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追求幸福,卻常常在追求的過程中迷失方向,將幸福與短暫的愉悅感混為一談。實際上,幸福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概念,它超越了簡單的快樂體驗,觸及個人潛能的實現、生活的意義、對他人的幫助以及自我的成長。為了更深入地理解并追求幸福,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PERMA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框架,它揭示了幸福的五大構成要素:積極情緒、全情投入、正向關系、意義與成就感。
讓我們從積極情緒談起。積極情緒并非僅限于歡笑和興奮,它還包括平和、恬淡、舒暢、欣慰和感動等多種情感體驗。在現代社會,物質主義盛行,許多人錯誤地將金錢、地位、聲望和外表視為幸福的同義詞。然而,研究表明,過度追求這些外在因素反而會導致焦慮和抑郁水平的上升。這是因為,當我們過分關注這些物質條件時,容易忽視生活中的其他積極情緒來源,從而限制了我們的幸福感。因此,拓寬積極情緒的來源,學會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平凡之美,是追求幸福的重要一步。
接下來是全情投入,即心流體驗。心流是一種當我們全神貫注于某項活動時,時間仿佛靜止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不僅能夠體驗到深深的滿足感,還能在挑戰與技能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從而實現自我超越。無論是運動、閱讀、釣魚還是陪伴家人,只要我們能夠沉浸其中,就能感受到心流帶來的幸福。值得注意的是,心流并不總是與積極情緒相伴,有時也可能伴隨著緊張和焦慮,但正是這種復雜的情感體驗,讓心流成為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徑。
正向關系,即親情、友情和愛情等人際關系,對于幸福感同樣至關重要。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他人的連接。研究表明,幸福的人往往更重視社交,愿意花更多時間與他人共處。即使身處大城市,面對快節奏的生活和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主動交流、溝通來建立正向關系,從而提升幸福感。此外,即使是與寵物的互動,也能促進內啡肽、催產素和多巴胺的分泌,進而增強我們的幸福感。
意義,是幸福感的另一個重要維度。當我們所做的事情對自己和他人都有意義時,我們就能從中找到幸福感。這種意義可以體現在家庭責任、社會責任、職業追求等多個方面。通過幫助他人、參與公益活動或追求個人興趣,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自我價值,還能感受到生活的深刻意義,從而增強幸福感。
最后,成就感是幸福感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就感的來源多種多樣,它不僅僅局限于學歷、財富和地位等外在標志。事實上,許多人在實現這些外在目標后,仍然感到空虛和不滿足。這是因為,他們忽視了真正讓自己感到成就的事情。因此,追求符合自己內在價值觀的成就,如成為一名好父親、掌握一項獨特技能或精通某種藝術形式,都是提升幸福感的有效途徑。
幸福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拓寬積極情緒的來源,尋找心流體驗,建立正向關系,追求有意義的生活,并在屬于自己的成就賽道上飛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幸福的本質,并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之路。記住,幸福不是終點,而是一段持續不斷的旅程,讓我們攜手共進,在這條旅程中不斷探索、成長和收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