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近一半的青少年竟有過毒品使用經(jīng)歷!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發(fā)生的社會悲劇。一位父親在《紐約時報》發(fā)文,傾訴孩子毒品成癮卻拒絕治療的無助,將美國毒品濫用這一嚴重問題再次推到公眾眼前。
毒品濫用,這個在美國被眾多人視而不見的“隱形炸彈”,正以驚人的速度摧毀著青少年的未來。今天,就讓我們深入剖析這一觸目驚心的社會頑疾。
文章寫道:“15年前,他是一個流落街頭孩子的父親,兒子沉迷冰毒、阿片等多種毒品,正在慢慢死去。”
這位能在紐約時報發(fā)表文章的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孩子困境,卻讓人不禁疑惑:如此文筆,為何沒能在孩子陷入毒品泥潭時伸出援手?
從美國司法部資助的研究結果來看,單親家庭,特別是缺少父親的美國家庭,孩子毒品使用或濫用的幾率顯著高于有父親的家庭。
美國曾有都市迷思,稱部分族裔家庭中父親缺失現(xiàn)象嚴重,約70%的家庭沒有父親,進而引發(fā)幫派、毒品、性犯罪等一系列問題。雖然后來官方數(shù)據(jù)表明是70%的非婚生育,且這些家庭的父親以不穩(wěn)定形式存在,芝加哥論壇報調查稱是大規(guī)模監(jiān)禁導致父親無法自由陪伴孩子成長,但這一現(xiàn)象仍引人深思。
當看到這位作者的履歷,拿獎無數(shù)、作品暢銷,形象也并非潦倒到無法參與子女教育,這就更讓人對他孩子的遭遇感到費解。從中國人“子不教,父之過”的觀念來看,其中似乎存在著巨大的矛盾。這背后是否藏著更深層次的社會與文化問題呢?
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的毒品產(chǎn)業(yè)鏈早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學校周邊看似普通的便利店,實則可能成為毒品交易的隱蔽場所。販毒團伙利用青少年涉世未深、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低價兜售、免費試吸等手段,將他們一步步拖入毒品的深淵。
而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缺乏足夠的家庭關愛和監(jiān)管,更容易成為販毒團伙的目標。以這位作者為例,他的工作或許十分繁忙,頻繁出差、參加各類活動,盡管擁有豐厚的物質財富,卻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缺失了應有的陪伴,讓孩子在孤獨中迷失,給了毒品可乘之機。
這位父親在文中援引參與戒毒項目青少年的發(fā)言,形象地描述了毒品上癮的痛苦:“想象空氣被剝奪,為了呼吸會做任何事情。”
青少年為了毒品,不惜撒謊、欺騙、偷竊,這種因毒品帶來的扭曲行為,讓人痛心不已。作為毒品濫用者的親人,這位父親每晚都在恐懼中度過,時刻擔心接到孩子流落街頭、不知所蹤甚至離世的噩耗。
2022年,紐約市長宣布將一些患者強制送進醫(yī)院戒毒,這一舉措雖遭到很多共和黨人批判,但卻讓這位父親看到了希望,即便違背孩子意愿,他也支持。
在美國,法律規(guī)定18歲以上吸毒者若不愿戒毒,親人無權強制送其戒毒,否則侵犯人權。但現(xiàn)實中,許多家長眼睜睜看著剛成年的孩子被毒品折磨,卻因法律限制束手無策。
美國一些矯正設施要求吸毒者本人自愿才能接受戒毒,可吸毒成癮者深知進去后無法吸毒,又怎會自愿?這就形成了一個法律與現(xiàn)實的矛盾僵局。
2022年,美國出現(xiàn)了所謂的“安全吸毒中心”。一方面,政府推動大麻合法化,紐約等地大麻店蓬勃發(fā)展,毒品相關股票飛漲;另一方面,為減少吸毒致死,安全吸毒中心應運而生。在這里,吸毒者能使用干凈吸毒用具,還有人指導吸毒劑量,避免因過量吸毒或使用不潔針具感染疾病。
但這真的是解決毒品問題的辦法嗎?從某種角度看,這似乎是在默認甚至縱容吸毒行為。
美國相關組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6-2022年,八年級(相當于國內初三)學生毒品使用增加了61%;高三學生中,62%存在酒精濫用問題(美國法定飲酒年齡為21歲);50%的青少年承認至少使用過一次毒品,這一數(shù)據(jù)遠超之前30%-40%的統(tǒng)計。而15-24歲的美國青少年,因毒品濫用每年失去生命的人數(shù)高達幾千人。
盡管聯(lián)邦政府重拳出擊,海洛因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有所減少,但鴉片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仍在攀升。不同地區(qū)因黑幫、毒品貨源等因素,青少年吸毒種類和純度各異,毒品問題愈發(fā)復雜。
步入2025年,美國青少年毒品濫用問題愈發(fā)嚴峻。美國疾控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因吸毒過量死亡人數(shù)突破10萬,其中很大比例與青少年吸毒相關。
而據(jù)美國藥物濫用和心理健康服務管理局2024年發(fā)布的報告,大麻作為最常見的非法藥物,在12歲及以上人群中,使用者約達6180萬人,青少年群體中,大麻使用比例也高達18.4%,且有持續(xù)上升趨勢。
2025年初,美國多州毒品管控政策再次引發(fā)爭議。俄勒岡州、華盛頓州等地,少量持有可卡因、海洛因等硬性毒品的行為不再被視為犯罪,僅需繳納100美元罰款。這一政策使得毒品在青少年群體中獲取難度降低,俄勒岡州多名地區(qū)檢察官擔憂,此舉將使青少年更容易接觸到毒品,從而引發(fā)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美國前白宮毒品管制政策顧問凱文?薩比特指出:“各地推動大麻合法化,已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自殺和精神疾病風險增加。”
在2024-2025學年,美國學校內毒品相關事件頻發(fā)。校園周邊毒品交易猖獗,部分學校甚至成為毒品傳播的“溫床”。
據(jù)美國校園安全協(xié)會統(tǒng)計,與2023年相比,2024年校園內毒品查獲數(shù)量增長了35%,涉及毒品種類也更加多樣化,除傳統(tǒng)大麻、海洛因外,新型合成毒品開始在青少年中蔓延。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美國社會各界仍未形成統(tǒng)一有效的應對方案。政府在毒品合法化與嚴厲打擊之間搖擺不定,家長們對孩子吸毒問題束手無策,學校的毒品預防教育效果不佳。
回到這篇《紐約時報》刊登的文章,標題為“青少年禁毒問題”,需要一些額外的解決辦法,對于美國而言,這些辦法究竟是什么呢?
【文本來源@波士頓圓臉的視頻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