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有位朋友問我,某某固收+的股票持倉超過20%了, 為什么違反了合同規定很久都沒人管?
違反合同規定很久都沒人管?我看了下,是個二級債基,買股票超過20%?看到這里我第一反應是這肯定是一個老殼。
但是,千萬不要質疑公募監管的專業性,我直接去找了季報、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
先看季報,果然,股票持倉是超過20%的,接近30%。
別急,往下翻, 報告期末按債券品種分類的債券投資組合:
怎么肥四?債券投資組合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竟然是81.29%,加起來超過100%了?
對啊,你們難道忘了,債券是可以加杠桿的。
我們回到基金招募書中關于投資范圍的表述:
那么答案就來了,只約定了債券投資比例,沒有約定股票投資比例,而且也沒有約束可轉債的投資比例(組合還有60%的轉債持倉),就導致這個所謂的印象中的“固收+”的收益風險屬性堪比主動權益。
請看現在新版二級債基的合同對于投資范圍是怎么表述的?
是不是很豐富?可轉債計入權益,總比例不超過20%,這就限制了權益投資的上限。
在這樣的約束下,二級債基就成為了常規意義的固收+。所以不要看到二級債基或者偏債混就覺得是固收+,真不一定,而且有些靈配產品也可以做固收+策略,定義固收+的不是產品類型,而是底層資產的比例。
現在對于固收+可能沒有一個非常統一或者官方的認知,但權益倉位(含轉債)占比在30%以下的基金,都可以稱之為廣義固收+,但具體情況怎么分析:
1、如果一個產品上季度0權益倉位,這個季度20%權益,算什么?
2、如果一個產品上季度20%權益,這個季度直接35%權益,算什么?
3、權益倉位占比5%以下,或者只有1%,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能算固收+嗎?
我覺得這篇文章里面的分類是比較科學的:
本報告中的固收+產品,選取近4個季度平均權益倉位(股票+轉債)在5%-30%的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基金。 渠道經理小王,公眾號:給個基會
也希望官方可以給一版本公開的指引,把固收+的邊界明確一下。
有一些產品因為成立時間比較早,策略又很特殊,導致收益風險屬性和大眾認知不匹配,很容易產生誤導,這也是大家后續投資需要關注的,要看產品類型,但也不能只看產品類型,更重要的是看底層持倉。
我買基金之前都會反復看招募書、基金合同、定期報告,把投資范圍、持倉、費率研究清楚,你自己真金白金要買的產品,啥都不看就買,這合理嗎?咱們逛商場買衣服還看吊牌呢,是純棉還是滌綸,總得看一眼,否則也太草率。
第二件事是今天刷到一個所謂的百萬粉絲“科普博主”,說在各個平臺測評了十幾種理財產品,有銀行理財、短債基金及貨幣基金,最后得出結論:
上XX平臺買理財收益率最高最靠譜。
作為一個平時嘻嘻哈哈但內心比較嚴謹的基金博主,我看完這個所謂的“測評”,小腦都萎縮了:還能這樣測評?
接下來我還看到了大量的廣告號轉發相關的測評的圖。
簡單來說,這個測評方式是:打開幾個代銷平臺(銀行、三方),在里“ 隨機”(真的是隨機嗎)買幾個產品,然后持有一段時間,再算一個平均收益……
這個測評簡直漏洞百出:
1、對比銀行A和銀行B,都是代銷的同一家理財子的產品,等于說你在銀行A中買了某理財子的C產品,在銀行B買了同一家理財子的D產品,論證C比D好?你在銀行B為啥就不買C產品呢?實際上,除了銷售服務費的差異,在哪家銀行買同一理財產品的區別不大。
2、用理財產品對比短債基金,你起碼買個持有期限差不多的吧,結果你理財子買的是30天持有期的,短債買開放式非持有期的,這還是有一定差異的,就算是想證明銀行理財比短債基金好,也不是這個角度吧?
3、選品選得太爛了,還刻意找了幾個收益排名不好的短債拉低收益,其他都是跑贏的,你說是隨機我都想笑了。
4、選取的區間太短,剛好是債市見底后的兩周,短期直接年化拉到3%以上,在公募肯定是不能這么宣傳的。
你獲得的收益取決于你買了什么產品,而并不主要取決于你在什么平臺買(不同平臺費率確實可能會有細微差異),但大體上來講,你在螞蟻和天天上購買的同一基金,收益率沒有區別,如果是打造“這個平臺的產品收益率比其他平臺高”的人設,顯然是不科學的,這不就是欺負投資者嗎?
此外,拉踩式的營銷也有些欠妥,請問被拉踩的銀行、三方、理財子和公募基金內心作何感想?
我覺得投資理財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任何涉及生命財產安全的東西都是很嚴謹的,真的無法忍受錯誤的知識在市場上傳播。
芒格曾說過,常識是最稀缺的認知,違背常識會付出代價。所謂的常識通常也是由這些代價反證出來的。
用非專業式的營銷,并不會獲得對手的尊重,也無法沉淀真正有認知的客戶。
在任何時代,常識都是稀缺的。專業才能創造價值,投機取巧并不能彎道超車。
民工很愿意和投顧的跟投人交流,有一個原因是,他們也許并不夠專業,但他們有常識,是一群真正懂得尊重專業的投資者。 基金博主真的是有門檻的。
更新一版本“民工看市”賬號介紹:
基金行業觀察者,百萬基金投顧持倉跟投者,全網關注超百萬,本團隊 所主理多個基金組合曾入選天天基金“牛人組合”,并入選天天基金年度十大投顧作者、新浪微博“最具人氣基金大V”“最具影響力基金大V”、螞蟻財富“年度百大影響力”創作者等。
關注民工,不做韭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