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謝崗鎮銀瓶山麓,一塘春水泛起新希望。近日,謝崗鎮澳洲淡水藍龍蝦養殖基地迎來重要進展——首批15000尾種蝦已成功投放,部分蝦苗順利孵化。這個總投資超千萬元的現代農業項目正式進入規模化生產周期,標志著東莞淡水藍龍蝦規模化養殖邁入新階段。
4月8日,記者在澳洲淡水藍龍蝦養殖基地看到,育苗區配置了冬棚溫控系統、循環水孵化網池及智能增氧設備,與傳統土塘養殖形成鮮明對比。冬棚內,技術員正在投喂生物飼料,并不時查看種蝦以及剛剛孵化的蝦苗活動情況。
“種蝦是經本土馴化后的澳大利亞淡水藍龍蝦,抗病性較原種更強。”東莞市澳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廖峰介紹,該基地采用冬棚恒溫技術,將水溫穩定在28℃左右,配合孵化網池、增氧設備和微生物濾床,極大地提升了種蝦繁殖周期和頻率,以及蝦苗的存活率、優質率。同時,網格化養殖模式既能保護蝦苗免受天敵侵害,又便于精準調控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供給。
“預計5月中旬我們將有一批苗種上市,10月中旬可收獲首批成蝦,其中70g~75g規格的成蝦因市場需求旺盛,將成為主打產品。后續也會根據養殖戶,還有我們自身的需求,再做進一步詳細的規劃。”廖峰透露,隨著消費需求增長,澳洲淡水藍龍蝦養殖在東莞快速擴張,本地規模化養殖也將重塑供應鏈。
據介紹,此前東莞全市澳洲藍龍蝦養殖面積約1000畝,隨著今年各鎮街農戶加入,總面積有望突破3000畝,未來規劃逐步擴展至1萬畝養殖水體。“隨之而來的是,市場對苗種的需求量將會超過5000萬尾,我們也會陸續產出種苗投入市場,供應給周邊意向農戶和養殖企業,同時提供技術輸出并整合銷售渠道。”廖峰說。
謝崗鎮澳洲淡水藍龍蝦養殖基地占地面積565畝,其中356畝用于成蝦養殖,200畝專設現代化苗種繁育區。根據規劃,基地通過“三池兩壩”(生態凈化池、曝氣氧化池、沉淀池及過濾壩)實現尾水循環利用,同時配套建設科普教育和技術交流中心,旨在打造集生產示范、科研培訓、產業聯動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
未來,該基地將通過“企業+農戶”的產業協同模式,利用技術輸出帶動周邊農戶參與藍龍蝦養殖,提升農戶經濟收入,同時延伸產業鏈,帶動飼料加工、冷鏈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
來源:山水謝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