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其種植規模迅速擴張,現已遍布中國南方眾多區域。該品種的栽培管理相對簡便,能夠迅速融入當地的環境與氣候條件,且僅需三年時間即可掛果,為種植者帶來了顯著且快速的收益,因此成為當前南方眾多種植戶青睞的經濟作物首選。在栽培三華李的過程中,采用無公害的管理技術,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其種植效益,還能推動三華李種植業的繁榮發展。這一技術的應用,有助于種植戶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促進收入的增加與效率的提升。
一、三華李生長特征概述
三華李是一種具有顯著生長特性的果樹。其樹體中等大小,樹冠呈半圓形,枝條較為開張,這使得樹冠內部能夠得到良好的光照,有利于果實的生長和著色。葉片為深綠色,質地厚實,能有效抵抗病蟲害的侵襲。在生長過程中,三華李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耐旱、耐寒,能夠在多種土壤類型中生長,但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最為適宜。春季開花,花朵繁茂,顏色潔白,散發出淡淡的清香,為果園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風景。果實是三華李的亮點,呈圓形或卵圓形,果皮光滑,色澤鮮艷,通常為紫紅色或深紅色,果肉鮮紅色,質地爽脆,酸甜可口,汁多味美。成熟季節一般在夏季,此時果實飽滿多汁,是食用的最佳時期。三華李不僅口感極佳,而且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礦物質等,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因其獨特的生長特征和優良的品質,三華李在市場上備受青睞,成為廣大消費者喜愛的水果之一。
二、三華李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一)土壤選擇與園地規劃
三華李對土壤的要求相對較高,一般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松、肥沃度高、保水性好、有機質含量高的砂質土壤進行栽培。在土壤選擇上,應優先考慮土壤質地和肥力,確保土壤能夠滿足三華李生長的基本需求。對于土壤質地較差或肥力不足的地塊,需要進行土壤改良。改良措施包括增施有機肥、石灰粉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氣性。同時,還可以通過深耕、翻土等方式,改善土壤結構,為三華李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三華李園地應選擇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地勢平坦或坡度適宜的地方。園地規劃時,應充分考慮道路配置、灌溉和排水系統以及授粉樹木和品種的分配等因素。選擇建設園地的理想條件應包括:地處海拔1400 ~ 2300m之間,土壤應為壤土或砂壤土類別,酸堿度維持在 6.0 ~ 7.5 的范圍內,且土壤中有機質比例不得低于 1.0%。此外,土層深度需達到至少 4.5cm,以確保植物根系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地下水位與地面的垂直距離應保持 2m以上,以防水分過多影響植物生長。在建設過程中,應根據地形地貌和土壤條件,合理規劃果園的布局和道路系統。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統,確保果園在干旱和雨季都能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此外,還應根據授粉需求,合理配置授粉樹木和品種,以提高三華李的坐果率和果實品質。
(二)苗木選擇與定植
苗木的選擇對于三華李的高效栽培至關重要。在選擇苗木時,應優先考慮其嫁接品種、根系狀況、健壯程度以及病蟲害情況等因素。一般來說,應選擇嫁接品種優良、根系完整、健壯無病蟲害的苗木進行定植。定植時間一般選擇在冬至之前的春天,此時氣溫適宜,有利于苗木的生長和成活。三華李歸類于落葉果樹,最佳的種植時間應選在春季,即苗木嫩梢萌發之前,這樣能保障較高的存活率。當春梢完全長成,接近谷雨時節,雖然種植仍可行,但成活率會有所下降。種植過程中,土墩法是常用方法:在土堆中心挖小坑,樹苗豎直放入,根系自然散開,深度需維持與苗圃時相同,確保嫁接點不被土壤掩埋。樹苗植入土壤后,應立即澆足定根水,若天氣晴朗,需每兩天澆水一次,維持土壤濕潤狀態。關于三華李的種植距離,需根據土壤肥沃度靈活設定。土壤肥沃之地,推薦種植密度為株距 5m、行距 4m,或統一 4m間距;而土壤貧瘠區域,則需適當加密種植,采用株距 4m、行距 3m,或統一 3m間距的布局。
(三)肥水管理
1.施肥管理。在施肥方面,應根據三華李的生長周期和營養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計劃。一般來說,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注重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均衡供應。在施肥過程中,應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時間,避免過量施肥或施肥不足對三華李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1)幼樹施肥。一般來說,每年對幼苗樹木進行4 ~ 5 次施肥是比較合適的做法,且應當堅持“少量多次”的施肥策略。當樹木穩定栽種后,首次施肥應選擇在新枝長到 10 ~ 15cm時進行,此時宜施加肥水。在 5—7 月的這段時間,建議每月為每棵樹木各施加一次濃度為 0.2%的尿素水溶液,或是將人畜糞便尿液按1 ∶ 20 的比例稀釋后使用。進入 9—10 月這個階段,則應轉為施加基肥,而充分發酵的農家肥是最佳的基肥選擇。至于土壤追肥的操作,應在樹冠滴水線的外側挖掘溝壑,溝壑的深度需保持在 10 ~ 20cm的范圍內。在施肥過程中,要確保施肥位置東西與南北方向對稱,并輪流變換施肥位置。
(2)結果樹施肥。三華李的成熟時間受海拔和氣候條件的多樣影響而有所不同。果實采摘結束后,為確保果樹養分充足,需施加一次重要的基礎肥料,俗稱“月子肥”,主要采用有機材質,諸如堆肥、廄肥及農作物秸稈,或者可選擇一次性施用化肥,包括過磷酸鈣、硫酸亞鐵、硫酸鎂、硫酸鋅及硝酸鈣等。在 2 月中旬至 3 月中下旬,即萌芽期前,果樹需接受一次以氮肥或腐熟的人類糞便尿液為主的“萌芽肥”補給。當時間推進至 6 月下旬至 7 月下旬,應施加“壯果肥”,此次施肥的重點在于平衡肥或磷鉀肥。此外,在果實采摘前的一個月,還需進行一次關鍵的采前施肥,此次施肥應以鉀肥為主導,其中硫酸鉀是理想之選。
2.水分管理。對于年幼的三華李樹園,關鍵在于維護土壤濕潤、避免陽光直射傷害、保護根系不受損,以及預防水分積聚。當樹木進入成年結果階段,特別是在花蕾孕育、花朵盛開及幼果迅速成長的時期,若遭遇干旱條件,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灌溉或澆水,確保樹木有足夠的水分供給。相反,若遇到雨水過多,導致土壤水分超標的情況,則需迅速進行排水作業,以防根部受損。
(四)果樹修剪
1.幼齡樹。對于幼樹的修剪,應在樹木穩固成活后,把主枝在大約 25 ~ 30cm的高度截斷,適度控制主枝與側枝上新芽的生長,并及時移除影響樹形的過長枝條,這樣經過兩三年,樹木便能自然長成開心形樹冠。
2.幼年結果樹。針對幼年結果樹的修剪,應在冬季把超過 30cm的枝條剪短至原長的 2/3,以促進中短果枝的發育。同時,需要稀疏部分密集和重疊的枝條,清除枯枝和病蟲害枝條。
3.成年結果樹修剪。成年結果樹的修剪分為夏冬兩季。夏季修剪在果實收獲后大約半個月內進行,主要是去除樹上影響樹形的直立和過長枝條,以及內部的衰退、下垂、枯死和病蟲害枝條。冬季修剪則在 11 月到 12 月中下旬,對超過 30cm的長果枝進行短截,保留2/3,同樣去除過長、枯死和病蟲枝,并疏除密集枝條。
4.老樹、衰退樹。于老樹和衰退樹的修剪,當主枝中下部有新長枝時,可在主枝和副主枝的中下部進行短截,以重新培養樹冠,實現主枝的更新。
三、三華李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
1.炭疽病。葉片上的病斑往往從葉尖或邊緣開始,形態各異,有的呈半圓狀,顏色為淺褐色,病斑周圍有時伴有似水浸過的暈環。新梢受害之初,會有橢圓形或梭形的褐色小斑點出現,這些斑點略顯凹陷,若病斑沿莖干蔓延,將導致病部上下枝梢枯死,葉片也隨之枯萎。果實則在接近成熟階段更易感染,表面產生褐色、近似圓形的病斑,略帶凹陷,病斑擴大后,果實容易腐爛(如圖 1 所示)。在潮濕條件下,受害部位表面可能會析出朱紅色的液滴。該病在每年 4—7 月,即高溫高濕季節,尤為猖獗。
圖 1 炭疽病示意圖
預防和治療方面,需實施修剪果園、清除病殘體的措施,以增強果園的通風透光條件,并將病枝、枯葉及病果統一焚燒銷毀。在植物萌芽期和果實膨大期這兩個關鍵階段,應采取藥劑防治。建議使用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 500 倍,或 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稀釋1000 倍進行噴灑,以達到有效遏制病害的效果。
2.穿孔病。穿孔病分為兩大類:真菌性和細菌性,它們主要攻擊樹木的枝、葉和果實,特別是對葉片造成嚴重損害。初期癥狀為赤褐色小點,隨后會穿孔。病害嚴重時,葉片會大量脫落。真菌性穿孔病在葉片上形成圓形或不規則褐色病斑,邊緣明確,略帶輪紋,外圍可能紫褐色,病斑可能聯合,后期兩面產生灰褐色霉層,最終干縮穿孔(如圖 2 所示)。細菌性穿孔病則在葉片上初期形成水漬狀小點,逐漸擴展,潮濕時背面分泌黃白色黏稠菌膿。病斑脫落后形成穿孔或殘留部分,嚴重時融合導致葉片焦枯。干旱季節和管理不善,如肥水不足,會加重病害,尤其在干旱秋季至落葉前更為嚴重。
圖 2 穿孔病示意圖
為防治此病,應加強栽培管理,清除病源。通過合理施肥、灌水和修剪,增強樹體抵抗力。在生長和休眠期,及時清除病葉、病斑和病果,冬季修剪時徹底剪除病枝,集中處理落葉落果,以消滅病菌。建議使用宇農一號或綠亨 6 號配合金品糖粉進行噴霧,每隔 10 天一次,共 2 ~ 3 次。
3.白粉病。葉片遭受感染后,其正面會展現出無規律的黃綠色褪色斑點,背面則相應滋生出一層白色的霉菌,這種霉菌由病菌的菌絲與孢子共同構成。霉菌層逐漸蔓延并相連成片,使葉片背面布滿白色粉末,正面則形成褐色的干枯斑點,嚴重時葉片還會卷曲上翹。新長出的嫩梢上,新感染的葉片變小并可能出現畸形,新梢的長度也短于正常。在生長的中后期,受害嚴重的葉片會提前干枯并掉落。
果實從幼果期到成熟期都有可能受害,幼果初期病斑直徑約為 3 ~ 5mm,后期可擴展至 10mm以上,病斑形狀不規則,表面覆蓋著厚薄不一的白粉,去除白粉后呈現油膩感,病斑部位變為黃白色并伴有淺褐色小點。果實后期白粉減少,菌絲顯現,表皮露出淺褐色的細紋狀銹斑,嚴重時果實會角質化并龜裂,形狀畸形且尺寸變小。當病斑覆蓋果面超過一半時,果實會變黃枯萎,最終脫落。經過治療后,病斑中心變為紫紅色,邊緣呈現淡黃色,但果肉仍然可以食用。
為進行防治,應修剪果園并清理,增強果園的通風與透光性,特別注意排水以降低濕度。建議使用加優或掃粉,配合丁子香芹酚和金品糖粉進行 2 ~ 3 次噴霧,每次噴霧間隔 10 天。
4.流膠病。流膠病是三華李另一種常見的病害,主要發生在主干和枝條上。該病可導致樹皮開裂、流出透明膠狀物,嚴重時可使樹勢衰弱甚至死亡。在防治方面,要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及時刮除病部樹皮,涂抹波爾多液或石灰硫混合物等殺菌劑進行防治。在雨季前后,噴灑氧氯化銅或敵敵畏等殺菌劑進行預防。
(二)蟲害防治
1.蚜蟲。蚜蟲是三華李常見的害蟲之一,主要危害嫩葉、嫩梢和果實。蚜蟲吸食汁液后,可導致葉片卷曲、果實畸形和生長受阻。防治方面,要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蟲能力。在蚜蟲發生初期,噴灑啶蟲脒等殺蟲劑進行防治。同時,保護天敵,如瓢蟲、草蛉等,以生物防治為主。
2.李尺蠖。李尺蠖是三華李的另一種常見害蟲,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幼蟲啃食葉片后,可導致葉片殘缺不全,影響光合作用和果實品質。防治方面,要加強果園管理,及時清除雜草和落葉,減少害蟲的棲息地。在幼蟲孵化高峰期,噴灑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殺蟲劑進行防治。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降低害蟲數量。
3.天牛。天牛主要危害三華李的枝干,成蟲在枝干上產卵,幼蟲孵化后鉆入枝干內部啃食木質部,導致枝干中空、易折。防治方面,加強果園管理,及時清除枯死樹和病弱樹,減少害蟲的棲息地。在成蟲產卵期,人工捕捉成蟲或刮除卵塊。在幼蟲孵化高峰期,向枝干內注射殺蟲劑進行防治。
4.吉丁蟲。吉丁蟲主要危害三華李的樹皮和木質部,成蟲在樹皮上產卵,幼蟲孵化后鉆入樹皮和木質部內啃食,導致樹皮開裂、枝干枯死。防治方面,要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蟲能力。在成蟲產卵期,人工捕捉成蟲或刮除卵塊。在幼蟲孵化高峰期,噴灑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殺蟲劑進行防治。同時,可用鐵絲鉤殺幼蟲或用小刀刮除被害樹皮,殺死幼蟲。
四、結束語
通過對三華李高效栽培關鍵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三華李的高效栽培需要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包括土壤選擇與改良、園地規劃與建設、苗木選擇與定植、肥水管理和修剪整形等關鍵環節。第二,三華李的主要病害包括炭疽病、流膠病、白粉病和細菌性穿孔病等,需要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進行防治。第三,三華李的主要蟲害包括蚜蟲、李尺蠖、天牛和吉丁蟲等,需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進行防治。未來,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三華李的高效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將不斷得到優化和完善。同時,還需要加強三華李品種選育和品種優化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