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赴越南特派記者 張矜若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苑基榮】編者的話:“如果美國人渴望更高的運動鞋價格、更低的質量和更少的選擇款式,那么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堪稱完美,但顯然這并不是美國人所希望的。”美國雅虎財經網站9日的一篇報道發出這樣的評論。對于特朗普此前關于關稅將促進美國制造業并保護就業的言論,耐克等美國運動鞋制造商非但沒有與之配合的跡象,反而擔憂找不到亞洲生產之外的替代方案。有行業人士坦言運動鞋制造行業復興的情況未來不會在美國出現。
特朗普大手一揮,給球鞋漲了身價
“在美國俄勒岡州的耐克總部,高管們正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妥善地分擔新一輪關稅帶來的痛苦。”彭博社9日報道稱,這家知名美國品牌如今卷入一場全球經濟風暴。面對幾乎全部生產線布局在亞洲的現實,管理層正苦于找不到替代方案。報道援引相關內部人士的話稱,從耐克公司本身,到其代工廠商、商品批發商,再到最終的消費者,恐怕都難逃這場成本轉嫁的連鎖反應。
分析師普遍認為,耐克無法在短期內快速重構其供應鏈。越南、中國和印尼是耐克鞋類產品最主要的三大生產國,三者合計占據95%的產能。據公司披露,這三個國家共雇用約85萬名為耐克服務的工人——這一規模甚至超過了蘋果供應商富士康的員工總數。
TD Cowen的分析師約翰·柯南表示:“全球沒有任何其他地方,能同時提供如此產能與低勞動力成本。”Piper Sandler的分析師安娜·安德里耶娃表示,耐克可能會向供應商施壓,要求承擔更多成本,或進一步精簡運作、與零售商協同提價。但她也警告稱,這條路并非沒有上限。“眼下最大的問題是:消費者究竟能承受多大的漲價?”
耐克最大零售合作伙伴Foot Locker的高管上周表示,他們正與品牌方就定價策略進行持續溝通,評估這輪關稅成本中究竟有多少將由美國消費者承擔。
美國紐約市第五大道上的耐克商店 視覺中國
據雅虎財經報道,關稅將使美國約310億美元的運動鞋消費市場承受25%至45%的價格漲幅,耐克等品牌已面臨供應鏈重構壓力。作為全球最大運動鞋消費市場,美國約95%的鞋類產品依賴進口,特朗普政府此次將越南產品關稅提升至46%,印尼和柬埔寨分別達32%和49%,但隨后又宣布暫緩實施,這種政策反復導致企業陷入決策困境。
耐克等跨國企業正面臨艱難抉擇。盡管特朗普聲稱加稅能推動制造業回流,但現實情況是:美國本土運動鞋生產成本較亞洲高出3至4倍。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分析顯示,即便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但所需勞動力缺口高達80%,且自動化設備投入成本回收周期超過7年。美國鞋業分銷與零售商協會主席馬特·普里斯特認為:“消費者將為每雙運動鞋多支付15-25美元,而供應鏈企業現金流壓力將增加40%以上。”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記者采訪了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從事運動品牌產品采購和開發聯盟貿易的帕特里克·宋,他坦言其公司的難以離開東南亞的服裝產業鏈。美國已數十年缺乏完備供應鏈,要找到愿為美國制造復雜產品的人并不容易。當被問及制造業回流可能性,他直言:“美國人會想做鞋子、袋子這些最低工資的工作嗎?即便建廠,工資成本也將吞噬利潤空間。”
雅虎財經認為,這場貿易爭端的影響已超越經濟范疇。阿波羅公共政策董事總經理克雷格·拉德克利夫在客戶會議上坦言:“全球僅有4個國家能實現運動鞋量產,企業根本沒有選擇。讓供應鏈回歸美國根本不現實,或許我們只能少買些鞋。”
為壓縮成本,一些運動品牌的產品或采用廉價材料。此外,上游零售商削減訂單也可能導致產品款式減少甚至缺貨。當暑期返校購物季來臨時,美國的青少年消費者將遭遇價格沖擊。
中國和東南亞支撐“耐克們”的“商業神話”
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紡織品進口國之一,每年都從各國進口各類紡織品。美國市場上零售的服裝有超過98%來自于進口。從美國行業協會歷年紡織品進口數據可以看出,最近十余年來,美國越來越依賴國際供應鏈來滿足國內市場和產業對紡織品的需求。
根據美國進口數據和美國紡織品進口數據,2024年美國紡織品進口總額達1077.2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2.66%。其中,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紡織品進口來源國,其次是越南。除此之外,孟加拉國、墨西哥、印度也是美國重要的紡織品供應來源國。
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紡織品進口國之一 資料圖
美國紡織品進口商數據庫最新披露的2024年度數據顯示,當年沃爾瑪、亞馬遜等十大美國零售巨頭共完成紡織品進口330萬噸,按行業平均單價每噸3800至4500美元估算,年度總交易額介于1254億至1485億美元之間。其中,沃爾瑪以80萬噸的年進口量位居榜首,塔吉特憑借50萬噸進口量位列次席,亞馬遜以45萬噸進口量位列第三。前三甲企業的主要進口來源國均為中國、越南、孟加拉國和印尼。
美國服裝采購和紡織行業網站Just Style援引特拉華大學服裝研究教授的分析稱,截取2024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美國服裝進口的33.2%來自中國,高于上年同期的32.8%。越南占總進口量的16.7%,也高于上年同期的15.8%。
鞋服制造業觀察人士、無時尚中文網創始人唐小唐1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及東南亞是全球最重要的鞋服制造基地,“耐克們”在效率主導下的產業全球分工轉移大潮中,已基本把生產轉移到了中國和東南亞,而美國總部則定位為行政管理、戰略決策和設計研發等功能的中心。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是中國和東南亞支撐起了“耐克們”幾十年的“商業神話”,使這些品牌在運動鞋服市場上占據頭部位置。
以越南為例,美國化學制品巨頭亨斯邁集團旗下的亨斯邁紡織染化料公司在越南設有倉庫,2015年美國艾利丹尼森集團旗下的艾利丹尼森RBIS在越南投資3000萬美元建廠,該公司為優衣庫、北面、耐克、阿迪達斯等知名品牌提供標簽解決方案。
目前美國是越南紡織品和服裝的最大出口市場。2023年越南對美服裝出口總額超過170億美元,2024年越南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440億美元,耐克、露露樂蒙等服裝品牌超過35%的產能聚集在越南。
據了解,耐克2019年開始押注越南,其在越南的產能占比從12%激增至51%。耐克在最新年度報告中表示,越南的工廠生產了其一半的鞋子和超過25%的服裝。其競爭對手阿迪達斯則有39%的鞋類和18%的服裝依賴越南工廠。
此外,越南還是UGG和Hoka母公司美國服飾集團Deckers Brands的第二大供應國,該公司在越南擁有68家供應鏈合作伙伴。北面、添柏嵐和范斯所屬的美國的跨國服飾公司威富集團也嚴重依賴“越南制造”,目前該公司有17%的供應商在越南。
泰國服裝出口到美國的總額相較越南較小,但仍穩定增長。美國在泰國的投資相對集中于高端紡織品、技術面料等,例如運動服、功能性服裝。泰國服裝制造商協會會長表示,目前泰國有800多家具有較高生產技能的服裝企業,耐克等企業近年在泰國擴大采購。
耐克在越南的產能占比從12%激增至51% 資料圖
即便加價、減配也不會回流
雅虎財經網站9日的一篇專欄文章寫道,安德瑪等美國鞋企曾嘗試在本土設立“創新實驗室”,希望將其擴展為更大的生產中心,但結果并不理想。“從生產角度來看,美國人不愿意做這種工作。”馬特·普里斯特表示,“(在美國)這樣的行業可能只能靠機器人。”報道認為,運動鞋制造行業復興的情況未來不會在美國出現,相反,絕大多數運動鞋生產仍將留在亞洲。
唐小唐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今耐克這樣的美國運動鞋服企業基本上在本土已不具備生產能力,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意味著生產成本的上升,這需要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企業不斷在全球范圍內轉移產業鏈條。“之前有很多案例已經說明,美歐已不再適合做為日常消費品的生產基地。沃爾瑪在美國當地曾生產了一件最便宜的運動短袖,但價格都明顯超過中國產品的成本。鞋服生產在中國及東南亞的優勢已是美國所不可比擬的,‘耐克們’將生產轉移到中國及東南亞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有中國棉紡行業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毋庸置疑,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服鞋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國內產業鏈條完備,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舉足輕重。除鞋品外,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占全球出口貿易比例最高達到38%,近年來也一直好過超過1/3的比例。東南亞是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重要市場,近年來也維持在17%左右的市場份額,越南、柬埔寨60%-70%的面料都進口自中國,因此中國在全球工業鏈的資源配置作用無可替代。
唐小唐表示,美國對東南亞國家擬加征最高近50%的對等關稅,目前宣布暫緩執行。這使得“耐克們”面臨著兩難境地。一方面鞋服產品利潤率并不高,消費者對價格也越發敏感,加征關稅意味著由經銷商甚至消費者進行成本分攤。但這很難實現,很可能的結果是消費市場在價格上漲之后開始萎縮,行業變得蕭條。但另一方面,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們對于赴美投資建廠會非常慎重,美國已不具備低端制造業的生產環境,單個企業脫離整個產業生態單獨赴美建廠不現實。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即便是美國加征了高關稅,但企業短期寧可忍受銷量下滑,甚至虧損也不會貿然去美國建廠。
福建泉州一家鞋類出口公司的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一些國際品牌的旗艦運動鞋往往采用高性能中底泡沫和結構,還有部分鞋款以碳板、高透氣高強度織物面料等科技元素支撐其動輒數千元人民幣的產品價格。在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下,企業可能選擇“減配”降低產品技術含量,不僅影響穿著舒適感,而且以壓縮成本獲取利潤的方式也將傷害品牌形象。當前國際運動產品之間的科技競爭十分激烈,國產運動品牌近年來在面料和鞋底材料等方面進步飛速,最終將影響美國品牌的國際市場份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