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國一家機構搞了個民調,結果顯示:25%的美國人愿意跟中國開戰(zhàn),可愿意跟俄羅斯動手的只有5%。這數據一出,很多人就懵了,為什么美國人對中國的敵意這么高,對俄羅斯反而沒那么大勁頭,是中國需要立威了嗎?
美國人現(xiàn)在把中國看成是他們全球老大地位的最大威脅。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蹭蹭往上漲,從一個窮國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2年,中國的GDP已經超過18萬億美元,占全球的18%左右,跟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小。軍事實力也沒落下,航母、導彈、無人機什么都有了。美國人一看,這還得了?再不壓一壓,中國不得翻身當老大了?
這心態(tài)在華盛頓那邊尤其明顯。上一次特朗普上任那會兒,天天嚷嚷著“中國搶了我們的工作”,拜登上臺后也沒好到哪去,直接把中國定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兩黨難得意見統(tǒng)一,都覺得中國得收拾收拾。
再一個,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被媒體帶偏的。打開美國的主流新聞,CNN、Fox什么的,天天報道中國的負面消息——什么人權問題啦、貿易不公平啦、偷技術啦,搞得中國跟個大反派似的。2021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就發(fā)現(xiàn),超過70%的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是負面的,尤其是年輕人,覺得中國就是個威脅。
這種宣傳多了,美國老百姓自然就覺得中國是個“壞蛋”。加上中美文化差異大,美國人對中國那套政治體系也不太理解,恐懼就更深了。
還有個原因,就是中美經濟綁得太緊。美國人覺得中國占了他們便宜。比如貿易逆差,2022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3800多億美元,美國人覺得這錢都讓中國賺走了,心里不平衡。再加上疫情期間供應鏈的事兒,美國發(fā)現(xiàn)好多關鍵東西都得靠中國生產,口罩、芯片什么的都得求著中國,心里更不爽了。
地緣上,美國在亞太地區(qū)有不少盟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什么的。中國在南海、臺灣問題上強硬一點,美國就覺得自己的勢力范圍被擠壓了。尤其是臺灣問題,美國老拿這個說事兒,覺得中國要是真動手,他們的面子和利益都保不住。
反過來看,美國人對俄羅斯的態(tài)度就溫和多了。愿意跟俄羅斯開戰(zhàn)的才5%,這背后也有不少原因。
俄羅斯手里攥著6000多枚核彈頭,全球最多。美國人心里清楚,真跟俄羅斯干起來,搞不好就是核大戰(zhàn),大家一塊兒玩完。冷戰(zhàn)那會兒,美蘇斗了幾十年也沒真打起來,核威懾這東西太嚇人了。
美國跟俄羅斯打交道有歷史經驗。冷戰(zhàn)時期,兩邊斗得你死我活,但都是代理人戰(zhàn)爭、搞搞間諜什么的,沒真刀真槍干過。美國人習慣了這種模式,覺得跟俄羅斯還能繼續(xù)這么耗著,不用撕破臉。
俄羅斯的地盤主要在歐洲,對美國本土的威脅沒那么大。烏克蘭的事兒雖然鬧得兇,可美國人覺得那離自己遠,犯不著親自下場。而中國在亞太的影響力越來越強,美國覺得自家后院都保不住了,威脅感自然更強。
2022年,美國對俄貿易額才200多億美元,跟中國的3800多億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打起來,美國經濟受的影響小多了。
面對美國人的這種態(tài)度,中國不能老當軟柿子,得硬起來立威。這不是逞能,而是現(xiàn)實需要。
中國現(xiàn)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4億人口的大市場,誰都眼紅。美國人要是老這么針對,制裁這個、打壓那個,中國的經濟發(fā)展肯定受影響。比如芯片這事兒,美國卡著中國脖子,華為、中芯國際什么的日子都不好過。2022年,美國還推出《芯片與科學法案》,投了500多億美元扶持自己產業(yè),就是沖著中國來的。
再比如能源、糧食這些關鍵領域,美國要是聯(lián)合盟友搞封鎖,中國得有硬實力撐腰,才能保住自己的飯碗。
中國這些年在國際上的地位蹭蹭漲,2023年聯(lián)合國的數據顯示,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比美國還高。可地位高了,樹大招風,美國老想著把中國按下去。南海、臺灣這些地方,美國軍艦隔三差五跑來晃悠,就是想試試中國的底。
中國得立威,讓世界看看,咱不是誰都能隨便捏的軟柿子。國際地位這東西,不是靠嘴說,是靠實力撐起來的。
美國在好多事兒上挑釁中國。臺灣問題就不說了,2023年美國議員竄訪臺灣的次數比前幾年加起來還多。南海也消停不了,美國軍艦三天兩頭跑來“自由航行”,還拉著日本、澳大利亞一塊兒搞軍演。這些都是沖著中國來的。
中國要是老忍著,美國只會得寸進尺。得讓美國知道,挑釁是有代價的,不然他們還以為中國好欺負呢。
中國這些年軍事實力漲得快,可跟美國比還有差距。2023年,美國軍費高達8500億美元,中國才2300億左右。差距不小啊!中國得繼續(xù)推軍隊現(xiàn)代化,尤其是海軍和空軍。航母現(xiàn)在有三艘了,殲-20、東風導彈這些也得再搞搞,數量和質量都得跟上。
光有實力不行,得讓美國看見。中國可以多搞點軍演,尤其是在南海、東海這些敏感地方。
核武器是最后的底牌。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官方沒公布,但估計也就300多枚,跟美俄幾千枚比差遠了。數量不用太多,但得夠用,質量也得提上去,讓美國知道,真逼急了,中國也不是沒招兒。
中國跟美國的貿易太深了,2022年出口到美國的占總出口的16%,可美國老拿關稅威脅。中國得把雞蛋放多幾個籃子,非洲、東南亞、歐洲這些市場都得挖挖。RCEP(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2022年剛生效,這是個好機會,中國得抓住。
芯片這事兒太憋屈了,美國一卡脖子,中國企業(yè)就難受。中國得砸錢搞研發(fā),2023年國家預算里科技投入漲了10%,這還不夠。得把半導體、人工智能這些關鍵領域抓在自己手里。
疫情那會兒,全世界都看明白了,供應鏈不能斷。中國是全球制造業(yè)老大,這優(yōu)勢得守住。稀土、電池這些關鍵資源,中國得捏緊,別讓美國隨便掐。
中國得拉更多國家站隊。中東、非洲這些地方,中國這些年投了不少錢,沙特、伊朗什么的都跟中國走得近。2023年3月,中國還促成了沙特和伊朗和解,這手漂亮啊!得多干這種事兒,把朋友圈搞大。
美國總是搞單邊主義,制裁這個制裁那個,中國得反著來。聯(lián)合國、世貿組織這些地方,中國得發(fā)聲,推多邊主義。2023年,中國在聯(lián)合國提出“全球發(fā)展倡議”,挺多人支持,這路子得接著走。
美國媒體老抹黑中國,中國得自己說話。孔子學院、CGTN這些得用起來,把中國的真實情況告訴世界。別老讓美國人定調,我們得有自己的聲音。
美國人對中國的敵意這么高,對俄羅斯卻沒那么大勁兒,說白了就是中國威脅感太強了。中國要立威,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站穩(wěn)國際舞臺。軍事上得硬,經濟上得穩(wěn),外交上得活,只有三條腿都站穩(wěn)了,中國才能讓美國知道,咱不是好惹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