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armyrecognition網站2025年4月9日報道,在2025年4月9日的一次港口參觀期間,推特用戶モリジュン(Morijun)發布了幾張在日本海軍基地(可能是橫須賀)拍攝的照片,顯示日本海上自衛隊飛鳥試驗艦(JS Asuka、ASE-6102)上安裝了一款新型軌道炮。照片展示了一個具有棱角設計的炮塔,與早先官方報告一致——該報告指出飛鳥試驗艦曾在2023年主持了首次艦載軌道炮實彈測試。這也與日本裝備設施廳(ATLA)正在進行的電磁武器系統測試活動相吻合。
飛鳥試驗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JMSDF)測試新裝備的首艘專用測試艦。該艦根據1992年國防預算開發,建造費用約278.39億日元,其命名遵循JMSDF試驗艦的命名慣例,取自日本文化遺產關聯地飛鳥。該艦由住友重機械工業建造,1994年下水,1995年3月正式服役,母港為橫須賀,現由開發隊群(技術評估開發隊)運營。該艦長151米,寬17.3米,滿載排水量6200噸。最初采用燃氣輪機電力推進和燃氣輪機聯合推進系統(COGLAG),使用LM2500燃氣輪機進行發電和直接驅動,但后來移除了發電渦輪,目前僅保留兩臺燃氣輪機。推進系統功率43000馬力,最高航速27節。艦上核心船員72人,另可容納100名測試人員,是海自首艘搭載女性士兵的艦艇。布局包括常規船員與測試人員的專用艙室、用于簡報的多功能廳,以及設有男女獨立空間的醫療設施。
飛鳥試驗艦設計采用突出艦艏以避免干擾其OQS-XX聲吶系統測試,艦橋上層建筑包含四層,預留雷達測試空間,曾搭載早期FCS-3雷達原型(配備四面有源相控陣天線)。測試結束后,該原型部分設備被轉用于日向艦。截至2014財年,該艦安裝了采用X波段的增強型FCS-3多功能雷達原型,艦橋前部最初設有一個三層甲板高的艙室,后期安裝八聯裝Mk41 mod.17垂直發射系統(VLS),用于測試未來的07型垂直發射反潛火箭(VLA)和A-SAM防空導彈(后定型為23型艦空導彈)。該VLS在2022財年末維護期間被移除。其他測試設備包括固定式聲學干擾器(FAJ)和機動誘餌(MOD)組成的魚雷防御系統。該艦還測試過針對12型魚雷改進的發射系統,但截至2023年已停用。該艦艦尾主甲板設有H-60系列直升機起降平臺,直升機機庫可容納SH-60J。機庫側面被正式指定為"開發設備倉庫",惡劣天氣時也用于存儲測試設備或作為待命區。下層作業甲板配備拖曳聲吶測試設備。2019年對后甲板進行改造以支持最上級護衛艦VDS+TASS聲吶系統測試。2022年12月,飛鳥試驗艦參與新型A-SAM(后定型為23型艦空導彈)實彈測試。2020年該艦行政管理權移交新設單位,2023年經組織調整后重新劃歸JMSDF技術評估開發隊。
飛鳥試驗艦近期最突出的試驗是艦載軌道炮測試。日本防衛省在2010年代中期啟動電磁投射加速技術基礎研究,選擇了用于防空、反艦的小口徑軌道炮進行研發,早期曾進行16毫米口徑原型試驗。ATLA的16毫米口徑軌道炮炮管長2米,炮管內徑(軌道間距離)16毫米,軌道材料主要為銅和聚碳酸酯絕緣體,脈沖電源的電容器組能量為1MJ,電容量為4.8mF。炮彈電樞由鋁制成,重20克,長44毫米,寬16毫米。該炮可以將炮管內的彈丸加速至2.7千米/秒。原型炮早期使用純銅導軌,但射擊27次時,電樞金屬粘附并嚴重磨損導軌,后來換用了由70%鎢和30%銅制成的合金鋼軌,減少了37%的磨損。
2016年日本政府啟動40毫米軌道炮系統全面研發,旨在探索電磁高速加速技術以用于未來防空和對艦打擊,同時實現連續發射而炮管無明顯損耗。2016-2022年間取得重大工程突破,包括成功完成120發射擊耐久性測試,彈丸持續加速至2297米/秒或6.5馬赫。2023年1月日本海上自衛隊總部橫須賀區ATLA的GSRC與日本制鋼所簽署了一份價值1080萬日元(72,220美元)的合同,內容是“為船舶提供40毫米軌道炮等設備進行試驗”,原型軌道炮于2023年5月亮相,這被視為ATLA“未來軌道炮研究”計劃在日本海上自衛隊船上收集數據的舉措,主要確認軌道炮與船只的兼容性,并獲得有關船舶安裝對軌道炮影響的數據,據說試驗達到了預期的結果。ATLA研制的40毫米口徑的軌道炮原型重8噸,炮管長6米,口徑40毫米。炮彈分兩種,一種是分離式炮彈,重約320克,全長160毫米,一種是一體式炮彈重約300克,全長140毫米,炮口初速2297米/秒(6.5馬赫),軌道壽命大于120發。炮口動能5MJ。
在自主開發同時,日本積極開展與國際合作。2023年10月,ATLA宣布與JMSDF合作完成全球首次海上軌道炮實射測試。測試由JS Asuka支持,該艦專門改裝以搭載測試設備,包括6米長、8噸重軌道炮及配套電源系統(含1個充電用20英尺集裝箱和3個儲能5兆焦電容組集裝箱)。試射彈種包括320克重、約160毫米長的簡化一體式彈和復雜分體式穿甲彈。2023年11月1日新聞稿及測試圖像顯示艦上安裝了大量電纜連接的軌道炮裝置。10月19日,JMSDF司令長官齋藤聰視察ATLA下北試驗場了解軌道炮研發進展。而本次出現的炮塔就是將原型炮進行實用化設計,炮管外露的線路也包裹進去,也有了俯仰和旋轉能力,至于炮管平時是用蓋板罩住的,發射前需要打開,也說明這個炮的設計并未完善。
日本計劃到2027年實現小口徑艦載軌道炮系統反艦應用的原型準備。日本軌道炮項目是發展遠程高速攔截高超音速等先進威脅的宏觀計劃組成部分。未來目標包括電源系統小型化,計劃五年內將充電裝置體積縮減50%,十年內減少90%。根據防衛省2022年規劃,日本擬在2027年前完成小口徑艦載反艦軌道炮系統原型,2028年前推出適用于艦艇、地面或車輛部署的中口徑防空版本。據說以后準備研制的實戰炮要發展到20MJ,射程200千米,射速每分鐘十發,以2000米/秒以上的速度發射10千克的彈丸,主要配備27DDG驅逐艦和彈道導彈防御艦。從進度看想達到設定目標是可能的。但話說回來,這門炮對于艦艇電力系統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成本方面更可能會水漲船高,想要達到體積縮減的目標尚需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