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短短幾十年,每個人遇到的風(fēng)景不同,看待事物的感覺亦不同。
有人追求名利,有人追求外在縹緲虛無的東西,殊不知生命是一場自我探索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覺醒期,覺醒的程度不同,達到的境界就不同,人生命運也會不同。
遇事常觀己,提升內(nèi)在境界,不迷于名利,不陷于得失,才能找尋真正的自我,暢游于天地之中。
人生有三次覺醒,分別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01
見自己:認識局限,開始反省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處世類》
《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中講:“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是在任何時候都能清楚的明白自己的短處,并時時反省。
看見真正的自我,進而突破自己。
一只老鼠長居佛塔之巔,受眾人叩拜,享貢品,自得其樂。
一日,一只野貓到來把老鼠擒獲。
老鼠大聲抗議:“眾人都拜我,你何敢無禮?”
野貓譏笑:“他們拜的是佛祖,不是你。”
老鼠恍然大悟,但為時已晚。
生活之中,許多人總是高估自己:錯把平臺當(dāng)本事,總貪天功為己功。
楊絳先生曾在書中寫道:“人生一世,需有三個自覺,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與禽獸無異。”
每個人都有抓不到的云,都有做不到的夢,但我們可以經(jīng)常反省自己,讓自己離心中那個美好的自己更近一步。
生活中的強者,從來不會活在自己的局里,而是不斷地突破修煉,打破固有思維,得以境界提升。
敢于直面真實的自我,看透自己,才是人生大智慧。
02
見天地:內(nèi)心平靜,順應(yīng)自然
隨緣逐處便安閑,不住朝廷不入山。
——唐·白居易《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一章》中講:“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一個有大智慧的的人,都懂得得失隨緣,順其自然的道理。
羅振宇說:“尋尋覓覓,停停走走,那些我們在意的東西,常常是南柯一夢。”
生活就是這樣,有點忙,有點煩,有點苦,偶爾有點甜。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我們一直執(zhí)著于那八九分的不如意,最后連那如意的一二事也抓不住。
蘇軾人生起起伏伏,多次被貶。
后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
在黃州,蘇軾帶領(lǐng)家人開墾荒地,補貼家用,過上了清貧但自足的生活。
他在坡地上種地、寫詩,遠離了是非紛擾,卻找到了生活的另一種意義。
隨后寫出來流傳至今的千古佳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更是以一種豁達的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風(fēng)雨。
是啊,人生的境遇或明或暗,重要的并不是爭奪一時的沉浮,而是能否放下執(zhí)念,順其自然。
弘一法師曾說:“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dāng)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取必然;忙時井然,順其自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物來順應(yīng),未來不迎,當(dāng)下不雜,既往不戀。
內(nèi)心平靜,順其自然,是人生覺醒的第二大境界。
03
見眾生:理解他人,心存善念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王陽明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一個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萬物和我一體,心有山海容萬物,所有的外在都是自己內(nèi)心的投影。
冷瑩說:“你對別人的好和善意,最后成全的都會是你自己。”
人生最高境界,與萬事言和,理解萬物,自行,自省,自灑脫。
有一餐廳老板,在自己門口立一牌子,上面寫著:如有困難,可與本店店員說一句十元套餐,即可免費吃飯。
有一天,有個衣衫整齊的男子來到店里,小聲和店員說了一聲十元套餐。
店元沒有過問什么,笑瞇瞇的給這個男子上了菜,然后自顧去忙了。
男子吃完飯,也沒說什么,徑直走開。
多年以后,餐廳老板突然接到一個大單,為一個大型企業(yè)送餐,利潤很高。
老板高興的睡不著覺,當(dāng)老板去送餐時候,一個人激動地握著老板的手說:“感謝你當(dāng)年的十元套餐,讓我重振旗鼓,東山再起。”
餐廳老板都忘了自己曾經(jīng)給予過這個男子幫助,但那個笑瞇瞇的店員,和那一頓溫暖的餐食,卻是這個男子重啟人生的勇氣。
人生最高境界就是去理解別人,餐廳老板理解了別人的不易,沒有明面的施舍,給別人以尊重,最后自己也收獲了成功。
真正覺醒的人,能抬頭看天上的月亮,亦能撿起地上的六便士。
喜歡陽春三月,也能做下里巴人。
站在自己的位置能理解別人,站在別人的位置亦能看清自己。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理解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每個人的覺醒,本質(zhì)上,都會經(jīng)歷這三個時期。
開始,看見自己,學(xué)習(xí)反省;然后,看見天地,懂得敬畏;最終,看見眾生,了悟真理。
覺醒的本質(zhì),就是向內(nèi)求。
唐僧取經(jīng),不在于西天,而在于路途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的修煉。
道濟和尚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真正的佛祖是心中的佛祖,外面一切都是浮云。
行者終悟空,頭上緊箍落。
所謂真經(jīng),自性本自具足,所以真經(jīng)無字,在于自己的不斷突破覺醒。
人生海海真正的自由,是不執(zhí)著于外在,追隨本心,始終平靜喜悅,內(nèi)在豐盛!
點個【贊】與【分享】,愿我們都能追尋本真的自己,找到屬于自己的真正自由。
*作者:阿菲。本文首發(fā)于詩詞天地。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開白。編輯;霄風(fēng)。
更多詳情請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